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对巩固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促进作用.2018年底,国家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系统阐述了乡村养老的指导意见与措施,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再探——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农村老龄化有如下特点:以中龄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于城镇;一人户老人家庭比例较高;老年人的生活来源较为单一;不少老年人的健康及自理状况堪忧。农村养老服务面临如下困境:政府缺乏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足够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处于一种残缺型福利状态;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难以确保老年人的医养需要。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应承担如下责任:树立社会契约型的养老责任;确立政府间的财权事权责任;培育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责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统筹以省级为方向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责任。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1-185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是日益突显。从农村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或社区在加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养老服务需求体系建设工作。除物质生活以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因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因此构建农村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尤为紧迫。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政府在养老服务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以及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农村现有养老服务资源的创新利用不足等,构建农村养老服务长效机制面临挑战,主要是农村的老龄工作基础薄弱、养老保障水平低、机构养老发展缓慢、多层次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贫困老年人养老服务严重缺失等。鉴于此,构建农村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必须优化政府职能定位并制定科学规划、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水平、制定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支持措施、探索和创新农村适宜的机构养老模式、积极打造农村区域性日间照料和服务中心、做好农村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农村以地养老以及以房养老新举措,从而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考察了社区养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且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即农业户口、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次,社区养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向相关,社区养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在不同人群间存在异质性,农业户口和低收入的老年人从社区养老服务中获益更多.在老龄化、健康不平等的背景下,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心理健康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最后,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两个方面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路径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要树立以老年人为本,为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及个性化需求对老年人选行照顾,维护老年人权利和尊严的理念.合理定位老年服务业,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实现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道路.在中国发展养老服务业,除应明确养老服务的发展理念和路径,更要全面完善和强化养老服务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规划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项目制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年人面临更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然而传统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存在诸多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以项目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管理、监督财政资金,实现高效、技术化、标准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够弥补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存在硬件不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导致老年人在家门口选择社区养老的占比不高.建议从老年人实际需要、解决老年人所在家庭后顾之忧出发,增强社区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黏性,培养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习惯,让社区养老服务更可及、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约占总人口的1/3,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等方面的费用占GDP的26.24%.在社会层面,大多数家庭面临“4-2-1”模式的挑战,老年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比比皆是[1].社区开展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老年人多方位的需求,服务落实不到位,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问题须需解决.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将时间作为桥梁,服务人员自愿提供服务,工作时间存储在“时间银行”,未来可用于支付他人帮助,这种双向服务方式可以帮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服务,使工作人员工作中产生的价值得以运用,真正落实社区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资源县河口瑶族乡100位农村瑶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农村瑶族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生活方面出现购物困难、经济困难、看病困难、生活自理困难等。对此,政府应弘扬瑶族居家养老传统,加快发展社区福利与自费相结合上门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组建电视频道,将上门给山区70岁以上老人诊疗纳入“新农合”的受益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日照市的农村调查为例,把三个村的全体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质性研究,以直接入户调查(interview)并辅之以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方法,针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与养老现状,将相同地域而经济水平不同的三个村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考察.调查研究表明:调查地域各村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社会意识,特别是贫困农村的老年人,其生活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邵岗 《理论界》2010,(7):199-2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求日益增加和家庭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日益减少的矛盾日渐突出。现行的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模式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应探索综合居家养老模式:制定养老护理员从业与服务标准和养老护理员配置与服务模式,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机制,培养一支养老护理员队伍,依托社区进行管理,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法,直接进入家庭,为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提供标准的、较为专业的养老护理和家庭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矛盾更加凸显.农村养老单靠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等一种方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特别是精神需求.本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农村养老要注重人们的不同心理需求,从农民的经济水平出发,分层次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农民就地城市化及社会合作化养老,以及较为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全国统一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农民养老水平的提升,为最终破解长期困扰农村和谐发展的养老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如何有效破解新形势下的农村养老服务需求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因此研究农村"如何养老?怎样养老?"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树义  田杨  朱珑 《东岳论丛》2023,(1):81-89+192
农村互助养老是指政府倡导下的,以老年人群体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和情感交流为基础,以乡土社会内部资源动员、整合和赋能为核心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活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可以充分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成员参与养老服务,实现“互助—自助”,将“有所养”与“有所为”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如文化传统的嬗变、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维持“互助”关系的限制性条件等。基于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提出厘清互助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异同、把刚需问题排在第一位、加强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劳—养”结合的互助模式、强化和完善家庭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等机构养老模式尚无法充分满足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社会背景下,"慈善+扶贫+产业"的新型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应运而生。"慈善+扶贫+产业"的农村新型养老模式通过慈善奠基、扶贫保障、产业支撑、机构承接、需求导向等特质,链接、整合了社会、政府、市场、机构、个人等多个层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和民间资本的力量。"慈善+扶贫+产业"的新型养老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照护失能、失智、高龄、重病、低保、五保、贫困等需要兜底的农村困境老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完善当前我国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慈善+扶贫+产业"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以适应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求:完善慈善融资渠道,实现慈善、扶贫、产业三要素与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精确瞄准服务对象,提升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及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嬗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正在陷入困境。根据这一背景,以黄沙村为个案,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对家庭养老的态度。同时,通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指出了在农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机构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开展社区老年服务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要发展社区老年服务,就必须做到: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要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加强社区志愿者的管理;四是要促进社区老年服务与家庭养老的融合;五是要促进社区老年服务与社会化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老年服务为依托的老年福利体系,实现全民的“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依法养老的权益,就必须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在此过程中社区养老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努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制度,使之成为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养老需要不断增加,既有的社会福利模式忽略了农村老年人及农村社会中蕴含的养老资源,对相应的养老福利制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优势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适度满足其养老需要。农村养老需要分为物质、公共文化、空间、情感、照料等层次并具有显著的老龄分层偏好。农村老年人协会中的老年能人以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实现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修复,通过礼物馈赠、空间再造、主体感培育和情感补遗,实现乡村养老需要公共品的内生制造与持续供给。对农村养老需要满足的自组织模式进行制度优化的方向是:以内置金融激活养老自组织造血功能;以民政资金盘活养老闲置资产,增加乡村老年社会福利空间;强化地方政府引导,创新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并发展公共文化型老年人协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