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彝语里的词汇包括了两个部分 :一是本指词 ,二是转指词。本文讨论了转指词的造词法 ,其中的联想推及法是在两种事物相似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以已知的甲事甲物推及乙事乙物的方式来给事物命名分类的一种造词方法 ;联想修辞法是在两种事物相似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或想象以某种修辞方式为手段来给事物命名分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彝语是我国使用人口多,发展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本文基于汉藏语系亲属语同源词的特点和汉藏语亲属语同源产生的因素,从历史语言的视角对彝语的发展和亲属语的联系做了分析研究,认为:彝语和汉藏语系诸语文在语音和语汇上都有着许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藏语康方言和彝语北部方言为例,根据“声近义同”和“声义同源”的原则,对2400多个基本词进行了考释。经比较研究,同源词占12%。同时对藏语和彝语的语音作了比较,考释藏彝语语音演变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彝语有“金”“银”“铜”“铁”四个金属常用词,这些词可以指金属元素,又可以指价值?还可以和一些语素或词搭配指 颜色。 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彝语六大方言区四个常用金属词语音和语义的异同,并和藏缅语族其他亲属 语言进行比较,尝试对彝语这些常用金属词进行探究并对其词源进行探讨,同时将这些金属词与之对应的颜色词进行比较, 一方面揭示彝语方言内部一些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彝族在金 属理解上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彝语同属汉藏语系,因为长期语言交融和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或共同用语,从古汉语和古彝语中发现,越古老,相同的词越多  相似文献   

6.
《爨文丛刻》是彝文文献集,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语言特点.编纂者的注音释义,又有许多口语的特色.考察《爨文丛刻》,依据书面语,结合现代彝语,可以更好地观察词义发展的层次性.以《爨文丛刻》中与"脚"有关的词语为例来看彝语的音义发展,可直观地观察彝语中"脚"义词的发展层次及语音分布.《爨文丛刻》中(tc)hi33、thu55、khu21、(cl)33、(t)hu33、d(z)i33都有"脚"义.这六者相互之间有语音同源的对应关系,皆来自于原始藏缅语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爨文丛刻》中,"脚"义词在语义能产性上也呈现出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凉山彝语中"sinip"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样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虚词,没有具体的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但不论是彝语还是汉语,这两个词又都非常重要,一旦与其它词或词组结合后,就产生语法意义。本文将举例说明现代凉山彝语中"sinip"一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和"的几种语法意义,即"sinip"除了我们平常了解的跟汉语"和"一样可以作连词外,还可以作结构助词,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作介词。  相似文献   

8.
9.
在凉山彝语不断产生的新词的语素结合上 ,有名语素、动语素、形语素。在这些语素中 ,从结构上看 ,并列四音联绵词十分丰富 ,其次为并列双音联绵词。从语义性质上看 ,形语素中 ,由实语素与虚语素结合而成的派生语素极为丰富 ,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举例分析了彝语与其他同语支语言结构助词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如结构助词的丰富性、多功能性、多义性、后起性和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 ,以及表现在结构助词次类中的诸多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洪迈的《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对于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元明清戏曲及文言志怪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明显地受到《夷坚志》的影响,它对《夷坚志》在模仿中有变异,在继承中有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小说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题材的借用与开拓,思想内容的创新与深化.  相似文献   

13.
<知本提纲>是清代农书中应用传统农业哲学原理阐释农学理论和原理的代表作.其中的"天人合一论"、"三才论"是阐述"天地人物和谐与统一"思想的,也就是诠释农业生产系统理论的."元气论"是用朴素的唯物论阐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是"元气"的理论,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天地人物"的本原物质都是"元气".阴阳说,应用阴阳对待统一的原理阐释了天地、水火、在阴阳相济、均调和平中化生万物的道理;用阴阳对待统一的原理诠释了风、日、水、土的阴阳属性,以及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使其均调和平的问题.五行说,用"天、地、水、火、气"的新五行说,取代了"金、木、水、火、土"的旧五行说,以便更适于解释农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六书本义》是明初文字学家赵撝谦的代表作,自刊行以来,学界对该书的评论毁誉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六书基本理论、文字孳乳理论、文字拆分理论三个方面对《六书本义》进行深入探究。全面分析赵氏对文字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即在六书的作用、体用、列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进一步发展了郑樵、戴侗的文字孳乳学说,进行了具体详细的理论阐述;较早地以图表形式把部件拆分与“六书”演化结合起来,对后来的部件拆分和构形学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刘禹锡《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考订刘禹锡两组民歌体诗《竹枝词》的写作时间,并知人论世地分析诗人这两组诗歌的创作动机是效法屈原,为民歌手代笔,表现民间劳动生活、恋情。它们在内容上着意表现生活美,在中唐与众不同;又从民同汲取创作营养,独具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艺术优长。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塑造的女性,人数众多,风格各异,形象清新鲜活,表现了女子多方面的才能,特别是女性的口才,更是给读者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聊斋》女性的口才突出地表现为:劝说口才、应答口才、打趣口才。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聊斋》中积极鼓励士人“弃儒从商” ,但他仍持“右儒左商”的态度 ,“从商”的目的仅仅是士人为了摆脱自身的穷困 ,尔后重新实现“儒业”的理想。蒲松龄主张儒商在经商活动中不失“儒家品德” ,这无疑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聊斋》中对“儒商”的致富过程叙述过于简略 ,看不到“儒家品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作者毕生投身举业而缺乏商业活动经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六朝《异物志》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异物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异物志》的出现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咏物赋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而六朝文学之影响于《异物志》的写作,则主要表现在使《异物志》的文学性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是被高度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是美和爱的象征.中国悠久的狐女文化的滋养,尤其是在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原型的直接启示下,<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狐形象.在明末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并表现出爱情的坚贞性和执着性的情狐形象.蒲松龄嗜好搜神猎异的个性禀赋,使他选择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构思,从而塑造了一批既具有人性又具有狐性的狐女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聊斋志异>中有无民族思想,学术界一直有两种意见.笔者认为,在<聊斋志异>中确实有较浓的民族思想,只不过是作者多采用言此而意彼的方法,表现得不那么直接罢了.本文集中论述了蒲松龄民族思想的表现形式、根源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