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创新理论和“情景—主体—策略—制度”分析框架,探讨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情境和改革路径。研究发现:我国设施农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但标准化建设滞后、现代化程度低,“小散乱”问题突出;设施农业发展偏重生产技术方面集成,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相关资源的整合集成较少;设施农业核心技术较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的风险与隐患。集成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要素,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主体协同创新,既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客观需要,也是达成政府多个涉农政策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快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综合集成供给,制定完善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和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对自主创新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依靠国家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自主是前提,创新是目的,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拓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等特点。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关键是要各司其职,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驱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时常面临着“市场失灵”的困境.“无形之手”的“失灵”需要“有形之手”的及时补缺补位.为此,本文从政府引导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探索了市场机制下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政府引导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优化,并对两种机制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选择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 表明:政府引导下产学研双方达成合作的部分条件更容易得到满足,其引导作用能通过改变协同创新收益、赔偿系数以及协同创新成本对博弈策略的影响效果,显著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共同富裕”的分配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既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人民的需要一致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配置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方式,激发了科技创新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统一,整合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5.
协同治理是流域环境治理公共性扩散的内生语义与实践逻辑,既有研究强调协同治理之于流域生态治理正当性的应然价值,缺乏对协同模式及其内隐机理的系统考察。协同势差是对现有流域生态治理模式的一种理论反思,概括了部分地方政府依托优势位阶持续且稳定地获取优质资源进而引致“伪协同”现象的潜在肇因。基于协同势差视角,流域生态治理的“伪协同”乱象遵循着“分锅”避责驱动下的“非强制性”协同逻辑、制度衔接“碎片化”的实践逻辑、多任务多目标考核背景下的“达标式”回应逻辑以及行政资源“漏斗”效应下的分事逻辑。结合长三角水污染联防联控实践可以发现,协同势差可具体演化为“法治结构与治理体系”权衡下的交互难所诱发的利益势差、“府际网络与社群系统”协商下的耦合难所造就的主体势差和“资源归集与智慧赋能”接续下的桥接难所缔造的信息势差。就此而言,破解流域生态治理“伪协同”困境,亟须以国家自主性嵌入为准绳、以基层党建牵引为靶向、以平台型政府搭建为鹄的,构建基于“利益—主体—信息”的协同治理界面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协同治理与社会冲突管理具有显著的契合性特征,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碎片化管理”,缺乏协同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使传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冲突的复杂性、动态性特征。要突破传统社会冲突管理的困境,需要创新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冲突协同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完善地方政府权责体系;二是建设“整体型政府”,有效整合公共资源;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四是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产业/大学联合研究中心”作为美国最成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在组织结构、运行及管理机制上都具有其明显优势.江苏物联网发展应借鉴其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注重产业协同创新的需求导向、强化政府的战略引领与支持、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以及加强物联网人才协同培养和引进,以此促进各创新主体的全面协同,推进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对知识、技术、人才、资源等要求不断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由于对整合资源,提升利益相关主体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作用而日益受到各界重视。文章通过描述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模式,分析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从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旅游企业三个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海南省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铁产业是中国赶超型自主创新成功的典范。高铁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际,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进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赶超。其中,政府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成功的关键,与国外机构联合设计、在国内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和研发机制是成功的基础,全产业链创新是成功的保障。高铁产业的成功说明,在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创新资源的配置和战略指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在特定产业和领域具有独特的自主创新优势,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决定引进技术的效果和最终成败。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政府与乡村社会力量的协调合作是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的重要途径。依据政府与农村社会多元主体合作的紧密度,基层治理实践可归纳为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弱合作治理模式和协同治理模式。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强调以党和政府为核心的外部组织单方面确定基层治理的目标,并依托行政权力以满足基层社会需求。弱合作治理模式强调基层政府以政策和资源下沉为手段,在与乡村治理精英合作中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然而,受到乡村社会自主治理能力较弱和政策科层化运行逻辑的影响,上述两种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偏离社会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因此,构建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政府与乡村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的协同治理模式是提升乡村治理精准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能源资源型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能源资源型城市往往都面临着在资源枯竭后不能持续发展的困境.通过建立新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来设立协同机制,明确不同创新主题的协同绩效和主体责任,建立明确的信息交流机制,能够促进地区的协同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为产业持续发展和能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升级储备科技支持,有效降低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协同成本.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5):260-261
<正>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创新要素优化组合、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对于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升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打破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的垄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李梅芳所著《产学研合作成效及其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有制下的国家所有权面临权利主体不清、公权私权不分、人民受益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规则重构这一制度。在坚持公有制和全民权利、全民利益的原则下,改“国家所有权”为“国家财产权”,还原国家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区分国有公物和国有私物,赋予不同公法主体法人财产权和国有企业独立财产权,实行不同的国有财产治理方式,尤其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配置资源,是理顺国有财产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赵曦 《天府新论》2005,(3):47-49
制度在市场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致力于形成和完善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培训本着“服务广西新发展”、“深入开展三对创新”、“服务学科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实行专题模块化管理。该管理涵盖基础模块、学科优势模块、科研项目和获奖专题模块,重点突出学校产学研特色项目,过程贯穿素质拓展训练,使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多元系统,内含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4个层面。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正是其多元主体互动与合作的产物,是各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面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的现实,设法提升多元主体“合力”,推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学研机构异质性偏好的形成,认为学研机构中个体的学术价值偏好是外在制度与内在特征的融合与统一。在偏好异质性的视角下,认为参与协同创新的学研机构内部存在两个不同偏好的群体,构建了不同偏好的群体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异质性偏好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以及促进双方最终选择完全协同创新行为的措施。结果表明:加强组织内外尤其是组织内部对追求学术化价值偏好的个体的惩罚有利于实现异质性组织的完全协同创新;而当学术价值损失赔偿较大时,适度的偏好异质性更有利于学研机构完全参与协同创新。最后,提出学研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创新虽然是在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但并不存在经济学上的完全竞争市场.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理性有限性、理性自利性和创新资源流入的限制性、消费市场上技术商品的锁入效应等仍然会导致合作创新“市场失灵”.现代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应立足市场,通过投入公共资金、制定公共政策、建设信息网络、政府采购等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按照系统动力学理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输入输出的系统,其由创新主体、创新动力源和创新环境三要素构成,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创新效益的功能。为了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在创新主体上,应构建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科技研究体系;在创新动力上,应建设多元化的区域创新保障体系;在创新环境上,应完善以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动力源、要素构成及组合方式都发生变化,创新人才、创新链条、创新制度环境与创新系统成为发展重点。以天津为例,应以现代制造研发基地为支点,实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组合型创新驱动:依托"工业4.0"、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化;借力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以"开放开源、互促共享"的开放式创新共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培育产学研协整,构建创新的培育、创新、引导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