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丽涛 《创新》2018,(3):49-56
马克思主义商务诚信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它经历了萌芽与探索、发展与完善、深化与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批判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阐述了独特的商务伦理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从中国实际环境出发,逐步发展和完善商务诚信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胡锦涛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商务领域信用缺失问题治理,倡导通过统合思路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建新 《创新》2012,6(6):8-11
政务诚信作为一个政府应坚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底线,它不仅表征着一个国家、政府和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及其程度,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政府和社会政治文明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在当下的我国社会转型期,政务诚信已关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关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执政能力的伦理基础。良好的政务诚信对于整个社会诚信的建构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艳新  袁会敏 《创新》2013,(4):39-42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社会转型都伴随着社会诚信的重大考验。当前出现的一系列政务诚信危机虽然令人担忧,但这是转型期我们必须经历的"阵痛"。我国的政务诚信危机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公民参政意识提高的挑战。新媒体的兴起更是为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社会转型期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营造有利于推进政务诚信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社科纵横》2008,23(12):33-3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更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有更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发展历程和文化基础。在这一研究中,要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结合起来,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统一性和历史统一性,避免将各个理论成果割裂开来、局限于已经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西学东渐以后,"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中西文化的会通之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基于"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经"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建"致用"的"经",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担当起了"经"的角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经"来指导中国文化的重构和变革,本质上体现了哲学思想的范式革命,昭示着文化传统实现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齐彦斌 《社科纵横》2007,22(2):17-18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问题,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潘舰萍 《社科纵横》2008,23(4):16-17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必须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民族的特色风格;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必须着力解决中国社会不同时代的中心课题;必须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试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诚信却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造成了信用的缺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要求人们具有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充分挖掘传统诚信思想中可以借鉴的内容,对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3):31-33
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对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的进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聂锦芳 《求是学刊》2002,29(6):15-19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12.
贺生群 《唐都学刊》2011,27(6):55-5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三种形态:实践论历史观——生产论历史观———社会论历史观。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阶段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到质的形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公正思想的展开具有鲜明的逻辑进路。古代西方伦理学热衷于从社会层面讨论公正问题;近代西方伦理学热衷于从个人层面讨论公正问题;古代和近代西方公正思想都把公正理解为一种内在的美德,而现代西方则把公正思想推向了外在的制度层面。  相似文献   

14.
“自诚明”与“自明诚”是张载工夫论中“成性”的两种方式,而以往研究多认为“自诚明”不可能或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即使是肯定“自诚明”的也多是从穷理与尽性、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来认识,但这并没有完全涵盖张载“自诚明”的内容.实际上对张载来说,伯夷、柳下惠即是“自诚明”的代表,他们通过致力于自身所禀赋的清和之气亦即“致曲”而成为圣人.但由于张载比较重视气质与习染对成德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以“致曲”方式而成圣的局限性的理解,所以他更强调“自明诚”.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3,30(2):19-2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阿尔都塞是以科学方法论标识自己的哲学特征的.当他的这种准结构主义解释模型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时,的确给前苏东式思想史论以猛烈的冲击.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就是他对思想史目的论和起源论的批判.此外,阿尔都塞还对传统马克思哲学史研究中著名的"颠倒说"进行了反向审省.  相似文献   

16.
邓凡 《社科纵横》2007,22(12):34-35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来看,构建"诚信政府"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而政府失信会影响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本文就构建诚信政府的重大意义作了分析,并且对政府诚信在经济、法制、道德等方面的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陈树林 《求是学刊》2004,31(5):41-45
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有多种层面和视角 ,把马克思思想置于神学视野中 ,以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准绳对其进行阐释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 ,蒂利希对马克思思想的神学阐释比较深刻和具有代表性。蒂利希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把马克思的人观、历史观、救赎观等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 ,并认为 ,马克思思想既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与基督教神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思想史,以及如何去研究思想史的问题.着重就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作了勾勒.认为洛维乔易的观念史研究注重的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剑桥学派将语境方法引入思想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的研究方法.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为思想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思想史研究更多地与社会史结合在一起,即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史转向".这种转向并不表明思想史研究在衰落.新社会文化史的挑战开拓了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董怀良 《唐都学刊》2014,(4):119-122
李石曾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主张反对一切强权,经济上要求废除私产和货币,意识形态中进行“三纲革命”和“祖宗革命”,社会生活中要求废除宗教和封建迷信,这四个方面建构了其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的第一阶段是因袭西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正统无政府主义时期,第二阶段是信仰无政府主义同时推崇三民主义思想的修正无政府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