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怨恨是消极隐忍的情感体验,弱势群体怨恨情绪的产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方面。怨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道德行为的好坏及攻击性的强弱带来消极影响,并具有一定的反社会性和攻击性。借鉴情绪的认知理论,将媒介纳入"受众认知-行为反应"模型中,用于解释媒介对弱势群体怨恨情绪的疏导,据此可提出具体的相关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明科 《河北学刊》2006,26(1):142-147
在“新怨恨”理论视野下重新解读鲁迅思想,认为“怨恨”是21世纪鲁迅研究的新判断,是鲁迅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鲁迅不但反抗与怨恨中国传统弊端,同时也反抗与怨恨西方现代文化缺陷。  相似文献   

3.
怨恨论:尼采与舍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海波 《理论界》2007,(3):166-168
尼采与舍勒对怨恨现象及其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指明了“怨恨”现象与价值位移的关联。他们在怨恨论上的分歧源于对价值、生命价值以及基督教道德价值的不同理解。尼采将基督教道德价值视为怨恨的产物;舍勒否认了这一观点,并揭示出现代价值观念的怨恨本质及其对基督教道德价值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论19世纪俄日中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乱时代,知识分子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与彷徨。觉醒了却没有方向,勇猛抗争却没有希望,虽疾声呐喊却痛苦无力。这就产生了与整个社会不相融合的“零余者”。这一形象在俄、日、中三国文学中相继得到表达。新文学的“零余者”比日本文学中的“多余人”更能大胆的自我剖析,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没有能像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终极关怀精神,而是无声地消弭于社会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5.
JIT与零库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廷丽 《兰州学刊》2004,(6):159-160
JIT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大大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零库存概念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库存为零,是指没有多余的库存;或者说,一切库存都是在按照计划流动。  相似文献   

6.
张显凤的《母亲的缺席与隐秘的伤痛》称《朝花夕拾》中衍太太扮演了少年鲁迅的"母亲"兼"情人"角色,这个观点是断章取义,不能成立的。母亲在鲁迅的回忆中一直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并对少年鲁迅产生重大影响,鲁迅也没在小说中表达怨恨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舍勒的怨恨理论表明,现代性的生成与怨恨相关.怨恨实为因生存性价值比较而产生的紧张情态,其出路是颠覆旧价值,建立全新的现代型伦理体系.应从价值位移、伦理变更、制度结构、现实生存困境四个维度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怨恨滋生的根源.只有重新认识公众利益、公民权利等现代社会的核心概念及相关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才能真正消解怨恨,实现和谐生存,才能把怨恨转化为推动国家与社会继续改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王明科 《船山学刊》2006,(1):105-107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具有双面性,既表达了对传统的反抗又不断质疑着现代性,由此导致了反抗中的怨恨、建构中的怨恨、回瞥中的怨恨成为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现代性体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的怨恨侧重个人心理发泄,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是全民族全国民的心理体验,并具有反省忏悔意识。古希腊将爱恨看做推动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因,基督教的爱恨具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爱恨并无宗教含义。与西方现代学者从道德、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怨恨的研究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主要视野是情感体验。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专注于怨恨本身理论的透视有别,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重点不在于理论思想探讨,而是人性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0.
浅草—沉钟社在创作中塑造出了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奔逃者”形象家族。他们从封建铁屋子中“奔逃”出来 ,但残酷的现实却又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压抑了他们合理的个性要求。在幻灭和绝望中 ,这群“不安定的灵魂”又在人生迷途中开始了第二次“奔逃” :他们或逃回内心 ,或寻找刺激 ,或皈依宗教。同仁们借这组形象表现出了在当时社会状况下个性主义者的实然状态和对个性主义价值观的坚守 ,并启示人们应立足现实、在与现实的抗战中实现个体自我的价值。“奔逃者”与“多余人”、“零余者”同中有异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4):118-120
“男”字的甲骨文构形为以力耕于田,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物质生产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女”字的甲骨文构形,乃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女子退出物质生产领域而以操持家务为职,直接导致了其地位的江河日下,使男尊女卑成为历史的必然。“男”、“女”二字之甲骨文构形是男尊女卑形成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周石峰 《云梦学刊》2007,28(3):61-65
华北危机将天津商人置于历史“事件”的中心,商人的国民身份因此而凸显,积极抗日的呼声、维持地方秩序的举措,蕴含着“私利”与“国权”的双重考量,而采用抵制日货作为民族主义情感的主要表达形式,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紧张。既是“国民”,又是“商人”,亦“民”亦“商”,唯有把握此一双重身份,方能真正同情性地理解民族主义运动中商人的诸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学术著作、科学文献翻译及报刊媒体中,法兰西学院、法兰西研究院、法兰西学术院及相关机构所产生的译名混同已经对正常的文化和学术交流造成了影响.本文辨析这些机构的历史发展、法律身份及其职能,阐述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学术译名的规范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朱宾忠 《河北学刊》2007,27(6):236-239
从内战结束获得自由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权益在南方社会遭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剥夺。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形象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从法定权益、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表现黑人的"二等公民"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二等公民"意识。福克纳的创作表达了他对黑人群体的同情,批判了种族主义文化,但也反映出他在种族问题上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人的感性活动视域中的“有”“无”之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无"之辩是中国哲学中持续不息的主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海德格尔也深入地讨论了"有"无"问题。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看,"有"无"及其相互转化涉及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况、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和社会空间的扩展、自觉程度的提高、历史传承和历史连续性的加强、民族自觉意识的发展和观念引导,涉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城市“住房地位群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住房的最初功能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挡雨、驱寒保暖、安全稳定的居住场所.然而,在社会分层的社会里,住房就具有了地位符号和地位象征的含义.我国在市场化的房屋体制改革以后,房屋或房产已成为居民的重要财产,或成为资产,出租和出售房屋成为居民赢利的重要手段.于是,房屋所有者的经济地位含义就更为突出了,住房也成了转型时期城市"地位群体"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7.
按“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之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表现为从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更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及其辩证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兵 《齐鲁学刊》2004,(1):94-97
据统计,春秋"流亡婚姻"共10起,涉及11国28人次,其成因分为流亡者流亡和与流亡者通婚两个方面。前者是君权和公子及卿大夫集团的矛盾,后者是要利用流亡者为本国利益服务,其结局分为"返国为君"、"定居为仕"、"赋闲定居"和"最终被杀"四个类型。通婚对流亡者的政治前途有重要影响是其显著特征,"流亡婚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融合、婚制以及妇女地位等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三言"正面描写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不仅是意见、认知和信息的扩散节点,也扮演着社会"情感领袖"的角色,并体现出鲜明的情感偏向特征,尤其是特定类型的情感传导.基于对新浪微博用户(N=38985)及其每人1000条帖子的采样,对情感和用户类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粉丝数越多的微博用户其"情感化"偏向显著增强,而非情感化、无情感的内容显著减少,意见领袖不是冷静、客观、无情感的信息中介,而体现出"后真相"社会情感策动源的特征;微博意见领袖存在特定的情感类型偏向,不是任一种类的情感的加强都与意见领袖地位提升有关,它只偏倚于特定类型;微博情感领袖存在特定的用户类型偏向,进行k-means方式聚类后发现,粉丝量越多、影响力层级越高的用户中,"怒怼型"的比例较高,而其他类型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