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取了沙藏珙桐休眠期去中果皮种子高质量基因组DNA,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表明其OD260nm/OD280nm在1.8-2.0之间,用所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S17为引物,进行RAPD扩增,获得了清晰的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2.
辣椒基因组DNA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S法和CTAB法提取新鲜辣椒幼叶的基因组DNA,用核酸蛋白仪检测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PCR扩增法对两种方法提取的DNA样品分别进行检测,核酸蛋白仪检测表明:SDS法得到的DNAOD260/OD280均大于2.0,说明蛋白质去除彻底,但RNA未除干净;CTAB法得到的DNAOD260/OD280均为1.8~2.0,说明蛋白质、多糖、RNA完全去除。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SDS法提取的DNA有两条带,说明样品中仍含有未被除去的多糖及其他一些次生代谢物质,RNA也有残留;CTAB法提取的DNA只有一条清晰整齐的主带,有效地去除了辣椒幼叶中的多糖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RNA也降解完全。PCR扩增法显示:SDS法和CTAB法提取的DNA样品均可进行PCR扩增,也可用作SRAP研究,但CTAB法提取的样品扩增出的条带比较清晰。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含量高,纯度高,能够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建立适宜于珍稀濒危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中提取 DNA的方法 .方法 :采用陕西朱保护观察站人工饲养的朱脱落羽毛羽髓提取基因组 DNA,利用1 0 bp的随机引物对提取 DNA的结果进行检验 .结果 :扩增结果稳定 .意义 :尝试在朱的遗传研究中应用非损伤性方法抽取 DNA,以方便对朱种群遗传背景进行研究 .探索的方法可应用于珍稀濒危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 :进化关系、个体鉴别、亲子鉴定、筛选有价值的性状连锁遗传标记、种群数量调查、动物分类佐证和为防止近交衰退建立基于 DNA水平血统系谱等  相似文献   

4.
菊花DNA提纯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组织内含有较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类物质,抽提后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有一定难度。以6个菊花品种为试材,利用碱裂解法、SDS法、CTAB法、改良SDS法提取DNA后,根据外观、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A260/A280比值的测定。DNA产量等。比较后的优化结果表明:用改良SDS法提取的菊花基因组DNA,无论在纯度上,还是在完整性上都比其他3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最佳的适合提取DNA的石鳖样本保方法,以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日本宽板石鳖Placiphorella japonic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hrolineatus、平濑锦石鳖Onithochiton hirasei、网纹鬃毛石鳖Mopalia retifera为实验材料,对其分别以甲醛浸泡、95%乙醇浸泡、-75℃超低温保存的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鲜材料和用乙醇保存的样品比用-75℃超低温保存的样品提取出的DNA纯度和浓度都高,用甲醛浸泡的方法保存没有提取出DNA.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适合用于DNA提取.但是由于条件限制,长距离外采集样本时适合于用乙醇保存,并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6.
改进了以CTAB法为基础的植物总DNA的提取方法.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暗处理、4℃放置、加入蛋白酶K、提高提取缓冲液中β-巯基乙醇用量,增加氯仿/异戊醇的量和使用次数,以及缩短异丙醇沉淀DNA的时间,成功地从富含酚类和多糖的榕树叶片中提取到高质量的总DNA.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建立适宜于珍稀濒危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中提取DNA的方法。方法:采用陕西朱Xuan保护观察站人工饲养的朱Xuan脱落羽毛羽髓提取基因组DNA,利用10bp的随机引物对提取DNA的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扩增结果稳定。意义:尝试在朱Xuan的遗传研究中应用非损伤性方法抽取DNA,以方便对朱Xuan种群遗传背景进行研究。探索的方法可应用于珍稀濒危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化关系、个体鉴别、亲子鉴定、筛选有价值的性状连锁遗传标记、种群数量调查、动物分类佐证和为防止近交衰退建立基于DNA水平血统系谱等。  相似文献   

8.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细叶榕(F.microcarpa)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针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者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少华 《百姓生活》2013,(11):74-74
在许多案例中,DNA鉴定都起了关键作用。那么,除了最为快捷地从血液中提取DNA,还有哪些提取方式呢?DNA鉴定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10.
DNA疫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疫苗的研究也进展迅速.DNA疫苗就是将重组的带有外源的抗原基因的质粒或病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从而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相应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DNA疫苗多价疫苗相对于一二代疫苗具有更加安全、稳定、可同时诱导广泛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等一系列优点.随着对DNA疫苗研究的不断进步,DNA疫苗在21世纪第三代疫苗免疫预防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DNA疫苗的进展与动态.  相似文献   

11.
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凝胶色谱图象进行分析从而获得DNA分子量和其它参数 构成了数字化凝胶色谱图象计算机系统分析系统。本文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实验仪器构成、工作原理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发展情况 并结合临床实验给出了实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DNA鉴定技术在诉讼中发挥着显著的证明作用。我国自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来, 各地数据库之规模、应用逐步扩大, 取得一定实践成效。然而, 数据库的运作也存在法律困惑:如何完善立法规范, 如何平衡强制采样与正当程序的冲突, 如何兼顾DNA信息保存与隐私权保护的目标, 如何权衡数据库推广与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DNA数据库的制度完善须理性选择立法模式, 整合各地既有规范。应在《刑事诉讼法》第130条“人身检查”规定的基础上, 细化DNA采样程序;综合考虑案件性质、犯罪危害程度和有利于犯罪分子改造等因素明确入库范围;健全信息保密和救济机制, 对DNA数据库的用途、信息保存和销毁期限、违法使用DNA信息的制裁措施加以规范;此外, 还应强化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核酸的发现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历时80余年,人类最终确认了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解决了一个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关键的重大问题。因此,对此段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回顾此间发生的对揭示DNA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包括米歇尔发现核酸、列文提出"四核苷酸假说"、格里菲斯等人的转化实验、査伽夫提出碱基配对规律,以及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人类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历程,进而探讨科学研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实验室(空调培养)、温室及田间等不同条件下,利用花粉管通道转导外源野生稻 DNA 进入栽培稻,并将 D_0代外源 DNA 重组体幼胚进行培养,威功地获得了一批外源野生稻 DNA 重组体植株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用花粉管通道转导外源 DNA 的整体系统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花粉管通道转导外源野生稻DNA 与 D_0代重组体幼胚离体培养相结合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改良稻种资源和进行水稻分子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超声波浸提醇沉淀法从仙人掌中提取并纯化多糖,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多种体系中研究了仙人掌多糖清除活性氧的作用,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了该多糖对·OH导致DNA链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能够有效地清除O2-和·OH等活性氧,对·OH导致的DNA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交通规划软件EMME/2为平台,在拥有合理的原始矩阵和一定数量的路段实测流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梯度法(最速下降法)求出OD矩阵估计.结合具体的课题研究应用情况,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实际路网.  相似文献   

17.
美国Myriad案是引发已分离DNA分子是否具有可专利性论争的重要案件。2011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推翻纽约南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认定已分离DNA分子具有可专利性,这一裁判的根本性逆转更是激起利益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持久争辩。争辩中,对立双方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即基因、天然DNA和已分离DNA三者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应予以区分。因而,认为所有基因及DNA分子都不具有可专利性是不可取的,但不加区分地一律赋予授权资格同样毫无依据。判断已分离DNA分子的可专利性资格,重点应考量与天然DAN分子的组分差异,并采用多重标准综合判断。同时,应严格将科学发现排除在可专利性资格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