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普遍收费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不得不勤工俭学。文章指出了勤工俭学的本质特征,并讨论了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主张将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高校勤工俭学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工俭学是在校学生获取收入的重要渠道,主要包括校内勤工俭学与校外勤工俭学.目前我国高校勤工俭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雷要在整体上对勤工俭学的体制进行完善.我国校内勤工俭学体制的完善包括建立勤工俭学基金管理制度、项目申请制度、信息公布制度与纠纷解决机制;校外勤工俭学机制的完善包括规范勤工俭学的工作种类、中介机构与建立勤工俭学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发展起来的。其中留法俭学会与勤工俭学会的建立及其活动,对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甚大。因此,留法俭学会和勤工俭学会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颇有探究的必要。而目前史学界在这方面的论著中,提出的某些看法,如把蔡元培作为留法俭学会和勤工俭学会最主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把留法俭学会的“根本指导思想””说成是“学习资本主义文化,仿效法兰西资产阱级共和国方案,谋求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国家富强”;说这两个组织是“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教育路线占着主导地位”,它们给留法俭学生灌输的是“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思想”;给华工散播的是做有知识和技能的“上  相似文献   

4.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中法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兴起和发展除了中国方面的推动之外,与法国政府的态度也有着密切关系.大致说来,在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高潮到来之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主要得到法国一些民间友好人士及法国驻华外交官的支持;自1919年开始,法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加以引导和管理,并成立专门机构予以推动;在1920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遭受挫折之后,法国政府开始转向资助部分优秀留法学生,开辟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模式有别的中法教育合作事业.法国政府在留法勤工俭学问题上的失策,也给我们留下一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留法俭学、旅法华工教育及旅法华人的勤工俭学运动.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大潮中,始终处在风口浪尖,特别引人注目.本文试图对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半年来的勤工俭学活动,給中文系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大闹勤工俭学,是中文系向着共产主义迈进的新起点,它正以共产主义精神,改造着中文系,改造着中文系的教师和同学。中文系搞勤工俭学,是从今年三月开始的。和全校一样,最初同学們在整风的基础上,組织了許多服务性的活动:缝鞋、洗染、装釘講义、砸石子……等等。当时較多着眼在經济收益上。随着全校勤工俭学的发展,結合本系的专业特点,中文系创办了三个跃进中学,一个俄語夜校,招收了千余名学員。在这些学員中,多数是工人、干部、軍人,还有一些社会失学青年。这些学校,在本市文化革命上,起了一定的配合作用,得到市里文化机关的  相似文献   

7.
王建 《人文杂志》2001,(5):144-148
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25年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革命的方向以根本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无产阶级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运动和革命运动,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开放的创举.它比较正确地认识到了劳动的伟大意义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开拓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途径,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培养了众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仅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教育史,中国现代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意义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赵世炎领导的勤工派就勤工俭学的一系列重大事务与蔡和森领导的蒙达尼派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双方观点尖锐且对立;但随着运动的继续,两派终于携手并进,并最终在争取开放里昂中法大学问题上完全趋于一致.两派从论争走向联合,其主要原因在于两派主要领导人都抱有从事社会革命的思想和意愿;都认为开放里昂中法大学为勤工俭学生的唯一出路;二八运动失败后互相之间增进了了解,最终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9.
听了张副書記的报告及几天来激烈的辯論以后,使我对勤工俭学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認識,我了解到勤工俭学是实現教育革命的根本措施,是今天党培养工人阶級知識分子的唯一道路。現在我想就个人的体会及我系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以来的巨大的变化,来談谈勤工俭学对思想改造的伟大意义。我是一个来自农村,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党的救养下长大,从小就参加劳动,党的教育、劳动,使我的心与劳动人民的心紧紧的联在一起。56年来到山大,第一次进入城市,第一次接触到高級知識分子和大学生,自己也成了大学生,开始,对学校中的那股歪风邪气是看不惯的,对同学中的資产阶  相似文献   

10.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二十三岁1月23日,“留法勤工俭学临时联合会”成立联合筹备会,负责组成留法勤工俭学联合会。同月,周思来在英国伦敦继续考察,并开始为天津《益世报》撰写通讯报导。2月1日,撰写《欧战后之欧洲危机》一文,以周恩来署名,发表在1921年3月22、23日的天津《益世报》“伦敦通讯”上。14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下旬,北京政府复电:“现时国库奇绌,在法学生无钱无工者,帷有将其分别谴送回国,责成公使馆办理”云云。27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联合会”和由李富春、张昆弟、李维汉等发起组织的“工学世界社”,在巴黎召开了留法勤工俭学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争取“生存权”与“求学权”的要求,并决定去驻法公使馆请愿。28日,47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整队前往公使馆,要求解决工作、入学、发救济金等问题。公使陈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上的劳动概念:法理逻辑与内涵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法上的所谓劳动,乃是劳动力所有者在与资本所有者订立用工契约让渡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前提下,按照契约约定或用工者及其代理人的管理指令所从事的具有人身隶属属性和协作分工性质的相关工作或活动。它具有劳动内容的约定性、劳动活动的内部分工性、劳动成果的分配性和劳动保护的强制性等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蕴哲  高景龙 《河北学刊》2012,32(3):243-245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法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行为,不以对方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解除不当,就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破坏合同的效力和尊严。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劳动合同的辞退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帮助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年斐 《兰州学刊》2009,(Z1):130-132
新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出台,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劳动合同未按时签订、试用期无法正常解除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合同到期无法终止等原因引发的用人单位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无固定期限的过早签订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面对新法,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以更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在实质上规范自己的实际操作。让新法能真正成为完善劳动力关系基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生是否享有劳动权的争论是学界热议但悬而未决的课题。中国宪法及劳动法律规范分析可以推演出的基本性结论是:中国大学生具备劳动者基础法理特征。针对实然法上的中国大学生劳动权益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缺失的困境,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法律规范,应以非全日制用工对中国大学生劳动行为进行界定。中国大学生享有劳动权益的落实需要对大学生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的期限、劳动工时制度、劳动条件等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限制违约金的立法模式取代了以往任意约定违约金的立法模式。随着中国建立法治社会目标的不断明确,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通过研究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林 《河北学刊》2006,26(4):165-170
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成为解释和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据。然而,国内法学研究者有时过度关注经济学研究成果,忽视了法学研究的自身规律性,出现了法学研究上的误区。公司价值多元化是固已有之的公司法价值,在斟酌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股东或者公司利益应当继续成为公司法中更优越的保护价值。利益相关者是建立在公司董事会中心模型基础上的抽象范畴,公司法只能在某些特定事项上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特殊的法律保护,而无法承担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全部使命,更无法替代合同法、劳动法、反垄断法等对相关者利益的一般保护功能。公司法和公司治理极为重要,但无法承载法治社会的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现代契约理论 ,通过劳动契约及其规制结构分析 ,对华人家族企业内劳动契约中存在的用关系替代正式制度、用家庭式责任强化关系的“关系治理”现象进行研究 ,并试图证明 ,各国及各类企业对劳动契约中不同类型的注重源自于不同劳动契约的达成与执行费用的不同 ,不同契约的费用差异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对契约当事人行为的有效性 ,而制度对契约当事人行为的有效性与这种制度和当事人所受影响文化的适应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劳动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在劳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实际履约直接影响着劳动关系的稳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单位和劳动者仍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为此,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提出了一些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