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时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20-124,130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军国主义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其形成乃是受其灵魂载体神道神国思想所支配与支撑。天皇制神国思想也经历了古神话神道阶段、复古神道之国学、江户水户国体论、国家神道等诸形成历程,天皇制亦随之勃兴起伏而“万世一系”“天壤无穷”。天皇制所谓“神道即皇道”的“神皇一统”之“国体的精华”的本质又决定其无不充满军事侵略性。 相似文献
2.
罗时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2)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棱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其不仅是暮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在近现代,神国思想始终与日本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然而,究其本源,日本的神国思想实质上是基于《记纪》神话、以神祇与国家认识为核心的一种宗教思想。其中,佛教与神道在日本神国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13世纪末元军两次入侵日本失败后,随着伊势神道等中世神道思想的发展,神国思想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步抬头。其结果是,自我优越的神祇意识、自大的国家认识不仅催生了盲目的对外意识,甚至还成为了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涂荣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69,54
本文主要从国家主义观、国家神道、武士道三方面来论述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并揭示出三者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娄贵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2):111-124
7世纪,日本推动构建以天皇为权力中心的宗教性国家体制“天皇制”,既是为了解决国内危机,将豪族联合国家改造为统一国家、将大臣大连执政的寡头政治改造为天皇专制的君主政治,确保天皇的统治地位千古不易、万世长存;同时也是为了应对中国和朝鲜从分裂走向统一并日益强大的国外压力,将豪族和一般民众团结在天皇周围,举全国之力对抗隋唐帝国和新罗王朝,“实现钦明在南鲜占有领土的愿望”,最终实现神武天皇“八纮一宇”诏敕宣布的国家目标,即“由天皇统一全世界”。 相似文献
6.
贾璇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96-98
日本天皇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狭义上的天皇制是指近代日本作为革命对象的专制君主制。广义上的天皇制是指以天皇为顶点的国家体制,包括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和战后天皇制。日本天皇制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更是日本文化的深层特质,具有政治权力和精神权威双重构造。 相似文献
7.
管一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7-41
关于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点:一是神道信仰以及作为其政治实践的天皇制,二是源自尚武精神的武士道以及作为其最终结果的军国主义。这两点不仅在日本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日本国民的精神构造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十分深厚的影响,而且在国际关系的历史中释放出了巨大的政治能量。本文对从神道到天皇制进而到国家神道、从尚武精神到武士道进而到军国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沈美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7(1):90-93
日本战败投降后 ,根据战后新宪法 ,天皇成为没有政治实权的国家的象征。导致象征天皇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天皇和皇室努力与国民接近 ,统治集团极力维护和强化天皇权威 ,广大国民长期以来对天皇的崇仰感情是其中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姜成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1-42
日本把天皇作为本国皇帝的称号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制。日本天皇制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历史阶段.古代天皇制时期,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君临天下,但是,后来大权旁落到近臣乃至幕府手中。近代天皇制发展成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体制,当代天皇制则变为象征制. 相似文献
10.
苑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28-30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日本近代文学界的研究发生重大转变,许多"自明"的前提受到质疑,坪内逍遥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转变便是受此种思潮影响而出现的一个个案.坪内逍遥与政治小说的关系在先前的研究中似乎已有定论,但在重新认识"近代"的内涵之后会发现政治小说对坪内逍遥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娄贵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73-81
资源短缺的岛国生存环境和骑马民族的尚武秉性,是日本自古以来就选择依赖和依赖军国主义的两大基石.近代以来,军国主义物质载体不断膨胀,军国主义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上下一心的行动,根源就在于此.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军国主义思维方式、价值标准、武国理念和生存方式,根基深厚、土壤肥沃、历史悠久,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和条件,很容易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3.
秦永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55-58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当局对青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渗透活动,其中秘密派遣特务人员刺探情报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这一时期相继潜入青海地区的7名日本人的活动做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4.
过对湖南省某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有效问卷153份)的日语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8种动机类型,即:现实型、文化型、语言兴趣型、融入型、成就型、经济与技术憧憬型、娱乐型、强迫型。其中经济憧憬型动机是本次调查新显示出来的。另外通过对各年级各类动机的比较分析,发现1-4年级的动机水平呈现一种1、4年级高,2、3年级偏低的"U"字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韩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5):136-139
我国早期法律思想从夏商时期的"神权至上"、"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经过西周的"以德配天"、神人互补,发展到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这种发展变化使我国古代法律很少受宗教的影响。而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又使法律与伦理道德结合,礼与法结合,人无法真正地独立。法律思想的这种发展变化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人在西藏的活动及与藏传佛教的联系——兼述十三世达赖与日本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崇凯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4
19世纪以后,日本人开始进入西藏,并与西藏地方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文章对日本僧人及特务在西藏的活动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们与达赖喇嘛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封建等级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的重要社会特征,其导致欧洲中世纪民族概念演变出了贵族内涵.欧洲近现代民族概念演变出的公民内涵,则是力图克服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分层,用平等原则把人们团结在民族国家之中,实现人们社会团结的扩展,推动各民族在民族国家中共同发展.欧洲从中世纪的贵族到近现代的公民的民族概念演变,清晰地显示了... 相似文献
18.
孙立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11
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在战前"60年"划出了一道"孳生""膨胀""肆虐"的祸世劣迹,致使中日两个东亚大国长期交恶和战争,而且在战后"60年"又清晰地留下了一条"削弱""复活""抬头""蠢动"的复活轨迹,再度将已修秦晋之好的中日关系推入了低谷,其两个"60年"可谓一脉相承。如何排除日本右翼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干扰,进而确保亚太和平特别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无疑是摆在亚洲人民特别是日中美三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