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关键内容。现阶段,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正处于培育与发展阶段,基于政策工具和产业链双视角,我们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住房租赁产业链为纵向维度构建住房租赁市场政策的二维政策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明晰2016-2017年我国各省市发布的培育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结构。研究表明,当前住房租赁市场政策存在环境型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结构失衡、需求型政策使用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适度降低环境型工具使用频率、加强住房租赁市场信息管理及平台建设、重视需求型政策工具拉动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一个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四象限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旺盛的住房需求促使房价上涨,并刺激土地需求的上升,土地需求上升进一步拉动地价的上涨,地价上涨会提高住房建设成本,抑制住房供给,且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中国的高房价不完全源于高地价,中国的高地价也不完全源于高房价.现阶段中国的高房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竞争不完全;中国的高地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供地垄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城镇化政策。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类型和城镇化任务两个维度,对2014—2020年与城镇化密切相关的26份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化政策,可以发现:现有政策存在对环境型政策工具依赖较强、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力度偏弱、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缺失、政策工具使用与城镇化任务结合不均衡等问题。改善政策工具的整体结构,注重政策工具在城镇化任务中的均衡应用,推动政策工具与城镇化任务之间的二维整合,是完善我国城镇化政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已有的理论研究,还是中国住房政策改革的实践,都表明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减轻居民负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则对政策的制定和改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保障性住房政策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对政策评估进行规范的理论研究,以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作为理论支撑,对政策评估的价值基础、标准选取等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形成保障性住房政策评估的综合体系,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受经济收入、定居意愿等方面的影响,农民工的择居行为出现分化,并呈现出寄居需求占主导、过渡性居住和永久性定居需求比例相当、家庭式居住需求日益增多等新特征。基于需求理论,对农民工住房保障进行分类供应是住房保障供需平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住房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降低住房保障成本,因此应分类管理农民工住房保障,通过政策组合鼓励定居型农民工拥有住房,以公租房和市场租房为主体提升就业型农民工居住质量,促进农民工从就业型向定居型转变,重点建设家庭式住房。  相似文献   

6.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西安市购置型、租赁型两类保障性住房居民入住前后福利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研究得出:西安市被保障对象的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升;两类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效应变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购置型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水平提升明显,其中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得到改善,但交通条件、就业环境、心理状况出现恶化;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水平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仅有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其余条件均出现恶化。为此,政府应针对两类保障性住房的不同特征分别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设计的必要性在于,通过从全域出发的顶层设计所引领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深度转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新型工业化政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部省两级共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政策体系,并探索出中央层面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地方层面则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以需求型和供给型为辅的多元化政策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住房政策存在两种欠缺:一是仅有经济政策思维,缺乏社会政策思维;二是仅有简单福利思维,缺乏混合福利思维。这样两种欠缺,依次导致两种住房困难群体的出现:一种是无法以市场方式解决住房需求的困难群体;另一种是既无法进入住房市场,也无法从保障性住房政策中得益的困难群体。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住房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大的社会不满。为了更好地改进中国的住房政策,明确政府责任,中国应当借鉴和参考混合福利理论。首先,政府应该提高福利供给,中央财政应该有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公共预算,并有相应的政策目标与政策要求。其次,应该重新评估家庭在住房福利构成中的作用和贡献,设法鼓励、刺激和调动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综合使用税收、贷款、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支撑和激励家庭在住房福利方面做更多的投入。再次,积极发展自下而上的福利支持系统,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收集与咨询系统,以充分反映和了解社会底层福利需求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孙菊  董波  姚强 《兰州学刊》2024,(4):138-149
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也在适时调整。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协同三维框架,对25个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省份的医保贫困治理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转型前后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均注重实现保障水平公平合理的目标,服务能力提升目标运用相对较少;政策工具方面,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最多、环境型政策工具次之、供给型政策工具最少;政策协同方面,转型后政策部门主体间的协作不断增强,但部门主体间、政策部门与社会力量间的协作机制有待健全。由此,从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结构、健全医保贫困治理协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新阶段完善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的建议,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会不断增长,因为结构以及资金和财政负担等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出售会成为必然的选择。保障性住房的出售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障性住房出售的目标、原则、阶段安排、房源、对象、主体、方式、价格、收益分配、程序、管理,明确这些问题是制定科学的出售政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在医养结合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已成为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政策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医养结合政策在工具运用上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更加注重各类政策工具的综合使用。但是,目前尚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较高、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偏低、需求型政策工具短缺等问题,各类次级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呈现不均衡状态。未来应根据医养结合的发展情况,调整各类政策工具所占比例,优化政策工具的层级结构,统筹布局各种次级工具,充分发挥每一类工具的优势,取长补短,推动医养结合快速、有序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经济适用房供给的挤占与分流效应对于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来看,经济适用房对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挤占效应大于需求的分流效应,从而推高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分地区来看,经济适用房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挤占效应大于分流效应。由此得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将经济适用房建设回归到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本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不应将其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资金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保障性住房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应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并应以财政和税收作为筹资的主要工具。而弥补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的主要突破口应在于对现行财税体制的改革。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住房保障的财政补贴模式及相关税收政策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能够很好地透视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社会政策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从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看,农民工在就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户籍政策和社区福利政策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扶持、保障和倾斜力度。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目标应合理定位在:为农民工致富增收提供政策引导、为农民工安心生活提供政策兜底、为农民工自由选择提供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向上流动提供政策激励、为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政策增能。新时代推进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优化路径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水平;优化政策系统结构,提升多方协同的政策功能;畅通政策动态运行,实现政策过程的良性循环;注重政策方法选择,遵循政策工具的客观规律;推进政策改革调整,实现政策体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冲击下,英国青年群体的住房路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购买自有住房年龄推后、租房和"回巢"青年比重增加等特点。英国青年住房路径的变迁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原因。面对英国青年群体的多元化住房路径,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青年住房支持政策,以减轻青年面临的住房压力。英国青年住房支持政策覆盖商品房市场、社会住房部门、私人住房租赁市场三大领域,为青年群体提供层层推进、相互衔接的综合性住房支持。中国可以借鉴英国青年住房支持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青年住房政策,让中国的青年人也能够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并就如何改进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首先,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从供给、环境和需求三个维度分析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然后对具体条款进行编码和政策工具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一共纳入的17份中央层面政策文本中供给面、环境面、需求面政策工具分别占比33.33%、48.89%、17.78%。分析认为,供给面政策工具中的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使用不够,需要细化供给面政策工具,扩大医保资金来源和加快医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政策工具比例分配不均衡,需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服务监督机制,完善制度保障;需求面政策工具需优化,要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加强医保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虹 《兰州学刊》2011,(5):58-63
住房保障不仅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因此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在有些城市供不应求,在有些城市却无人问津,那么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未来应该逐步增加还是稳步减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文章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发,分别分析城市化和财富分配演变、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等因素对住房保障水平的影响,并描绘出住房保障水平的供求曲线。最后,将供求曲线相互拟合,绘制出住房保障水平趋势曲线的两种类型。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对两类住房保障水平趋势曲线的描绘,证明和发展了住房保障水平的倒U型曲线,并指出其关键影响因素和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未来住房保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的丰富理论意涵能够弥补既有文献在讨论生育意愿时未能结合个体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的不足,为改善生育意愿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深入剖析了个体社会资本积累影响青年居民生育意愿的一般理论逻辑,并结合转型中国背景提出了社会资本的生育意愿影响效应在中国可能存在的具体机制。实证检验显示,一方面,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对青年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青年群体间存在异质性;另一方面,转型中国情境赋予了社会资本影响生育意愿的具体机制,可以通过心理缓释效应提升青年居民幸福感,通过规范转换效应改善青年居民的育儿态度,进而提升生育意愿。研究拓展了社会资本影响生育意愿的研究视野,有利于中国本土化生育理论的构建,为应对中国低生育问题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住房公积金政策与保障性住房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创新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考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总结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颁布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政策—制定专项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三个阶段,逐步由补缺型福利政策向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由重视机构养老向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转变。展望“十四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供给,可以从前置、过程、效果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需求评估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