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华裔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科学思想、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拥有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海外华裔,尤其是“海归”中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帮助加快推进我国的人才进步。  相似文献   

2.
《人才开发》2011,(3):4-4
2月13日,由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杨浦区政府、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馆和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共同举办的“海星英才创新创业——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与上海杨浦海外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视频会议”,  相似文献   

3.
选择到中国工作或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既有原来从未到过中国的外籍人士,也有偶尔涉足中国的他国人才,还有一部分在海外长大的华裔。文化差异问题是他们在中国工作时常常碰到的问题,既为外籍人士津津乐道,也引来众多学者关注。另一方面,在各地陆续出台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中,"优化城市人才竞争与人才服务‘软环境’"成为共同的关键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营造一流的人才软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又好  相似文献   

4.
选择到中国工作或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既有原来从未到过中国的外籍人士,也有在中国长大后到国外留学工作的本土人才,还有一部分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因为身份和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对中国城市工作生活环境的看法和认知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我们看中国时的真正盲点》的文章中,阐述了大量在美国学成的中国人才纷纷“回流”的现象。文章说,中国早已启动“人才发展”计划,大力吸引海外华裔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回国,尤其是身在美国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才交流》2005,(7):43-43
据悉,截止2004年底,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才达到了5.4万人,占全国的1/3;“九五”以来,上海累计聘请各类海外专家25万人次,常驻上海工作、学习、商贸的境外人士达7万人左右。这些海外人才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引领上海科技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加大海外人才集聚的力度,进一步推进“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香港专才引进工程的实施,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提升境外培训质量,上海市不久前召开了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海外联络处主任工作会议。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出席会议并发…  相似文献   

7.
对众多海外人才来说,上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们。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四个"海归"中,就有一人在上海。截至2008年底,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人才已经达到8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4。一大批留学人员在跨国公司和著名国际机构中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留学人员在沪创办的企业达40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2003年沈阳市科技局对沈阳市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缺乏国际化管理与专业技术高端人才已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引进海外人才,发挥他们——尤其是海归学子、海归落户专家学者、外籍华裔专家学者的作用是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 吸引高端人才归国创业近几年,辽宁省在国家人事部、科技部等部委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中国·沈阳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这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2001年,签署正式协议18项意向协议82项;2002年,签署正式合作…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研究背景,明确海外人才智力引进的基本概念,分析河北雄安新区海外人才引智构成体系和现状,通过SWOT战略管理框架归纳目前雄安新区引进海外人才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借鉴国内先进地区海外人才引智的成功经验,为优化雄安新区海外智力资源利用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提前9个月完成"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之后,上海今后两年将再集聚一万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才,以加快上海人才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对众多海外人才来说,上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们.现在,全国每四个"海归"人才中,就有一人在上海.截止到2008年底,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人才已经达到7.5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4.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提升上海市人才国际化水平,集聚更多海外高端人才,落实新一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计划,为上海"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层次智力支撑,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9月7日至19日,由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外专局领导带队的上海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分别在美国旧金山、纽约、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3场海外留学人才招聘会.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校: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上海最宝贵的财富,顶尖人才更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热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构成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服务的"大背景"。作为高端人才的汇集地,上海高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锐意改革,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吸引、留住、用好海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4,(7):11-11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陈竺5日在上海指出,中国应促进国际性人才在特大城市集聚,创造有利海外人才发展的城市环境。在他看来,这需要中国的特大城市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作为突破口。这位海归院士指出,人才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也是特大城市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与国际大  相似文献   

15.
应行久先生在美国纽约华人中,不仅是位名扬四海、生财有道的著名企业家,而且还是一个广积佛道的美籍华裔富商。他和夫人金玉堂女士,虽身在海外,但一再心系神州,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四化”大业。靠上百美元打天下应行久先生祖籍宁波,1913年出生于上海,1933年就读于上海圣芳济大学,专攻英语。毕业后在上海经营过拍卖行、信托业。抗战期  相似文献   

16.
培育一个好的人才阵地远远比他自己出一个好的学术成果更为重要。2004年,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学院为试点面向全球招聘院长,希望聘请活跃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海外华裔学者来担纲革新重任,同年7月,知名华人经济学家田国强走马上任,成为海外归国担任实职院长的先行者。"中国的强大"是田国强的心事,也是这位留美从教20多年的学者永远无法磨灭的民族情怀。初到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落实《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的有关工作部署,加快集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近日,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启动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该计划每年将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据悉,浦江计划主要资助新近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应聘来上海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团队;在上海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来上海讲学或进行咨询的留学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提升,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近400万人。在沪"两院院士"161人,已有42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13人入选"外专千人计划";3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千人计划";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0万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4500余家。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约8.5万余人。上海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自2003年8月31日开始,上海市人事局启动实施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集聚万名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2003年8月3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本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新闻发布会以来,截止今年6月20日,上海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累计动态发布岗位数3301个,网页点击率达72174人次,收到电邮5685件,已成功集聚2700名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从去年9~12月和今年一二季度三个阶段的集聚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印度推出“印度裔卡”(PIO)计划车口“印度海外公民证”(OCI)计划,作为国家人才政策的有力补充。在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前提下,中国吸引海外华人和华裔回流是否可以借鉴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