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让历史成为小说,这需要作者能进入历史的本质和人物的心灵,让历史成为一种审美和道德的叙述。怎样将笔墨深入到每一个民族个体的探索、抉择、命运、灵魂,让历史呈现出一种复合多重的面貌,或者呈现一种具有历史美学和历史诗意的风貌,人性、人情、日常生活的血肉对历史细节的充盈是保持作品具有人性宽度和历史深度感的一种最好的叙述方式。《新青年》中作者自我代入式的表现方式和暗含自我形象的塑造是这部小说能够赋予江流这个人物以血肉灵魂的重要原因。作者的愿望通过故事和人物找到了自己内心一直隐藏的情结,就是为历史中挺身而出的一代新青年塑像,以此完成自己在历史中一次自我的热血有为的青年形象的模拟塑造。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艺术结构有表达上的美学潜势.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艺术结构是向心式的;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艺术结构是辐射式的.这两种结构保证了小说在叙述中从人物关系、空间、时间诸方面或向中心人物集中,或从中心人物向外辐射,并都进入到人物的内心及内心心理活动的层次,很好地帮助了作者去刻画人物、描绘人物的心态,并且通过人物的心态反映了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述人表现了独创的方式和丰富的内涵.陀思妥耶夫斯基惯以人物叙述人方式来讲述故事,追求一种纯客观的现代叙述风格;为了避免叙述人的作者口吻,他以在"副标题"引子"中设置叙述圈套的方法把故事委托给人物去讲述;作为叙述人的人物又具有作者的自传性,这同时也是作者自我表现、自我分析的一种特别方式.  相似文献   

4.
戈迪默在<无人伴随我>中采用了大量的包括自由联想、自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内的叙事技巧展现人物在动荡的社会里所表现出的复杂而特殊的性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将它们大量的交错并置.在所有形式的引语中,自由直接引语是叙述干预最轻、叙述距离最近的一种形式.它不受叙述语境的影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原话的特征,使作者能自由地表现人物话语的内涵、风格和语气.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者在时间、情感上与人物保持着距离,这样的距离控制使得她的小说呈现出一种苍凉、冷峻的叙述风格,具有一种穿透人性隐秘的深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小说叙事借鉴了一些戏剧手法,表现出突出的戏剧性。农民工小说叙事借鉴戏剧在极度困境和紧张状态中表现人物命运的手法,将危难情境中的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矛盾冲突聚光和放大,有效表现了农民工的沉痛和苦难;借鉴戏剧现场呈现的方式,用干脆峻急的事件式叙述和最大限度隐匿作者叙述声音的方法,有效强化了他们残酷的"戏剧人生"。但是,戏剧的本质是行动对心灵的后果,农民工小说叙事主人公思想的欠缺和叙述主体对人物心理缺乏深度的开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的效果,也影响到农民工小说叙事的戏剧性本身。  相似文献   

7.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新时期小说中的名篇.作者在思想与艺术上对自由的追求与曾受捆绑的痕迹在小说中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张力.小说的价值正在于这种张力,它凸现了作者当时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自、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结构散化、情节淡化、人物虚化和抒情含蓄化,是对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重心和线性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小说叙述模式的重大突破.但其艺术成就在五四后大多表现在短篇小说上.而<呼兰河传>却成功地将"散文化"的叙述运用在长篇小说之中,小说以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因果关系的情节结构、以圆形的空间叙述替代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的线性叙述,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开放性,并通过作者与叙述者相分离和隐性评论的方式成就了情感的含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对于《呼啸山庄》一书的主题,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文章从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入手,结合对作者艾米莉.勃郎特性格、经历的分析,强调了小说所表现的深层次主题人们追求自由和自我束缚两种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成功的悬念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作者对小说文体宏观层面"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审美选择。"自由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被重点地用于制造悬念,这两种直接式极大缩短了叙述距离,使读者能直接探究人物话语含义,影响读者对人物话语的解读。"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有助于掩盖必要信息,也发挥了制造悬念的功能。侦探小说的文体选择与它的美学效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尤利西斯>是意识流语体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的巨大成功与其有效的叙述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不同的叙述模式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替换的特殊功能.全知叙述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文本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具有普遍意义;被前景化的第一人称内视角既反映了作者在叙述技巧方面大胆有益的尝试,也是作者根据小说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它对调节叙述距离和强化文本的局部主题思想必不可少;第三人称内视角则是探索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常规视角,是作者放在人物脑袋里的"麦克风".  相似文献   

13.
论《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 ,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 ,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 ,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 ,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者从不同的视角 ,凸现了在美国社会中接受强势文化 (美国文化 )的华裔青年与仍固守弱势文化(中国文化 )的老一辈人之间的矛盾。小说描述了处于美国社会边缘的华裔的种种心态和经历。作品的成功 ,是与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及对人性、人的感情和欲望的传神把握 ,且具有浓郁的抒情笔触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作为秘鲁现实的写照,写出了它的罪恶、阴暗、卑鄙、堕落,表现了对秘鲁独裁政治的文化反思,这一主旨在小说叙事结构和叙事声音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作者使用立体小说的基本结构方法———断断续续段落式的单元来安排情节,同时还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个人叙述、作者型叙述和集体型叙述三种不同的叙述声音,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个别与全体、部分和群体相结合的方式,无论在小说的主题还是艺术形式方面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玛拉沁夫在小说创作中,按不同题旨的需要,有意识地拉开真实的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在作品中扮演了一种角色,创造出多种稳含作者。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可供再创造的艺术空间 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广阔的草原生活,而且也昭示着玛拉沁夫重视与读者的沟通等清醒的艺术创造意识;玛拉沁夫在小说创作中,对叙述者君临其上 叙述者切近人物、叙述者介入人物三种叙述位置的选择都颇具特角,有时,他还展开多功能交叉叙述,来弥补单一叙述位置对整个叙事活动完整性和立体性的消减,同时,对多种叙述视角的选择和运用,也显示出玛拉沁夫的艺术功力;在人称与视角关系的处理上,玛拉沁夫不拘泥于内视角和外视角两种形式,还运用了固定人称与变动视角、变动人物与固定视角、变动人称气变动视角等多种人称与视角的配合方式,来增强作品的表达能力和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池莉近期小说与以往小说进行比较 ,较深入地分析了她近期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用心用力 ,即注重刻划人物的复杂化性格 ,注重抒写人物的心态心绪 ,礼赞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人群。作者认为 ,池莉近期小说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她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不屈不挠活着的小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叙事艺术魅力,其短篇小说篇幅短小,将线性叙事结构和成长小说叙事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反映现实和表达主题的需要,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并灵活地转换视角.此外,作家除了娴熟运用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也擅长根据叙述者的年龄和身份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叙述语言.更能体现作者现代叙事技巧的是,麦克尤恩沿袭了西方现代小说诸多叙述形式要素(反讽、从人物的嘴里道出、视点的选择和象征形象等)来含蓄地显示自己的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文本中,小说的作者、隐含作者以及人物不可能成为小说的叙述者,叙述者是处在小说文本的话语层面上,对文本中的故事进行叙述的叙述主体,并且在每篇具体的小说中只存在一个叙述者,具有唯一性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对角色最隐秘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记录融为一体。小说的故事是在几个意义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缺乏连贯的情节;主人公的思想任意流动,读者几乎看不到人物的行为而只是在读人物的思想,窥测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文章从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出发来分析作者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潜流,以一种彻底革新的艺术方式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失落和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