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从价值学角度对健美操魅力进行了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从价值学角度看健美操的魅力,就是主体对健美操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即对健美操价值的评价。健美操魅力是个体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统一;是评价活动与结果的统一。健美操的价值是健美操魅力的基础,它决定了健美操的魅力;健美操的魅力是对健美操价值的反映;同时健美操的魅力对健美操的价值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探讨健美操在大众健身中的价值,从而推广健美操.方法:2006年5-11月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名媛俱乐部、神华中体倍力健身中心、沸点女子健身俱乐部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的会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健美操具有美学价值、运动学价值、心理学价值、生理学价值等.结论:健美操运动对强身健体作用明显,是人们进行积极休息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手段,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表现越来越突出,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群体的表现、成因以及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功能,从而说明健美操对大学生“亚健康”群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互动教学法的三个环节互动进行教学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健美操教学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健美操在我国推广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美操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的强健身体和健康心理的双重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它的心理保健作用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文对此作了重点论述,并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健美操便于推广的有利条件。通过阐明大众健美操的特点和效能,对其推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大众健美操适合我国体育投资和场馆设施现状,符合国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深受大众喜欢,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主体人的需要与客体健美操的属性和功能构成了二者内在的价值关系,而它的外在价值表现则是客体满足了主体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效应。健美操的价值是通过健美操活动来创造和实现的。健美操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依赖、交替作用的过程。健美操运动中的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健美操的发展、改进、提高过程,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则是健美操价值的实现过程。价值学研究对于健美操的实践运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是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一个体育项目。针对健美操教学的特点和当前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认真探讨 ,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娟 《中文信息》2013,(7):87-88
健美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教师科学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下使学生系统地获取健美操知识、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9.
杜玉蓉 《理论界》2007,(5):256-257
为了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以教师理论讲授与技术指导相结合,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的教学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实践。该教学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编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效果。健美操教学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的实践与创编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应加强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及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靠体育教学来完成。健美操做为一门专选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教操和学生学操,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为了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编健美操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创编健美操能力和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通过创编健美操的过程,可以把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健美操的理论知识,掌握健美操的技术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从而促进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高。2.2…  相似文献   

11.
健身健美操,因强度和动作难度可以自行掌控、收放自如,已成为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尤其在高校大学生健身俱乐部或社团体育生活中,既成为校园文化生活最具人气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成为体育教学中备受喜爱的课程之一。高校体育教学在传授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同时,如何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的指导,奠定其终身体育基础尤为必要。本文通过芜湖市七所高等院校健身健美操课程的开展现状以及问题成因,进行了一定层面的探讨。认为:七所院校因教师专业知识、技术深度欠缺,在瑜伽、街舞和轻器械健美操开课方面,既显不足、又显单一;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时数仅占所有体育课程的0.1%,权重过低;由于学时不足,即制约着教师教学系统性的努力,也使教师疏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视与提高,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二套规定动作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完善普通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及推动健美操的普及,提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二套规定动作作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或使用器械完成的的身体练习,从而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使健美操逐渐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其特有的健身、健美、健心、娱乐、时尚等功能深受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欢迎,为此健美操课程成为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部的精品课程.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那份热情减少了,甚至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实际出发,对女大学生健美操课程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健美操课程学习倦怠的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依次为: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师课堂组织气氛不活跃、体育场馆设施落后、体育器材配备不足;学生自身因素依次为:选修课可以应付、学生基础条件差、性格因素、心理因素、其他因素.针对女大学生健美操课程学习倦怠的原因,特提出如下建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认识,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健美操教学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对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健美操教学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影响学生学习健美操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在健美操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等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做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有: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反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教学经验;环境因素;教师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教师的培养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健美操评分规则的周期性更新是科学认识竞技健美操运动的成果,也是未来健美操的发展方向。在研究新规则对成套编排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成套编排及训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包头师范学院08级不同选修班学生的选修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篮球、排球、足球与健美操选修的同学,肺活量成绩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健美操选修提高了学生的柔韧性水平;其他没有明显的提高,耐力水平都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是一种深受高校师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但是在其教学中,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及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部分教师开展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健美操教学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目前尚存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建设滞后、应用不广、教师的意愿和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建设适合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和设施、以及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当中,美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美育不仅可以促进审美文化在新社会的传播,同时也可以开拓性的创造新的文化活动。在本文当中,笔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健美操当中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与现阶段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主要特征,对现阶段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并最终总结了在遵循健美操教学原理的背景之下,通过多种渠道在健美操教学当中渗透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健美操和韵律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开展健美操、韵律操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