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乏力和养老金财务可持续性风险的双重压力挑战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一方面,由人口数量产生的"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养老金支出导致财政负担不断加重。激励相容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力供给、促进储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等途径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为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应引入弹性退休制度、激发自愿性养老储蓄、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加快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由此推动中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结构变动和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对低碳目标的实现和低碳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1989-2008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目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类型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即第二产业与碳排放量呈现正相关,而第三产业发展能够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在波动中不断调整、改进、完善的演变历程,产业比例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工业主导,再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内部结构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追求总量平衡转向结构优化与升级.结合国际发展经验,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产业结构应向“绿色产业结构”转变,一方面继续加强产业外部结构调整,力求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适度增长、加快升级,第三产业加速增长,由“传统工业主导”转变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另一方面要注重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转型,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为引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实现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影响因素,运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可从四个维度构建衡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2013—2019年省级相关经济变量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其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3)数字经济通过对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双重赋能,提升了生产效率,转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提高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影响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挑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养老保险支出则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在养老保险支出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负向调节效应,且当人口老龄化跨越门槛值时,养老保险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减弱。异质性分析中,人口老龄化的负效应、养老保险支出的正效应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逐渐弱化的趋势;老龄化的负向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反而不显著。从长远考虑,应尽快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支出体系,促进基金收支平衡,实现地区间养老保险支出与经济包容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减轻我国的国际政治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方式。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应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引导消费者行为,推行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快速转变使得中国不得不提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从近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上。总的来看,中国的劳动供求形势将因人口不断老龄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正在远离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成为城镇劳动供给的主要来源,中国是否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扰将主要取决于城镇化速度和劳动力素质改善的步伐。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就是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能够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21,(1):148-16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从时间上看,少儿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前期攀升,2016年起,基本维持在10亿左右,老龄化进程加快,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大幅度下降,老年抚养比直线上升;预测到210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33.75%,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至13.43%。从空间上看,全国各地人口老龄化进程步调不一致,从1953年的年轻型转变到1975年开始的成年型,再到2000年起的老年型社会(除了西藏自治区外)。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带来了养老及医疗卫生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利用“人口机会窗口”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经济发展;延长退休年龄,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以提升人口效率;同时因地施策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一系列措施,以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快速老化所产生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6,(7)
人口增速、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政策的调整必然影响经济发展。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东北地区人口过快增长,缓解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的人口释放程度,改善劳动力结构,进而激发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期有一种呼声:放松生育管制,主要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或"人口红利"丧失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也有极端观点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影响中华民族复兴和种族安全。这些认识有失偏颇:(1)主张"适度"放松管制,理论上成立,实际执行一定是远远"过度",因为现在政策上没有放松,实际执行上就有很多违背政策超生的,人口普查的结果就是证明;(2)威胁中华民族复兴和种族安全更是夸大事实,真正阻碍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定是中国巨大的人口负担。人口老龄化是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一些压力,但同时也是发展针对老龄人产业的机会,而且,相对于放松生育管制从而人口高增长而言,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是小的和短期的。中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人口负担大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对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子孙,都有巨大的负外部性,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首先经济结构必须升级,而经济结构升级又必须以生产要素结构升级为基础,必须提高技术和资本的比例,而不应该留恋于吃"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因此,中国必须长期持续地坚持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前提下,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储蓄、投资、消费、国际收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结构性变化的拐点,本文正是着眼于人口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以期对中国的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文锋 《学术论坛》2012,35(9):126-129,19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人才结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拉动人才结构优化。文章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依赖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要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以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的市场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向高层次转移。  相似文献   

14.
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文章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就业人员比例与GDP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运用1978-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科研投入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和就业人员比例变动均是GDP的格兰杰原因;(2)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员比例、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科研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就业人员比例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就业人员比例上升对第二产业的增长的促进效果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能源消费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正向影响第二、三产业增长,负向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科研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增长。因此,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目标,政府可以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科研投入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私人投资投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以苏南为例分析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说明工业过度集聚带来了大量低收入农村人口,并加剧了原有人口的贫富分化,使城乡“二元经济”转变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社会”;产业布局影响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行业结构对收入差距影响也比较大。建议发达地区要把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分配结构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16.
秦传滨 《东岳论丛》2012,(2):174-177
按照现代产业经济理论,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总量的增加上,还表现在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上;经济总量增长只是从量的角度描述了经济发展的规模;而结构转换与升级,则是从质的角度规定了经济发展的阶段、质量与水平。在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在国内资源与环境约束和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产业升级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知识化、技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将由过去的刚性结构逐步向软化结构和柔性结构转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将越来越处于经济结构的主导地位。聊城市地处鲁西,属山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不合理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建立起更加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聊城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谋划产业布局,建好发展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推进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转变和健康转变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已经步入长寿时代。人口健康作为国家战略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且深刻的影响。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健康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为理论渊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通过对比中美日三国人口和健康转变的特点,发现中国与美日两国在实现人口健康方面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的实现路径是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在人口健康领域的积极作用,将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作为重要的战略工具,挖掘长寿时代的健康红利,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可避免的人口现象的到来,对于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因为要全面实施《中国2 1世纪议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良好的人口环境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出系统性研究,既要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原因、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更要弄清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运行及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遭遇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以往关于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国内外研究均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基于此,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发展经济学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分析框架,将老龄化因素纳入城乡二元经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投资率、降低农村的储蓄率,但同时会提高城市的储蓄率,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二元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模糊的;(2)城市化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增进国民福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下降,降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从而会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并弱化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通过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有助于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也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初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对落后的国家会通过贸易保护来积极地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和技术进步。在政策上 ,应该推动通用型技术进步 ;发展高技术产业 ;扩大一般贸易 ,对加工贸易实施升级战略 ,从而改变贸易条件 ,实现产业升级 ,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