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求人民政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大众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丰富协商内容、形式,从"精英协商民主"走向"大众协商民主"。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是不断深入基层的纵深发展,是现实平台与虚拟平台相结合,不断完善网络协商的发展,更是重视"三农"问题,彰显协商民主温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12):48-52
协商民主在我国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民主实践形式,更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协商民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追求"最大公约数",体现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公民精神与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具有正相关关系,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下,有利于现代公民精神的培育。因此必须做到:强化公民参与,促进公民精神养成;营造"尚公重私"的良好政治文化环境;拓展协商民主空间场域,延展公民精神的培育领域;发挥网络协商民主新形式培育公民主体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3.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10):101-104
本文从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时代价值出发,分析了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在协商制度完善、协商主体优化、协商平台拓展以及协商成果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推进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领导动力、制度动力以及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阚为  洪波 《浙江学刊》2015,(1):126-130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方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好的结合点。其在中国民主治理场域的实践,受到了公共领域的弱小及公民参与能力及意识局限的影响,现阶段须在公共理性的导引下,通过非正式公共领域中的社区自治为实践平台以合法规避外部干预,开展小规模的协商民主实践。其目的是推进理性的、实质性的公民参与,促使公民学会协商并对公共协商建立信心,这是协商民主嵌入中国民主治理场域的先决条件与可能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将协商寓于选举之中,实现了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形式互嵌”,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质与价值,是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成果。“寓协商于选举”就是在充分认识选举民主罅隙的基础上,将协商民主引入选举民主,在“有事好商量”和“最大公约数”中广泛凝聚共识,防止由单纯选举民主可能引发的社会撕裂;同时,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结合也有利于提升协商民主的效率。作为中国式民主的创新性探索,“寓协商于选举”体现出中国式民主建构的基本方法论:民主建构要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并以系统观念推进民主建设。总而言之,“寓协商于选举”平衡了民主的不同结构、凸显了民主的各项功能、展现了民主的治理绩效,开创了民主的新型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7):20-23
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支持和鼓励包括网络协商方式在内的协商民主建设探索创新。山东、辽宁等地政府深入贯彻意见精神,解放思想,依托网络科技,畅通网上民意汇集回应机制,构建网络与网下兼容互动的表达协商渠道,建设多层次参与的协商民主监督机制,打造多媒体融合联动体系,实现渠道标准化运行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协商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乡村协商治理作为基层乡村群众的民主实践和有效治理制度的探索,不仅是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协商治理发展不均,青海乡村协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村民主体缺乏协商意识和能力、基层农村的社会组织疲软无力、协商治理制度匮乏等方面。因此,解决青海乡村协商治理中暴露的问题,加快完善乡村协商治理体制,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青海基层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立法协商中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秋 《学术交流》2015,(3):120-125
为了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和我国政治协商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入开展立法协商"的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再次重申了"民主立法"的重要性。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下,立法协商成为实现良法体系构建的重要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由于缺乏权力制约的政治框架,协商主体分散,协商能力失衡以及公民性品格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的立法协商陷入了困境。而非政府组织在消解立法协商困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以此来推动立法协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10):33-36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事关整个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更引发省、市、县乃至乡镇等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深入变革,是关乎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件大事。本文在阐释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实现途径,论述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加强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赵竹茵 《探求》2022,(4):74-86
基层治理民主创新实践显示,完整的公众协商流程至少包括参与者产生、讨论、协商、决议输出和权力体系反馈等环节。为此,协商式治理的程序原则应当包括更广泛的覆盖、更充分的表达、更理性的互动、更有效的输入和更真实的反馈;主要实现路径是规范公共集会、固定组织会议、代表大会等公共协商会议,对发起协商、确定组织者、发表意见、辩论和表决等流程予以明确,通过政治领导人支持、立法授权、社会组织嵌入公共部门、设置专门机制等方式促进协商决议输出及转化,并且建构权力体系反馈机制,确保协商民主成为闭环制度。  相似文献   

13.
坚持协商民主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明 《社科纵横》2007,22(6):14-15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坚持协商民主,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软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中的软法形式越来越丰富。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有七种:一是公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宪法和行政法惯例;三是执政党的党内法规;四是宪法、法律中的宣示性、倡导性条款;五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规则;六是司法判例;七是行政执法基准。这些形式的软法对于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行使,推进依法治国;规范执政党的行为,推进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裁量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民社会行为,推进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以及平衡改革、发展、创新与法治的关系,保障富强中国、民主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协调统一均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罕见的大段篇幅,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集中阐述了协商民主,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既是对以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概括,又是对下一阶段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指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民主政治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在协商民主方面,创新实践十分活跃,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例如,浙江温岭首创的"民主恳谈"制度,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普遍的推广.以协商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浙江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和基本经验,也是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孕育、形成及发展过程中,不仅始终发挥了重要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作用,而且还非常注意将其领导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实践中形成了法制化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建构和领导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法制化成果,既是其建构和领导作用的根本保障,也彰显了其发挥建构和领导作用的法制化方式。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党内法规在法制化成果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创举,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利益。县、乡、村三级基层社会治理中,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二者的有效结合,不但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而且使得村民自治以及乡镇治理更加合理化、程序化、规范化。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促使基层党政干部明确了工作宗旨和工作目的,从而有利于协调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对宪政主义的贡献: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宪政主义是当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但在当下的发展中,遭遇了来自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普遍的不平等和文化多元主义等各方面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实践为宪政主义摆脱困境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智识贡献:整合宪法原则,为人民主权和人权原则的同源性辩护;平衡宪法关系,顺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沟通;补强宪政制度,修正和发展以选举为中心的代议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关于"反动"的看法以及曾经的滥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协商民主的公民认同.为了防范这一点,首先应从观念上厘清"反动"之所以然,以使合法或合理的"反对"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应从词源、词语辨析、词语自身划分以及词语滥用的根源等方面进行考察.其次,还应强固公民认同,其具体举措是:加强公民团结,巩固协商民主的精神纽带;普及公正,强固公民对协商民主的忠诚;增强公民的理性能力,使协商民主建立在科学精神之上;稳步发展民主政治,拓展和深化协商民主的共识;不断进行公民教育,改善协商民主的公民气质;加强公民社会生活中民主习惯的训练,使它成为协商民主的坚固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西方公民参与面临着民主参与精神和公共领域衰落、公民身份和权利流失、公民共和主义和公民自由主义内在张力等困境,并通过非政府组织平台,实现了进入"生活政治"和"公民治理"的转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蓬勃发展,其中的公民参与具有特殊的"中国"意义和取向,因此,积极促进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推进"公民治理",就成为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中重要而持续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