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本层面探讨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文章认为 ,技术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意蕴。在马克思看来 ,技术既是造成人的异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同时也是人类消除异化 ,走向自由、解放的动力与关键。技术不会自动带来人的自由、解放 ,而必须通过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 ,它的地位与作用与马克思自身思想的演变形成反差 ,即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日趋成熟 ,“异化”概念逐渐被淡漠。“异化”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翻译理论影响下,中国译界有关归化异化研究的重心也开始发生了转移。归化异化的主导地位、影响译者策略选择的因素、策略选择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该怎样估价与理解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仍然是一个需要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紧紧围绕马克思本人对异化的使用比较全面地考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力求对“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理论基础演变,地位及作用作出回答,以此求教于理论战线的同志们。一、“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研究“异化”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试图紧紧围绕历史的事实进行逻辑的剖析。在1844年以前,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青年马克思时期,马克思对“异化”的使用是不断增加的,到《手稿》进入了高潮。马克思最早使用“异化”是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中。在这两篇论文里,他把现象理解为“本质的异化”,把对自然的认识看作是“自然的异化”。马克思思想当时受着黑格尔唯心论的影响。在这两篇文章中“异化”出现了总共三处5次(《马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是,科学在它的知识形态上,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要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必须合并于物质生产过程,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中物化。那么,科学物化的含义是什么?科学物化的过程怎样?要实现科学的物化需要什么条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载在太虚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伦理思想,他较之于与其同时的二程伦理思想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思想源流的多元交汇性、思想倾向的求实性、思想内质的矛盾性(平等性与宗法性之对立统一)。在这诸种特征的作用下产生了对其后学蓝田吕氏、关学命运的深远影响,充分表现了张载伦理思想的异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西文化交锋,可以说是以科学文化为西方整体文化的前沿对中国本土文化——伦理文化的冲击和渗入为线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这就是:从对科技器物的反省与引进——为适应科技的引进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体制的变革,到运用科学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在这一历史轨迹中,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科学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依次嬗替的三种科学观发展形态,即以洋务器物科学观经维新方法论科学观到五四启蒙科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这一科学评价的重要根据之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不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墨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处的地位来阐述墨子对我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并从大胆的创新精神、自由的探索精神、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坚定的实践精神等方面具体说明墨子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科学的发展,贝尔纳有他自己的看法,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用历史主义的方法阐释了科学的基本属性、增长模式和结构模式以及现代科学的科学化。解读贝尔纳的科学观,以期为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试论康有为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勾画了康有为从传统科学观走向近代科学观的历程,阐述了他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自然观的思辨及方法论思想的形成。并从整体上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他的科学观从民主和科学两方面开辟了中国思想界、文化界走向近现代化的先河,开辟了中国启蒙运动的道路,在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佰莲 《晋阳学刊》2007,3(3):81-83
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物质功利价值,而且有其精神激励价值,科学的物质价值的实现要以其精神价值为根据。与科学系统的三维形象相对应,科学的精神价值具体体现在真、善和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李淑梅人类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物质生产劳动是发生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这两重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使人类历史成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中国社会的发展既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  相似文献   

14.
试论《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中人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人性问题和人道主义,长期以来成为“禁区”。在“四人帮”统治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性,不管是善良的人性或是邪恶的人性,都无例外地被归结到阶级的根源。即便归结不上,也要勉强归结上去。并且这种归结,还带有严重的机械论倾向,例如把一切人性的邪恶,都归结到剥削阶级的成员、或者仅仅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被认为不够“合法”的人们的头上;又把一切人性的善良,都归结到被剥削的、劳动的、革命的,或者仅  相似文献   

15.
从归化到异化——试论鲁迅的翻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探讨了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的异化及其对人文美的覆盖和消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化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科学技术的滥用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背弃,是文化的异化。因此造成的文化后果和文化危机,不仅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心理处境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覆盖和消弭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美。科学文化的异化问题既属于价值范畴,又属于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生态异化,三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逻辑关联,劳动异化首先导致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劳动异化思想,劳动异化的结果和表现就是人与自我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由于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其根源则是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已故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心态失衡”,“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心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所以,生态异化的根源是人的异化,是人与自我和人与他人关系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遵循客观性原则,反映人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服从或符合,强调主客体关系中的客观性,追求社会现象的实然性、必然性。马克思哲学具备了这样的品格,表现在它在批判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规律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具有科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19.
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落后的生态思想观念,重构生态价值观。把握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并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贯彻落实,对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会使人们的道德愈来愈加堕落,是中外思想史上有影响的观点。老庄学派就是这种思想的最早代表,老聃认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只有那无知无识的“婴儿”才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人们应该“归根”,“复静”,“复于婴儿”。为了使人们返回到“婴儿”“赤子”的道德品质,他主张整个人类社会都应该倒退到不要文化、不要知识,不要智慧的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这在实际中是根本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