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亲密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由传统的角色中心型向个体化亲密型转变。在文化濡化与涵化、国家政治经济自上而下改革以及个体能动性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下,文化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影响到亲密关系。未来亲密关系研究应当发挥文化敏感性在解决亲密关系理论的文化普适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亲密关系研究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并且亲密关系研究需要注重现实中人们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亲密关系恐惧症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拒绝过度亲密,很难融入某个圈子,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应,以致焦虑,最终回避亲密关系的建立,与每个人都难以交心。李玲是位高二女生,聪明文静,学习认真,但她喜欢一个人待着,极少甚至排斥与同伴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正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心理效应被称为刺猬效应。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其哲学著作中提及:"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们在社交中如何保持合适的距离的确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是其中的真谛。那么,心理学家对于刺猬效应又有哪些见解?我们如何通过专家的帮助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呢?亲密关系中的刺猬效应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认为配偶和情侣之间如胶似漆、亲子之间形影不离、朋友之间亲密无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三十八个少数民族成份。全省总人口74,419,054人,少数民族四十一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千分之五点五。其中以回族为最多,有三十九万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为发展山东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长期的反压迫、抗外侮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一、山东回族的分布状况目前,山东省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的百分之五点四。其中约三分之二居  相似文献   

5.
冯琳  袁同凯 《河北学刊》2023,(2):180-185
亲密关系随着文化、地域的差异而存在多样性的表征样态。根据自身生命历程的变化,当代中国彝族青年女性的亲密关系经历了从共享式亲密关系到家庭式亲密关系的转变。未婚彝族青年女性亲情—友情—爱情三位一体的亲密关系与已婚彝族青年女性嵌入家庭空间的亲密关系,两者并非截然不同的二元对立,而是体现了行动者主体本身生命亲密关系一体两面的二重性表征。  相似文献   

6.
陈拓  吴向然 《东南学术》2023,(4):186-196
青年异地夫妻是对数字化亲密高度依赖的人群之一。数字媒介已成为维系亲密关系的重要纽带,对割裂的物理空间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影响。由个体化理论视角切入,结合技术控制理论观点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化亲密关系被简化为亲密的“姿态”;易被“透视”的媒介技术通过“暗示—促成让步—新观念生成”的作用路径赋能数字化亲密,使其向实体亲密关系施放“安慰剂效应”与“黏合剂效应”;数字化亲密难以解决异地“离散”家庭因物理割裂而产生的矛盾,但在个体主义与媒介技术的共谋之下,异地夫妻极易陷入被数字化亲密“操控”的迷局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亲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考察了涉及性别、工作和家庭生活历程的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借以说明一个新的突出之点:唯有互相敞开心扉、唯有“纯粹的关系”才能成为亲密的个人关系的基础。青年人成年离家、婚前的种种情侣关系、婚姻中较前平等的关系、离婚和其后另结新伴的影响、人口的老化——凡此种种模式均对成年人之间以及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性质带来后果。而工作结构与性别歧视都在这种“爱的工作”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关怀伦理学主张从母性实践出发,在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给予子女保护性的爱,对子女进行精神上的教养,帮助子女形成社会化人格等,文章以关怀伦理学中的母性思维为视角,以池莉等作家依据自身母性实践创作的关怀叙事作品为例,与柏杨、余华等人作品中父职角色在家庭中充当道德权威的书写对比,探讨了"母性思维"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积极意义,即促进家庭中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的产生,同时父职身份也应该受到"母性思维"观念的影响相应地进行转化,从道德权威转变为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9.
正在亲密关系里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常常有一个不自知的杀手锏,使对方不得不屈从于自己的想法从于自己的想法,达成某种心愿,那就是制造愧疚感。善于制造愧疚感和容易产生愧疚感的和容易产生愧疚感的,往往成了一对怨偶,为何如此?愧疚感是种非常强烈的情绪和感受强烈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一旦被其束缚,就无法逃避。无论对制造者还是承接者来说是承接者来说,都不是良性的相处模式。而解药只有一副,那就是勇于看清自己看清自己,走出剧情,从而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瑞伯格博士在《新男性观》一书中指出:男人并不是拙于经营亲密关系,而是通过做爱、养家、充当护花使者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及感受亲密关系,所以用女人的标准来衡量爱情时,男人的表现根本不及格。可是有时候用男人的方式处理感情,倒是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后期,南北文学交流频繁。徐陵作为当时一个颇负盛名的作家,曾经出使北朝并在北方生活达七年之久,他不仅在北方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与北方文人多有文学上的来往;返南之后与北方文人间也有文学创作和欣赏上的交流。北方文人也不乏对徐陵作品的接受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徐陵在南北朝文学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当时和以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问题的规定与解决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勋 《理论界》2003,(5):74-75
长期以来,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着力解决的历史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这一问题似乎只在20世纪末以来凸显出来,是因为在过去被其他问题如战争、经济等问题所掩盖,是一个地道的历史问题,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逾变复杂化而已。本文着重就家庭暴力概念、渊源、性质及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进行探析并求教于国内同仁,以求其是。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由婚姻或亲密关系,血缘和法律而联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家庭暴…  相似文献   

13.
吉登斯民主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登斯把其"交往理性"应用到情感领域中,提出了"情感民主"的理念。建立情感民主既是现代性的需要,又是积蓄坚持和恢复传统的动力和压力的结果。人类爱的情感经历了三步曲:激情之爱、浪漫之爱和融汇之爱,融汇之爱是迄今为止情感民主的最理想形式。吉登斯倡导要通过变革,实现亲密关系向纯粹关系、信任关系的一系列转化,以达到情感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亲密关系变革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4.
婚恋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其满足了受众对于爱情的无限遐想,引发了社交媒体上关于亲密关系的热切讨论。借助卢曼系统论分析视角,揭示出婚恋综艺深得受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其主题信息汲取自真实现实,婚恋综艺在操作加工信息基础上营造出虚拟现实,其与真实现实贴切之密切使得受众常常在两者界线上跨越,利用虚拟现实信息理解自身真实处境。在婚恋综艺的影响下,受众的恋爱观念以及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倾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警惕的是,“亲密关系”由私人范畴走向公共空间,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供大众消费的情感商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国近代文学中,审美范围的扩大,是中西文化交流影响下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近代文学新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导致中国近代文学在题材、人物形象和思想意蕴上一系列的变化.中西文化交流给近代文学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和新意境,它使近代文学在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对象的层面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古代文学相比,呈现了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之间结成同志和朋友,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并肩战斗和为创建无产阶级革命学说而努力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给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斗争的人们树立了科学研究事业中和朋友之间学术合作关系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四十年相处中结成了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亲密关系。今天,我们应以他们两人的关系为借鉴,排除干扰,增强团结,努力工作。以便在实现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情感服务之一,虚拟恋人通过制造幻想、引导打赏和因财而异三种行动策略,将亲密关系转化为情感商品售卖给客户,与客户缔结具有时间限制的“拟真亲密关系”。与传统亲密关系相比,“拟真亲密关系”呈现出交易性、虚拟性、不稳定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消费者与虚拟恋人出于双方的利益进入这场角色扮演游戏,通过互联网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实现了情感的缔结,但虚拟恋人信奉的“金钱至上”和“情随钱断”原则,使这种被制造的亲密关系始终带有“人造”痕迹,虽然能够短暂弥补消费者的情感缺失,但始终无法完全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亲密关系。对于虚拟恋人服务,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其对从业者、消费者等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化管理,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和健康的价值观,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建设更多社会支持网络以化解群体性孤独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文化变迁一直是一个多学科关注的领域,本组专题讨论从文化心理学的视野审视了社会文化变迁现象。首先在解析柏拉图洞穴隐喻特征和意蕴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心理学的认识论;然后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梳理了文化变迁研究的特点、进展与前瞻;接着以中国人亲密关系和现代人城乡心理适应为例,具体阐释了社会文化变迁与个体心理动态的相互建构过程强调要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  相似文献   

19.
论文学交流     
一、文学交流是文学创作活动的终结 交流活动,是人类最广泛、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在人类发展进化的历程中,火的发现和利用、畜养动物、劳动分工等基本活动是其主要推动力。而接受、交流、记载知识的方法的变换发展过程,尤其是语言文字的发展,则是人类自身发展轨迹的直接显示。作为一种不断变化着的符号系统,语言同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相互关系,支持着人类交流行为的实现。处于较高水平上的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进而改变来自于强势国家的文化偏见,是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所处的被动地位造成了我们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失语状态,进而失去了我们与西方主流社会进行文化对话的机会,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们赢得了重新展现中国形象的历史机遇,为此我们应当塑造的是一个与经济中国相互统一的文化中国的形象,使中国在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经济形象的同时,彻底改变封闭、僵化的文化形象。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如何消除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校正历史造成的文化偏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