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的地区“经济封闭”造成京津冀地区城镇体系综合布局的空白,因此,城镇体系至今没有合理的职能分工,产业惊人地雷同,互争互斗、两相摩擦、缺少联合发展与区域结构优化造成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与世界及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愈来愈大。究其原因: 1.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不是联合形成,繁荣发展的城市带,一致对外合力发  相似文献   

2.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天津市高速公路网发展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涛  杨夫军  梅荣利 《城市》2008,(8):38-42
京津冀与珠三角、长三角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三大城镇群。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京津冀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一体化进程上与长三角、珠三角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以往京津冀三省市在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政、互为对手的发展思路有很大的关系。在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部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示范作用带动影响下。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镇是城镇化布局的一种新发展模式,构建京津冀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水平评价体系有利于查找京津冀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短板,也有利于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化升级.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结合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分析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水平.结果表明,产业形态的权重最高,外部支持的权重最低;在各项具体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4.
崔寅 《城市》2023,(3):3-15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具体表现之一。缩小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差异,有助于实现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笔者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例,在基于基尼系数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明显高于河北各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基础设施投入与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河北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是今后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关民生和发展.当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了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依然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打赢这场环境攻坚战,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协同治理京津冀雾霾,有三个实施维度——调整京津冀产业布局、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和建立京津冀"风道".  相似文献   

6.
正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区域协同发展在实践中成功推进之后,新的区域协同发展区也相继开始规划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学界早已提出,但始终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实际推进缓慢,远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其政策背景可归结为区域生态恶化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开展京津冀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和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秦皇岛构建城镇体系提供了平台.秦皇岛在此过程中不但要争取外部发展机会,还要从行政区划内部做文章,理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间的关系,需要按照“一核+三子片区”的方式通过分步发展构建城镇体系.该思路下的卢昌子片区由卢龙县和昌黎县构成.卢龙县首先形成“k”形城镇体系,而后形成“(o)”形城镇链,最后形成“月牙”城镇体系.昌黎县要按照“四层次”发展方式,以昌黎镇为核心逐层向外扩展.秦皇岛距离京津大都市较远,在与京津对接过程中,只有与唐山充分整合才能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卢龙县+昌黎县”需要与唐山东部地区的“迁安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整合在一起,构建“唐东—秦西”小城市带,拓宽卢昌子片区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杨仲舒 《城市》2022,(7):3-16
笔者通过非径向距离函数对2011年—2018年京津冀地区能源环境效率进行度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011年—2018年,保定市能源环境效率均值最高,其次为天津市,再次为北京市。从京、津、冀三地来看,天津市能源环境效率整体表现较好,北京市其次,河北省相对较差。2011年—2016年,京津冀地区能源环境效率低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2017年—2018年,京津冀地区能源环境效率高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从京津冀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影响因素来看,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投资水平不利于地区能源环境效率提升,地区的创新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环境效率。由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会芝 《城市》2015,(6):14-18
笔者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对2000年~2012年京津冀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从变动趋势、脱钩角度、相关性等角度分析京津冀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则逐年下降;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2000年~2012年京、津、冀三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弱脱钩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合作机制等方面对京津冀低碳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碳减排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小溪  葛桦桦 《城市》2021,(8):3-14
笔者选取2010年~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投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和进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处于转型发展期的京津冀地区需要实施促进投资、鼓励进出口及稳定就业的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发挥民间资本和...  相似文献   

11.
江伟涛 《城市观察》2016,(5):147-164
市镇是江南地区城镇化水平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解放初期江南市镇的“政区实体化”使得我们必须考察乡镇区划中“镇”的非农业人口情况,以确定其是否为城镇,并重视大量湮没于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市镇是否有符合城镇标准的情况.1953年江南浙北地区20县共有500人以上城镇78个,城镇人口420697人,城镇化水平9.94%;2000人以上城镇54个,城镇人口388680人,城镇化水平9.18%.若将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城市的人口计入,则浙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21.95%与21.31%.由此得出当时当地最接近于真实情况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臧学英 《城市》2020,(3):3-1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京津冀地区通过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恢复和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等加速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京津冀城市群、北京新机场、天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河北数字经济的发展等极大地推动了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展望未来,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3.
章圆  孙钰 《城市》2021,(11):35-41
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先行.笔者依据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在分析目前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等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致力解决体系建设、供给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困境,从体系建构与完善、主体协调与整合、机制创新与应用三个方面,探索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周长林  孟颖 《城市》2011,(1):7-12
一、京津滨产业带是京津冀产业发展的主体京津塘高速公路开通以来,带动了沿线城镇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带形发展区域。笔者认为,目前从北京、天津到天津滨海新区的沿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全新的产业带———京津滨产业带。  相似文献   

15.
宋维珍  安树伟 《城市》2020,(4):3-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充分发挥其在京津冀协同治理水平提升和制度供给上的优势,推动京津冀在产业、交通、生态和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北京在推动京津冀协同治理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拓宽协同治理领域,引入多元化和信息化治理手段。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治理,需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转变治理理念,形成协同治理格局;联合津、冀构建长久有效的协调体系;组建专门的区域协同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16.
王会芝 《城市》2015,(11):57-6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雾霾频发,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防止大气环境恶化,成为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或消除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孟祥林 《城市》2014,(10):8-13
正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城市群"中的三角形关系分析京津冀一体化有多个研究视角,可以从京津冀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审视,也可以从某个区域进行探索。诸多文献在探讨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的同时,将着眼点主要放在北京方面。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是京津冀"双核+双子"结构中的"核",在"双核"城市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但北京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俊杰  王雪颜 《城市》2021,(3):14-26
笔者选取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6年~2018年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拥塞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从整体视角看,非农产业集聚在当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拥塞效应大于集聚效应,在滞后期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9.
袁嘉蔚  郑沃林 《城市》2015,(10):24-29
笔者根据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本质及构建指标的一般原则,建立涵盖城镇人口指标、经济实力指标、科学水平指标、文化建设指标、教育成效指标和环境优化指标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1个城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发展劲度、发展硬度及发展韧度协调比较好;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得分高低主要与发展韧度因子的强弱成明显的正相关。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区域进行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的产教结合是进一步激发地区经济活力、完善市场要素的关键。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涉及三个地区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深度整合,其中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体制的综合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地之间的均衡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现实的角度对高职院校产教结合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实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产学研相结合,并实现经济水平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