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君毅以心灵生命为体,从三向三观的角度开出三类九重之境,建立了一个以形上为主的哲学体系.唐君毅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之宗旨在于医治人类出现的形上迷失、道德迷失、价值迷失之创伤,为人们建立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把人类的发展由歧途引上正道.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唐君毅哲学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君毅一生为求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立人极"而奋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益于人类与民族的哲学体系.他既重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更重视超主客观的真实世界的哲学.唐先生的哲学体系既庞大而又严密,对中、西、印三大哲学系统,既批判而又有所继承.唐先生也因此常说自己是一位道德理想主义者.他的遗著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唐君毅阐释"中国艺术精神"有不同于徐复观的新方法和路向,那就是在中西艺术的对比中以"中国眼光"研究中国艺术.虽然唐氏看到了中国艺术特殊精神之所在进而补充了徐复观对此一论题的探讨,但新儒家的立场也使其结论出现某种悖谬.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不赞成通常的宗教意识,认为它们是功利的实用的,是对真正宗教精神的"误解".在探讨真正的宗教精神的基础上,唐君毅主张,面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物化"倾向,必须对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发展施以一个统领方向,而宗教便可担当这个统领方向的责任.不过,能够担当此责任的并非既存之宗教,而是一奠基于真正宗教精神之上的新宗教.在唐君毅看来,这一新宗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以"人伦人文"为宗旨的宗教,亦是能够欣赏"异教"之价值即可以将各家各派宗教揖于一堂的新宗教.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认为,中国哲学中的“理”有物理、空理、名理、性理、文理、事理六种含义,其中“性理”最能代表中国哲学精神.“性理”即是“仁理”,所以“性理”具有“生生义”.“性理”之生生内具某些特质,这些特殊性质正是“性理”之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所在.概言之,唐君毅对于“理”的诠释,不仅揭示出“理”本有的诸多意涵,而且赋予了新意,从而增弘了“理”之生命.自然,在具体诠释环节,以及对诸“理”关系的定位,唐君毅的工作似有完善的空间,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重建必须吸收西方文化之长处,唐君毅先生认为这一重建在社会实践的运作层面,应特别注意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分途发展,兼应注意对接受西方文化而来的科技、民主、宗教等予以“礼乐化、中华人文化”,而实践动作的内在根据是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事例,以儒家内在超越性的宗教精神为核心吸收西方文化任持超越客观理想之精神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认为,近代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由于是在一种特定条件下开始的,因此所持守的文化心理是偏执的、功利的、卑屈的、羡慕的,这样一种十分消极的文化心理导致了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思想上的偏颇。接受西方文化应该有的文化心理是,立定自己的传统自作主宰,然后全面融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先生认为仁心仁性是道德的根源。仁心仁性具有普遍性、以人为目的和意志自律三大特性,它决定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并无本质区别,而是相贯通的关系。在传统伦理关系中,个人与他人是直接贯通统一的关系,道义与情感是直接同一的;在现代式社会团体中,个人与他人间接统一,这需要人的理性自觉来理解和实现。唐君毅高度推崇仁心仁性,克服了把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二元对立的错误看法。在群己关系上,唐先生的观点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集体本位,而是道德本位。但是,他有抹杀家庭特殊性的倾向,把其与普遍性完全等同,对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缺乏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结构包括生命活力、情感节律、意象构成、理性态度和线条趣味五个层次,分别对应着气、情、象、法、言五个范畴。用艺术样式作为象征,则可以描述为舞蹈气势、音乐灵魂、诗画意境。建筑法则和书法神韵。  相似文献   

10.
绘画艺术既是一种语言符号 ,又是一种生命符号。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生命复归宇宙的生命精神。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对绘画艺术的形态学特征作形而上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一生以弘扬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背景下,积极参与和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阐述了孔子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之异同,对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之精神价值进行了理性的诠释,从而彰显了孔子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求“新”是西方科学主义艺术的理性追求,而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新”是很次要的标准,主要的标准不是“新”,而是“高”。对于文化艺术的精神层面,发展论是一个神话,高度才是追求的目标。精神本身没有时代性,中国艺术境界是永恒艺术精神的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文化背景已经完全是西式的了,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结构,使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中有更多的中国文化成分。在消费文化时代,应努力为精英艺术争取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港台新儒学家徐复观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疏释"工作,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具体的心性、生命,并从中挖掘出艺术的根源。作者将中国的艺术精神视为不待外物的"纯"精神,它突出表现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因为自然山水最能释放人的生命本性、精神的自由性,而这一点恰与老庄精神相合拍。老庄学中的"道"即是艺术精神的至高境界,庄学中面对现实人生的主体修养功夫,被视为艺术精神的主体,作者在这一发现背后试图寻求现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的本真表达方式,以对抗长期以来唯西方艺术为艺术的价值尺度,更重要的是弥补现代科学技术下的人文精神与理想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自然之德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德、尊重生命的仁慈之德、与天地参的参赞化育之德、寡欲节用的节俭之德,为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创造性地应用转换中国自然之德传统,从中获得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益的因子,这是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影响中国传统园林自然审美趋向的庄子思想出发 ,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内在精神以及因此而展开的外显特征 ,达到物我相融意境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精神。从而启示 2 1世纪的人类住居应是从物质享受升华到精神愉悦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书籍艺术作为中国古代书籍设计的一个高峰,是书籍艺术史上一个具有终结意义的时代,其艺术形式蕴含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书籍版面设计中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书籍开本和相关元素体现着艺术设计固有的原则:内在功能和外在形式的有效统一,即传统文化"文质彬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美学方面,明清书籍推崇端庄稳重的美学品质,与西方同时期追求装饰之美的书籍艺术相比,显得素朴无华,更显书籍艺术的本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为现代诸文明的对话提供了平台。儒家的诚信之德在性格上具有即伦理又经济的特点,内在地契舍了资本现代性的批判和市场行为的职业要求。人在市场中的诚信行为,已不单单是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要求,而且也是依天理、天道而发生的行为。市场行为除了获利之外,还有对普遍必然性规则的遵循,而此要义尤为重要。儒家诚信之德作为人们道德实践的根据的本体论的特质,界定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中国欲求国家富强与自由、民主、科学而不得,唐君毅认为主要罪过在于承担教育和提倡文化思想之知识分子身上。他认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有三大精神罪过:一是个人主义与师友之道沦丧,二是对待西学态度之怯弱与卑屈,三是缺乏一纯粹之科学精神。其根源是中国数千年儒学精神的陶养之丧失,因此,恢复儒学之反求诸己的精神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相互赦免其"精神罪过"之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夫人谢廷光,作为现代社会一位中国传统的"德才兼备"的女性,其对唐君毅的爱情以及对唐君毅生命人格、思想事业的成就,在古琴、书法、国画等方面的修养及待人接物上的涵养,被世人称颂.而这一切都与唐君毅作为仁者型哲学家所坚守和所实践的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