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互联网反腐倡廉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众利用互联网行使监督权、揭露腐败已成燎原之势。研究后认为,网络反腐可以归纳为评论与建议、举报、曝光、“人肉搜索”这四种方式,而“人肉搜索”反腐还需规范;网络反腐防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权力机关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现象之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搜索引擎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但伴随着这种搜索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我们应当从伦理道德的视域去考察它、分析它产生的原因、探究其健康发展的路径,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让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夹缝之间的"人肉搜索"在社会道德和公共事务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源于网络世界的“人肉搜索”,是网络技术应用下的新型传播现象,其作为网民的道德讨伐利器,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匡扶正义的积极作用.然而,“人肉搜索”也是利弊双生的,需要看到它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如“舆论霸权”下的迷失、“人肉搜索”下的自由失控、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紊乱、道德人格扭曲等.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青年网络群体,无疑是“人肉搜索”背后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人肉搜索”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理性反思,提出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需以伦理基础为支撑,不具有伦理可谴责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人肉搜索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侵犯公民隐私、导致网络暴力的负价值.从目的价值的角度,大多数人肉搜索的动机具有伦理基础;从功利价值的角度,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无论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肉搜索的工具价值角度、目的价值角度,人肉搜索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发展,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已经由网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该网络活动之所以参与度日益走高,社会影响日益强化,除了相对于传统网络搜索引擎的优势之外,还与其自身特性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对人肉搜索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人肉搜索的发展规律,兴利除弊,引导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事实表明“人肉搜索”进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后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其形成有社会环境、大众心理等各种原因。现实因素和网络生活相互交融使得“人肉搜索”不只是表现为一种网络工具,其中的是非之争、道德建构才是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肉搜索"成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但因其引擎便催生了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故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让"人肉搜索"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是学者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行为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来探求在法治的视野下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控制,从而达到抑制其负功能而彰显其正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即人肉搜索引擎,是指网民用提问、跟帖的方式来获取搜索结果的网络搜索方式.随着更多的网民就某一"发问"参与跟帖并展开"人肉搜索",原本为了获取答案的搜索行为却演变成了一桩话语事件.诉诸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道德话语是建构"人肉搜索"事件的主要话语类型,它不仅描述、反映了某个事件,更在搜索过程中推动着现实世界事件的发展,这就是道德话语的生产性力量."人肉搜索"中道德话语生产性力量的发挥并非纯粹的、天然的,而是需要其他条件的,即中国的"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以及网络媒体提供的匿名性的传播空间.在"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中,道德话语找到了唤起认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在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搜索者身份的缺失以及网络群氓的盲从心理使得中国式"人肉搜索"产生并兴盛起来.然而,"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话语中,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这也许是中国式"人肉搜索"难以解决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社会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应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认真梳理并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经梳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认知偏差、情感冷漠、行为失范等问题。高校德育应明确网络德育内容,创新网络德育方法,拓宽网络德育途径,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其养成科学、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带来了新经济的起飞,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然而,因特网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安全方面的挑战。针对不断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着重从政治、法律、因特网自身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指出推进技术领先,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实现因特网健康发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应运而生,并显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网络舆论引导日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更好发挥网络舆论的建设性作用,最大限度消解其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新时期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所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失范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诱发网络暴力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是规范传播秩序、形成正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在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网络媒介道德伦理底线缺失、道德责任主体严重缺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出现舆论导向错位、舆论内容不健康、传播秩序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从自律和他律、道德与法律等多重路径去规制网络媒介的传播行为,使网络媒介真正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道义良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引导是现代社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培育网络舆论引导主体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实效性的客观要求。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培育应从完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的公信力、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落实网络舆论引导执行主体社会责任、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培育人格独立的理性公民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因此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其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