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它纯粹由人与人关系组成,在本质规定性上与自然世界无涉。现代性社会这种与自然世界分裂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把反自然、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态危机的发生正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蕴涵的这种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改造人类社会,并由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统一,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由于生态社会本身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内在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生态社会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2.
时空社会学提供了分析信访行为的崭新视角,通过比较信访人在不同社会时空下的信访行为,阐释各类社会时间与空间蕴含的不同背景与指向,以归纳社会时空下信访行为的规律.更进一步,通过分析信访人对于时空的选择机制,揭示社会时空与信访行为的关系,时空是信访行为的建构要素,而信访行为也可引发时空的功能分化,甚至带来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时空的源泉,时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持续性、不可逆性,空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空间性、向外扩张性、向内积累性,社会时空是社会发展的存在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时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急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社会时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立足于社会时空坐标,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论人和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诚然,个人也可以和自然形成关系,但由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个人只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与自然发生关系。与人类社会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与个人相对应而存在的是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事实是人类的经验可以把握的一类基本事实。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基本区别在于它的价值蕴含。因此,价值包容于社会事实之中,并且不同的价值决定了社会事实的不同特性。具体来说,依据与社会事实的不同关系,价值可以区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价值Ⅰ蕴含于精神性社会事物之中;价值Ⅱ是相应精神性社会事实的行为价值(应当);价值Ⅲ是存在于具有物质载体的社会事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灾害与社会”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有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社会对灾害的反映有所不同。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过很大的影响,从我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灾害遗留的痕迹。研究我国历史时期灾害的时空变化,灾害对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基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视角把自然时空和社会历史时空加以区分,超越了传统时空观对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的同 质性理解,实现了马克思对时空观的创造性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时空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一带一 路”建设持久发展、纵深推进,中国与各国之间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对各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凸显了马 克思社会时空观在现时代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时空观;“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8.
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对资本主义既有客观现实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通过现实批判建构未来的理想社会。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更加本质地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类的历史贡献。马克思关于社会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社会存在——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总体存在;第二,社会形态——人类历史进程变化中的经济关系和由这种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国家制度等的总体称谓;第三,人类社会——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联结的人的彻底解放状态。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本身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客观实在的构成,同时也是人类可欲求的价值目标,它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道德基础和人性的动力。重温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论题展开: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时间思想与社会空间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的视阈拓展。马克思主义时空思想研究呈现多维化趋势,从对自然时空批判走向自然与社会时空相统一、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走向文本研究与社会历史相统一、客观性研究与人的价值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时空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与学术话语权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态学的理论基石是其社会自然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是在自然界中表现其自由、理性和伦理特点的,是作为自然之一部分走上历史舞台的;社会是自然进化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看待自然的方式直接来源于该社会成员看待他人的方式-当人们视他人为统治和剥削的工具时,也必将自然视为剥削的对象和统治的目标。因此,人对自然的压迫归根结底来源于人对人的压迫。而自然界要摆脱人类的支配只能从人类摆脱自己的支配开始,人类理性的特殊性使其掌握着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生存方式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最早的生存方式是自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原始生存方式和农业生存方式,人通过顺应和模仿自然节律的方式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在人的生存要素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自然要素。  相似文献   

12.
尽管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不同,但是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就必然带有自然界的某些特征与规律。广告传播是人类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传播现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传播呈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广告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呈现出类似自然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本文试图在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广告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力图克服工业文明祸害自然的弊端,其社会目的不仅致力于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而且致力于维护人与地球生态系统的积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目的的统一性赋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这个古老的课题以崭新的涵义,需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立足地方、着眼全球,在时空维度上超越个体、集团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历史的视野中形成全球性思维的整体观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政府、企业、公众应当面向未来,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生态社会责任,履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应有职责。  相似文献   

14.
时空视角作为认识现代化社会的重要视角之一,能够解释中国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易地搬迁地区的发展具有社会时空的压缩和延伸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的双重属性,面临社会时空再造的困境。与现有研究将社会时空作为宏观制度的结构性产物视角不同,本研究从时空主体“人”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出发,运用社会时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身份、关系、资本三个要素对易地搬迁社区中的社会时空进行分析,剖析其通过实践活动构建自我生产式社会时空的过程。研究发现:个人时空的主体性身份缺失,表现在制度性身份替代主体性身份、劳动实践的缺失和主体的不确定性;社会时空的关系网络断裂,如家庭主体间沟通不畅;微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难以构建,与社会资本的连接能力不足。笔者认为边疆易地搬迁社区的时空重建要聚焦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空间生活体验,提升社会时间质量,探索更多的生活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伦理向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前所未有的难题 ,自然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以绝对化为特征 ,忽视人的社会属性 ,忽视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这一基本事实 ,从而割裂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 ,人的价值终究应在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关于社会观念的狭隘性是导致生态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弥合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必须实现社会观念的生态转向,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实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内在契合,它是人与自然本质融合为一体的社会。社会与自然内在契合,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和对立,保护自然环境成为生态社会的基本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
景观象征意义设计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文化关系,景观意义的探索与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自然,表达人类思想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通过对象征的意义和不同语境中符号的解读,可深入了解当代城市景观象征意义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主客体关系的嬗变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客体关系与生态伦理思想直接相关,主客体关系的嬗变必然会带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古代文化中,主体与客体主要是一种一体关系,人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生态伦理思想是潜在的、自发的。近现代文化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取代了古代文化中主客一体直觉体悟式的原始思维方式,人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取代了人与自然的共在、融合关系,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人类生态伦理思想处于缺失状态。当代生态文化中,主体与客体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生态文化把自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协同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度觉醒与自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构建了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的论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驾驭自然规律的程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而任意支配、改造自然界,否则必然会被自然界"报复";必须建立"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为此必须变革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旧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前所未有的难题,自然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以绝对化为特征,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这一基本事实,从而割裂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人的价值终究应在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过程中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