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意义上的近代"中国"人身份的确定经历从依照传统的"习惯法"、参照西方成例和按照近代意义上的"国籍法",这样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大清国籍条例》颁行具有加强华侨的"中国"认同和维护清政府国内统治合法性的双重目的。"国籍法"确立血统主义原则,显然是受到当时"大民族"主义的影响,体现出晚清政府在大一统近代转型中对于"中国"观念的重塑。  相似文献   

2.
晚清外聘人才管理制度初探向中银晚清外聘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因为外聘人才对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谨就晚清外聘人才的管理制度——合同制作一初步探索。一、清政府在聘用洋员管理问题上的探索面对西方的直接...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海防近代化的进程中,聘用洋员是迅速发展海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北洋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无论创办之初还是在成军之时,洋员对北洋海军的建设和加速发展均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们在参与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或牺牲,或负伤,与中国将士并肩作战,鲜血同洒海疆.像这样克尽厥职的洋员所在多有,是不应该忘掉他们的功绩的.然而,清政府在聘用洋员的问题上,也有许多失误.不善于识别和使用外国优秀的海军人才,也是甲午战争中海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中国在海外的采购既涉及到民间的购买活动 ,也涉及到清政府的购买活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上 ,政府的购买活动都是占主要地位的。晚清海外采购的渠道主要有洋商、各国驻华公使及洋员等、赫德掌管的中国海关及中国在国外的派出人员。  相似文献   

5.
陈勇 《理论界》2007,3(3):171-172
以总税务司为核心的洋关制度和以海关监督为核心的常关制度并存,是晚清海关税政的重要特征之一。常洋海关并立的双重体制,既带有某些近代性因素,又具有传统因袭性,是晚清政府为应对西方强力突入、中央集权财政体制渐趋瓦解的双重压力进行制度调适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强力推行对澳门的殖民管治政策,鼓励居澳华人加入葡籍、接受澳葡政府管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华人或逃避清政府的威逼,或为了营生的便利,或出于移民者的从众心态,纷纷加入葡籍。葡籍华人在内地贸易营生,不时涉于诉讼,而辄求助于葡国领事,使之成为中葡外交事件,对清朝的地方行政造成很大的困扰,因而深受世人所诟病。事实上,大多数葡籍华人并没有从文化心理上做一名真正的葡萄牙人,他们热衷于内地事务,维护皇权,谋求清朝官爵,关注内地社会发展,坚守儒家传统,处处彰显其不变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所谓"危机",边疆问题不仅是龚自珍、魏源、左宗棠、赵尔巽、岑春煊、张荫棠、徐世昌等晚清民初廷臣疆吏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以致"西北史地之学"的应运而生。此外,还引起了包括《西藏改建行省议》作者陈去病(1874-1933)等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陈去病对国家边疆问题非常重视,他在痛惜蒙古改制未成而使国家失去领土之余,发出了西藏建省的建议。陈去病在民国三年(1914)《夏星》第一期中发表了《西藏改建行省议》,全文讲述了西藏改建行省原因、意义,并提出主张和建议等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边疆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西藏改建行省议》虽非可行之新议,但对于研究辛亥革命以后,国人对边疆(尤其是西藏)的关注及主张,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把那些在晚清时期(1860——1911年)应清政府之聘来中国担任学务顾问、西学督导、留学生监督、总教习、副总教习、监院、园长、教习、副教习、家庭教师等职务的外国人统称为“洋教习”。本文拟对洋教习与晚清教育事业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荟芹 《兰州学刊》2009,(Z1):141-143
洋务运动时期晚清政府的外交决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枢与地方讨论决策和地方督抚自主决策是两个明显的表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固有的双重外交体制的存在和地方势力的不断扩张。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理性决策空间,也反映晚清决策重心不断下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促成了中国的一大变局,即时人所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奇局”。古老的中华帝国经历其开天辟地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动荡和变迁。面对亘古未有的社会转型,晚清统治集团发生了激烈的分化、变化、不同的政治人物怀抱不同的心态,作出了不同的回应。赵慧峰撰著的《晚清政治研究》一书,注意视角的多维,对大变局中的晚清政府、晚清统治集团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和具体、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合理的结论。尤其是在以下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清新的印象。第一,展示晚清政权、晚清统治集团在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跌跌…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晚清社会经济"外耗"愈益增大,导致清政府财政拮据,国力衰弱.为了遏制垄断资本的经济渗透和掠夺,晚清政府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由于国内资本短缺,而海外华侨资本增长较快,晚清政府企图以华侨资本替代和抵制西方垄断资本,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侨资的政策,鼓励华侨商人回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经济独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财政上的需要及外力的冲击 ,晚清政府开始重视工商业 ,并有实际的举措。但政府之目的仍在对外 ,并未认识到商业本身于民生的重要意义。“重商主义”一词除广义上的重视商业之意外 ,其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更主张由政府控制国家的经济。晚清重商主义在实际上亦有此一面的意义。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重商主义的核心 ,“商战”是其主要口号 ,并为商人所欢迎。但在当时 ,商人私有财产权仍处于暧昧之中。轻商的社会风气也未能从根本上祛除  相似文献   

13.
1902年中英议修商约谈判是清末清政府积极修约实践的重要事件.这次修约涉及中英关系的诸多方面,并对晚清中外关系的整体格局有所影响.在这次谈判中,有关外人参与中国口岸米谷转运出口的问题,成为修约谈判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中英双方几经会谈,签订了《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该条约使清朝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利,实现了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人权益进行限制的目的.在这次议修商约谈判实践中,充分显示出清政府外交态度之转变,其在外交上维护自身利权的意识逐渐加强.在清政府积极修约态度的变化之中,还可以看出其中对外交涉与内政变化的密切关联,外交观念的转变中有对外国势力逼迫下政治经济主权利益的切实诉求.这种努力虽然不能改变屈从列强的大格局,但却在一定意义上显示出清末政府外交中值得注意的动向.光绪末年显露的清政府外交态度之转变成为国人外交观念转变之趋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政府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述了清代色情业若干发展状况和晚清政府所采取的若干应对措施。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等原因,娼妓问题到晚清时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实的压力迫使清政府放弃了道德主义的立场,在法律上许可了娼妓的存在,但同时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加强对色情业的管理。这对后世整治色情行业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被迫同意华工出国合法化,晚清海外华人政策从此开始转变。鉴于秘鲁华工案在整个苦力贸易中的典型性,以及案件所具有的长时段性,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晚清海外华人政策的重大转变。本文以秘鲁华工案为切入点,分三阶段具体考察晚清政府海外华人政策从被动到主动的演变过程,揭示清政府在时代新格局下为维持生存而进行的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16.
从清代宗族的社会控制看会党的发展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秘密会党的滋长与基层社会的控制效率关系密切。作为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宗族,当清政府政治廉明、社会经济稳定时,其在国家政权的督导下,能配合地方政府镇压、捉拿或搜捕起事者,这对秘密会党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晚清,由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形势的恶化,宗族的凝聚功能减退,而各种非传统社会势力的乘机兴起和发展,则进一步分化了宗族组织,使得它在控制秘密会党时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唐富满 《理论界》2007,(11):187-189
晚清以降,封建专制制度已日趋衰微,吏治也是江河日下。针对封建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端,王韬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参照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深刻地揭示了清政府吏治腐败产生之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整饬吏治的主张。他的吏治改革思想对当今的廉政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学锋 《学术研究》2006,2(5):99-103
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而军队数量则有增无减。为缓解财政压力,推动军事近代化进程,清政府对军费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虽然有些迟滞,但其发展趋势是符合军事近代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商会发展体制被类型化为英美模式、大陆模式以及东方模式,其核心乃为政会关系之疏密。作为西风东渐产物的商会于20世纪伊始在晚清政府的直接推动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在大力扶持的同时,晚清政府亦通过《商会简明章程》等法律规范建立了相对较为严格的商会管制体系。扶持与管制并行的发展策略使晚清政府与商会之间形成相对较为密切的协作关系。虽然二者之间亦会因管制而生争执乃至冲突,但总体而言,晚清时期中国商会在政府有力支持下不仅增长迅速而且也在经济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晚清社会联系密切的留学生主要包括以容闳与严复为代表的留美幼童和留欧的海军生。清政府对留学生既想利用其一技之长,又恐惧其新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的矛盾心态和实用主义的用人方针,决定了留学生的"被边缘化";留学生既想挤进官场发挥作用,又厌恶和难以适应清朝的官僚体系,由此决定了其与晚清政府的错位。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晚清社会没有凝练出适合留学生及其精英文化生存发展的良好气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