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但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宗教伦理是我们当今进行现代世俗道德建构时必须加以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宗教伦理的实质内容和现实发展历程来看,宗教伦理是人类生存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不排斥社会世俗伦理,而且与世俗伦理相结合,是维护现实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宗教包含信仰、皈依、体验和实践等方面,主要探讨世界的起源和目的、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等问题,涉及人与超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而道德是调节群体中的个人行为,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维持的方式。但宗教和道德并非毫不相干,它们之间有相互交织的部分。宗教和道德有三个不同结构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神与人之间神本性的伦理关系,第二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人本性的伦理关系,第三层次是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性的伦理关系。这三者之间的主次关系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提高而变化,在古代人类自我意识较薄弱的时代,神本性的伦理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人类自我意识较…  相似文献   

4.
伦理思想是一般宗教派别中都存在的重要内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派别在其发展中均提出了这方面的观念。这些派别伦理思想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包括:行为善恶与因果报应观念、禁欲与限欲观念、自利与利他观念、平等观念等。这类成分在古代就对广大信教群众有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和认识这种作用,对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应担负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种使命,这两种使命为哲学之两"极".然而,传统儒学推开了"终极关怀"这一"极".面对西学的大规模东渐,这一问题成为现代儒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方面,牟宗三对"终极关怀"这一"极"进行了有益探讨:其一,无论就宗教之"理"来看,还是就宗教之责任来看,儒学就是宗教.其二,由于儒学不具有一般宗教之形式,且它所强调的是"天道"、"超越而内在"等,故其为一种特殊的宗教.其三,儒教将重点放在道德之本心与道德之创造上,故是一种"道德的宗教",亦是一种"人文教".  相似文献   

6.
世俗伦理与宗教道德是两个各具独立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随着宗教世俗化现象的出现,两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世俗伦理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宗教道德对现代社会伦理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界定宗教伦理的涵义,在社会转型期系统宗教和泛化宗教伦理大量泛生与复活,其社会影响力非常巨大,具有完善人性、淳化民风、和谐人际、安定人心、整合社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具有负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定性、寻求契合、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宗教伦理的趋利避害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社会宗教与伦理的互渗和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1世纪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面对中国社会现状,从理论上说清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对于克服伴随现代化进程而来的道德危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信仰为中介解释宗教与道德之关系,分析现时代宗教与伦理互渗与融通之实质,可以得出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就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宗教理性和道德理性都是理性异化的产物。它们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客体,体现了理性的智慧,后来都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过来支配、控制、压迫、统治人。  相似文献   

10.
牟宗三会通康德哲学和儒家心性之学,由道德的进路,重构了儒家的形上学。这种道德形上学突显了内在超越、实践理性和道德宗教的伦理精神。它打通超越与内在、本体与工夫、道德与宗教的关节,实现了伦理世界与超越世界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在宗教背景观照下西方社会在死亡观上具有浓厚的彼岸性,因而轻视现世向往死后的超验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因而刻意于生命的存留和现实生活的经营。但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以中外抒情诗为例,在死亡观上西方社会不仅有宗教上的感悟,也有哲学上的思考,中国传统社会不仅有儒家的慷慨,也有道家的逍遥。而两者都具备的则是对人伦亲情的悼念与缅怀。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系统,又反作用于社会,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解决宗教与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最好路径就是推进宗教和谐的制度化。宗教和谐制度化的内涵为宗教内部和谐的制度化、宗教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制度化和宗教之间和谐的制度化这三个层面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天人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理学家将“天”作为宇宙本体,并赋予其伦理含义。同时,又将“人”抽象为一个总体性范畴,概括为一种普遍性的精神存在。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从世界本原上说明了天与人的相合,并论证了天人为一的结合点在于“理”、“心”、“性”等,为天人为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阐释了人和社会的本质是在现实的活动中相互生成、相互规定、内在统一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其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