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外书摘》2010,(8):36-39
父亲走的时候是在1955年5月16日。我10岁,当时我们住在北新桥细管胡同,就是现在的田汉故居。当时他走得急,那个时候他在家里写检查,机关里来人跟他说,你到单位去写吧,单位里安静,家里环境不太好。我爸就答应了,他在家里洗了洗澡,我母亲给他买了酒,他喝了好多,喝完酒就走了,走了就再没回来。  相似文献   

2.
背回来的爹     
【一】2010年3月,父亲去世三年后,林叔来到我们家。同父亲相比,林叔平凡得实在乏善可陈。可是,六十多岁的母亲实在需要一个老伴儿,而花甲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本真得多一人好就行。林叔是远近闻名的好人、老实人。我妈妈选择他的理由其实有些私  相似文献   

3.
范又 《炎黄世界》2010,(3):41-43
《炎黄世界》的特约编辑来电话,约我写写父亲范用。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几年有关他的文章和报道不算少,他的那点事儿已经被翻来覆去说过了,还有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4.
《金色年华》2009,(8):59-59
昨天是父亲节,早就想写父亲,可是每次想写的时候心里却像海浪一阵阵涌起,让我感慨万千,就没了头绪。也许当我们太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就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了。有一天,我在听大提琴曲,是富尼埃尔演奏的鲁宾斯坦的作品,他的演奏我总是听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不断重复地听。我觉得好作品会永远长在我们的心里,就仿佛是一棵棵不朽的大树,那一片片叶子从翠绿到金黄,每一片永远都是新鲜的。那些乐曲深情宽广,大提琴的音色沉着舒缓。我听着,忽然就想起了父亲,想起父亲说话的声音,还有父亲给我的那种说不出的温暖,往事,很多往事像层叠的浪花又扑打在眼前,仿佛很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5.
正儿子的问题,其实是我的问题。是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把完美的强迫投射到他身上,让他在控制和恐慌中无所适从,停滞不前。A我和儿子的战争,是从他上小学开始爆发的。我自幼字就写得工整有力,更相信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所以每每看见儿子卷着毛边、胡写乱画的作业本上,那一个个像柴火棍堆成的歪歪扭扭不忍直视的字时,无名火就噌一下从我胸口,熊熊燃烧到  相似文献   

6.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7.
他的父亲开着一家规模不大但能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的公司,他考上大学那年,父亲为他交纳了所有的学习费用,然后对他说:“这笔钱是我为你垫付的,将来你得想办法还给我。你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我的工厂里打工,然后用打工的工资偿还这笔钱。”父亲的冷漠虽然让他难过,但他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他每逢节假日就到父亲的工厂里打工,和工人干同样的脏活累活,和他们一起排队打卡上下班,  相似文献   

8.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胖大夫 《当代老年》2007,(10):43-43
胖大夫:我父亲今年70多岁了,患有胃下垂。他本来就很瘦,平时只肯吃点蔬菜,我们要他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可他总说“有钱难买老来瘦”,瘦点是好事,怎么也不肯吃鱼肉之类的食物。我们做儿女的希望父亲吃得好点,可以吗?  相似文献   

10.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边从事戏曲研究,一边为文学创作而准备。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忆罗隆基》。写毕,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丈夫审阅。他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戏曲小说。就文学而言,他是内行,我是外行。审阅前,我塞给他一支中华牌铅笔,并在耳边细语:"你看到有什么段落或句子写得还算好的话,就在旁边给我画个圈圈,以资鼓励嘛!"  相似文献   

12.
毛湘子 《老年人》2004,(1):36-37
我爱我的外公。我的外公长着大大的鼻子,出神的眼睛上是一对浓眉,嘴巴又宽又厚。外公文章写得好,他单位上有的人要写什么东西,总是请外公代笔。外公经常辅导我写作文,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外公总有办法让我找到灵感。外公工作起来十分认真,他经常说:“做事要沉下心去,认真做,做完了,再开开心心地玩。”确实,外公不但工作干得好,而且特别会玩,他年纪大了,言行中还常常流露出稚拙的童真,大家都叫他“老顽童”。每当我去外公家,外公一见到我就高兴地叫道:“噢!孙子来了!我们去××地方玩吧!”我也十分开心,刚进门便又和外公出门玩去了。记得小的时…  相似文献   

13.
家有老顽童     
陈凤尤 《老年人》2009,(7):29-29
我要写的老顽童可不是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而是我的父亲大人。 记忆中,我父亲一直酷爱运动,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但凡他能接触到的体育运动,他都要投入其中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4.
大爱无言     
李盂雄 《老年人》2006,(7):30-31
“五一”节放长假,我准备回乡下看望独居的父亲。父亲已经80岁了,身体尚健,只是近年来听力已大不如从前,常常把话听错。3年前母亲过世后,父亲就一个人住在乡下,砍柴、种菜,侍弄一亩多责任田,过着一份恬淡而寥寂的日子。父亲原本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母亲过世那年,我们姐弟就提出让父亲和我们一起到城里来生活,可父亲死活不肯,他说“:我哪里都不去,乡下乡亲好,空气好,我还要守着这栋屋子莫让它倒了。”其实,父亲的心思我们都懂,他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增加负担。办完母亲的丧事,我们姐弟就回了城。父亲一个人留下来,住在屋子的西头,东头住着堂弟…  相似文献   

15.
怀念父亲     
邓树森 《老年人》2004,(6):28-29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去世已经多年,我也老了,但我仍然十分怀念他。记得1971年10月的一天,父亲从乡下老家来到我工作的宜章县委机关,老泪直流地对我说:儿呀,我快不行了,人总有一死,这并不可怕,只是你妈走得早,你弟妹还有的没成家,让我放心不下啊……”我毫无思想准备,只是不断地安慰他:“爸爸,你不会离开我们,明天我陪您到县人民医院,有病治病,总会好的。”父亲连连摆手。他怕治病花钱,舍不得。两年前,父亲脸上突然长了一个瘤子,接着后脑和左耳根也出现了肿块,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医生把他脸上的瘤子切除了,但其它…  相似文献   

16.
温余     
正父亲是2006年被确诊肝癌的。我做过6年外科医生,11年法医,我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半年的平均生存期。父亲的身体非常好,我指的是,除了肝癌之外他身体的其他部分都很健康,因为每天游泳两公里的缘故,他的体形保持得非常好——我指的是腹水出现之前。现在难忍的胀痛使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知道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可我还是给他找了亚洲一流的外科医生。在他腹水压迫剧痛难忍的时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3,(11):33-33
问:我和丈夫耿某结婚6年,由于夫妻感情破裂,今年5月经双方协商同意离婚,并达成了口头协议。但由于各自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时间到婚姻管理机构办理离婚手续。两周之后,耿某的父亲因突发心梗去世(他的母亲已经在我们结婚前去世)。他的父亲去世后,我们发现了他父亲生前早已写好并隐藏起来的遗嘱,将所积攒的8万元现金和价值42万元的住宅留给丈夫耿某。鉴于丈夫耿某所继承的财产,  相似文献   

18.
律师楼     
律师楼脱离关系的父亲,能得儿子的遗产吗?编辑同志:我的朋友林某幼年丧母,父娶继母后与林某关系不和,1984年立据脱离父子关系。1990年10月林某病故,生前分别给父亲、从小把他抚养长大的叔叔和哥哥写了遗书,并将部分存款寄给哥哥。林某单位并不知他与父亲...  相似文献   

19.
写这封信时,我心中充满内疚和不安,但是,我还是得告诉你,我要离家出走了。父亲从女儿房门前经过,发现女儿的房间异常整齐。这太奇怪了。女儿15岁,追求时尚却不爱整洁,房间一向凌乱不堪。今天,不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其他物品也摆得整整齐齐,擦得一尘不染。父亲看到枕头上放着一封信。他的心中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颤抖着拆开信:  相似文献   

20.
蒋波 《老年人》2013,(11):35-35
年过七旬的父亲是真的老了。他的老。是心理年龄老。比如他说在他身边没有一个能说上话的人,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日子过得乏味难熬。 我猜想父亲是因为身边缺少一个说话相伴的人。我母亲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为了我,父亲没有再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