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出发,分析它在当代插花艺术的审美体现。就插花的发展来看,自然和谐、意境深远的插花设计风格成为一种必然。当代插花艺术设计应遵循这种必然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产生出余意不尽的插花艺术设计,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花道的起源、发展。从其经历佛前供花、寺庙插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现代插花几个过程,来论证了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插花之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古代中日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国的梅花、菊花、垂柳,及隋唐时期以花传情、寄情花木的赏花习俗传入日本,大大推动了日本赏花文化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礼法和佛前供花以及花器的不断传入,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日本祭坛插花的兴起,导致了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池坊流的诞生。池坊流随着与日本本土文化日益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特点的插花艺术——花道。在Ikbana(日本插花)这个名词已广为流传的今天,追溯日本插花之源头,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插花艺术之魅力,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振兴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意趣放在首位,对立意极为重视。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动机着手,抛开视觉艺术均具有的基本的对“美”的追求,从更深入的角度提炼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道、儒、释三家影响之下所孕育出的“天人合一、托物寓情、物随原境”的立意特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特色的艺术。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到日本后得到了发扬光大;西方插花体现了西方文化特点并与商业行为有更多的联系;而现代插花则是东西方插花融合的产物。东西方插花的起源、发展和融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一种特有的女性文化的形成,这种传播的多维效果受到了社会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格局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插花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插花,是相对于传统插花而言的,它吸取了中外传统插花艺术的精华,还吸收了现代雕塑、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元素,渗透着现代意识,因此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更具时代感。现代插花在创作上更加自由,因此又被称为"自由式插花"。现代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艺术不但具有创作题材广泛、插花素材丰富、表现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花”是西南人民的俗语,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历史时期中国西南的“插花”主要集中在各省区或各府厅州县的交接处,以贵州最为突出。它的产生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的统治方略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插花”之流弊,从明代开始就已显现,并为部分地方官吏所认识,但因受条件限制,认识极其有限,清理拨正也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8.
火焱 《成才与就业》2017,(S2):40-43
黎益珍简介:1955年2月出生,1999年从二电公司下岗。之后通过不懈努力,她陆续获得国家级插花员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和二级技师资格,成为国家一级插花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现为杨浦区平凉路街道社区学校插花教师、上海市插花协会会员。2012年获得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浦东杯”社区居民花之韵插花竞赛第一名、2013年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相似文献   

9.
里辉 《山西老年》2009,(3):32-32
情趣插花,以小取胜,小巧玲珑,既突破传统插花的格调,又不拘泥于均衡对称的造型。成功的情趣插花,通常是并不起眼  相似文献   

10.
游牧定居已成为各牧区的发展趋势。该文通过入户访谈法、层次分析法对霍城县牧民集中定居与插花定居效应进行对比评价,得出集中定居和插花定居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中定居的社会效应高于插花定居,插花定居生态效益高于集中定居;提出通过减轻牧民自筹资金压力,加强迁出地生态保护等措施,为霍城县牧民定居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古典插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古典插花与书法有许多相契相合之处,如二者均属于艺术的范畴,历史悠久,且蕴含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原理;都讲究技法的表现和空间结构,同时注重意境的表达和创造等。古典插花与书法又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代表的现代多维空间的科学观念与康德代表的古典牛顿物理学空间观念,是在科学与哲学问题上古典与现代的分水岭。自19世纪末以来,以物理学革命为先锋的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的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欧几何的诞生,它同时也影响了以毕加索的立体派现代绘画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的颠覆,有着深刻的自然科学与哲学根源,即四维和多维空间的发现。这样的发现不仅改变着自然科学的面貌,也改变着哲学与艺术的面貌。在这样的意义上,现代艺术是一种具有强烈哲学内涵的观念艺术。这些现象启示我们,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研究之间有着本质上的相通关系,只有打破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才能更好地促进这些学科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角度 ,以对东西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文艺实践 ,对艺术本质给予了现时代的规定。本文认为 ,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是以纯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把艺术规定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将摹拟、再现、认识看作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而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是以伦理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统一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艺术 ,把情感看作艺术的特质 ,将抒情、写意规定为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东西方古典美学各自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以及当今东西方艺术发展的趋势 ,说明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探求 ,既不能单纯执着于表现主义 ,也不能固守于理智主义 ,而是应该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对东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本质观 ,在现时代的规定下进行辩证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审美命题是中国文学理论思维的结晶,体现中国文学家的理论素养和中国文艺的精神特质。为了探索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路,应在中国思想史和艺术史的大范围中,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选择中国特有的文学理论命题进行研究,以展示中国文学理论的本质特色。  相似文献   

15.
面对后现代艺术的事实,丹托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已经终结,这一历史进程实现了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预言。与之相关的,是以“美”为核心的古典关学的退场,转而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艺术哲学。它以意义为中心,以阐释为手段,以历史性、多元性和差异性为原则。虽应后现代的历史潮流而生,却以涵盖一切艺术现象为旨归。  相似文献   

16.
西沃石窟作为北魏义邑窟的典型代表,其造像体现了此期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魏洛阳民间造像所取得的新的艺术成就。其中一号洞窟题记总结了时代造像的一般审美理念,体现了时代宗教美学理念指导下的艺术标准,表现出佛教造像的程式化的审美定式和追求艺术创新的美学要求,揭示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审美过程和美感实现的一般规律。这在洛阳地区北魏石窟造像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中国电影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运用于电影视听时空艺术的创造上,追求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美学风格,为观众营造出既符合民族审美心理,同时又充分体现中国艺术哲学精神的影像之境。  相似文献   

18.
落语是日本传统曲艺形式之一,是深受日本人喜爱并有着悠久历史的语言艺术。以《笑府》为代表的中国笑话集于清朝初年传人日本,为古典落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笔者以源自《笑府》的古典落语为考察对象,通过中日对照分析,揭示了以上古典落语所蕴藏的三点内涵,即学习汉文的风尚,庶民文化的兴起,教化功能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