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把五十年代确定下来的至今还在使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为《暂拟系统》,把1981年7月上旬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简称为《修订要点》,把根据《修订要点》制订的又经过多次修改的1984年初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为《试用系统》,我们把田小琳等根据《试用系统》编写的由张志公先生审订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问答》简称为《问答》。 2、《试用系统》是一个新的教学语法系统,是一个在《暂拟系统》的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提高、有所前进的比较好的教学语法系统。具体些说,它把《暂拟系统》或  相似文献   

2.
简讯     
今年七月上旬,教育部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我校语文科现代汉语教研组教师郭青萍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解放以来我国语法学界的一次空前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会前,郭青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修订方案及阐述修订方案的学术论文。会议开得富有成果。会上,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暂拟系统〉修订要点》。会议结束后,我校现代汉语组除向师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外,已根据《修订要点》编写出我校的现代汉语语法教材,并在校内外进行了试教。实践证明,这次修订使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更加科学了,同时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我国中学和部分高等院校教学汉语语法知识都采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一九八一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在(《暂拟系统》的基础上草拟了有所改进的新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前言 一九八一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作了修订。“修订要点”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由单句和复句组成的语段(有的书上叫作句群),是十分重要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研究语段的构成以及语段中各句的安排、衔接等问题,多少超出了语法的范围,属于写作问题,或者属于修辞、逻辑的问题。也有这样的情形,前句和后句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还有语法关系。”“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把语法教学从句子延伸到语段是可取的。这些在教学语法体系中可以有适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回顾 1956年,中学、师范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语文的体制。中央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为编写中学、师范的《汉语》课本,便拟订了一个教学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这个综合性的语法体系吸取了《马氏文通》(马建忠著)以来中国语法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对当时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普及语法知识,无疑是好的,起了推动作用的。但是,它的析句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人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指出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1·1 新的教学语法系统,即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去年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试用系统》。这个《试用系统》,是根据1981年7月在啥尔滨举行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制订的原则,对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系统》)进行了删简、改换、增补,经过六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次修改,经有关领导和顾问审订,于1984年1月定稿的。  相似文献   

7.
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自六一年朱德熙、卢甲文、马真等三位先生《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的论文发表以来,已逐渐为“兼类”说和“动、形作主、宾”说所取代。可是,在八一年暑哈尔滨语法和语法教学会议召开前的几年中,“名物化”的提法不仅已经恢复,而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八○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书中,基本上把能回答“什么”一类的都算成是动、形的“名物化”用法,“名物化”的范围已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暂拟系统》)中的两种扩大至四种。同年出版的《新编现代汉语》则把“他的不来是有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把句群作为最大一级语法单位看待。《提要》有一个部分专门讲述句群的问题。这个部分虽然讲得很简单,但增加有关句群的内容却是它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省语言学会为迎接今年夏天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济南举行了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十八篇,其中有关语法体系方面的论文十四篇。有十五位同志在会上宣讲了自己的论文。会议围绕修改、制订新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一致同意张志公同志在贺信中提出的语法教学体系应该考虑“科学性、时代性、教学性、群众性”的主张。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下三个专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从句”? 在汉语里,我们常常遇到句子作成分的现象,作成分的句于就叫“从句”。例如: (1)面色红润。这是一个句子,“面色”是主语,“红润”是谓语。可是在下边的句子里,这个句子却作了另一个句子的谓语。如: (2)老人 面色红润。例(2)的主语是“老人”,谓语是“面色红润”。“面色红润”在例(2)里就是“从句”。 句子作成分,这本是汉语的实际。把这类作成分的句子叫作“从句”,正如实地反映了这个实际。可是,多少年来,这种语言现象被人们解释成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大家所熟悉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是这种观点。这样解释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于今年二月正式发表了。这个《提要》将给我们的语法教学带来方便。我们师专欢迎这个《提要》,愿意根据这个系统进行汉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2.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及初中《汉语》、《汉语知识》(以下合称《暂拟系统》)在划分词类时,于动词的“正类”之外,设立了三个“附类”:判断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为了安排这些“附类”在句子中的位置,在分析句子成分时,于一般谓语之外,另立了三种“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十名),能愿合成谓语(能愿动词+动形)、趋向合成谓语(动形+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13.
语法系统论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法则。语法系统,是语言结构法则的系统,也叫语法体系。语法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对语言单位的认识。暂拟体系认为语言有了级单位:词、词组、句子;它的系统是3级单位的语法系统。提要认为语言有5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它的系统是5级单位的语法系统。我们认为语言有8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段落、段组、篇章;我们的系统是8级单位的语法系统。 汉语8级单位的语法系统,是有别于传统语法的汉语文章学的语法系统。这个语法系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在谈到宾语时指出: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通常用在动词的后边。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用在动词的前边,作动词的前置宾语。我们觉得,“暂拟系统”提出的“前置宾语”的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系统所认可的三种前置宾语,先谈第一种,后谈二、三种。“暂拟系统”规定的第一种前置宾语是:“宾语靠介词‘把’‘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边”。例如:(1)、我们把侵略者打败了。(2)、党中央对知识分子非常关心。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语法中,桥句方法不仅要有理论的科学性,而且要有操作实践的简明实用性,因而析句方法一直是教学语法的焦点之一。汉语教学语法的桥句方法经历了由句子成分分析法到引进层次分析并吸收成分分析的长处再到融合成层次成分分析法的婚变过程。本文简略回顾一下这~过程,并着重谈谈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层次成分分析法。50年代至70年代,教学语法的折句方法采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认为句子是词在同一平面上的简单加合而成的,“分析时要求先一举找出全句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一、汉语语法研究的萌芽期马建忠于1898年写了一本《马氏文通》。讲汉语语法史的人,都把《马氏文通》看作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言语法著作,这是可以同意的。但是,这不等于说,在《马氏文通》出版以前,我们没有语法研究。汉语语法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从古书记载上来看,语法意识首先在两类人的头  相似文献   

17.
0.0 现代汉语助词包括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分多少类,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年来,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这种虚词包含三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这样的划分,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所提出的,在语法教学中已经推广了开来。推广的观点不见得必然合理,因而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 高更生教授专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为汉语的语法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很有益的贡献,为语法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很有益的贡献. 汉语有汉语的特色,汉语语法之精微犹待探索.基于印欧语而来的普通语法理论有其启发、指导作用而有待于充实和修订.如所周知,今日之所谓普通语法理论,自不足以涵盖汉语语法之种相.如是,汉语语法本身之研究,不独于汉语语法之教学研究、理论研究有建树性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部语法学专著,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较大影响。三书都力图抛弃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以来一般研究汉语语法的方法——套用西方语法来写汉语语法,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反映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法体系。因此,三书在体系上有同有异。三书共识之处很多是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精辟见解。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法问题上,认识到汉语缺乏词类形态的变化,但却有着丰富的造句法。改变了历来以西方的“词类研究为重心”因袭模仿之法,根据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一月有两种在语文刊物上连载的语法印成了单行本,一是‘中国语文’上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一是‘语文学习’上的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这是祖国语文语法教学上两件可喜的事情。‘汉语语法常识’已经由作者张志公先生修订后由中国青年社出版,‘语法讲话’现在正用该刊的抽印本向各方面徵求意见以便修订,推想正式出书跟大家见面日子也不会很远。现在我们站在语法教学工作者的立場,先把我们学习‘语法讲话’的一点体会发表出来,一则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