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白与杜甫不仅是中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堪称千古佳话,但学术界在评价李白与杜甫友谊时却始终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偏见: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关系不对等、李白与杜甫友谊关系是“互粉”关系等,通过严密的考据和客观的分析,对李、杜的友谊关系给予了新的界定与评价:杜甫对李白应该是仰慕,而李白对杜甫应该是赞赏.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一位极重友情的诗人,他平生对社会一般人,尤其是社会最下层的平民百姓,都是极富同情心的,对待他的朋友,就更不待说了。在盛唐诗人中,如王维、高适、岑参诸人,几无不是杜甫的朋友。杜甫素日与他们唱和的诗,是很多的,而在所有朋友当中,与杜甫关系最密切、且交情最深的,就数李白了。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是杜甫平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李白在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进入“金闺”,但在天宝三年春就被“赐金放逐”,他只有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了他的十年漫游生活。他在洛阳遇见了杜甫,二人从此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汴州又遇见诗人高适,三位诗人一同畅游了梁园(开封)、济南等地。这使杜甫长久不能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二年,郭老的《李白与杜甫》发表后,在学术界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对其中的一些论据和论点,特别是对该书杨李抑杜的基调,以及对杜甫作为“人民诗人”的否定,人们是有不同意见的。最近在重读《李白与杜甫》和看了一些同志的有关文章后,想就上述两个问题,点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不仅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在唐代诗坛上如同两颗熠熠闪光的明星,一个是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要倾向的“诗仙”,一个是以现实主义为基本特色的“诗圣”.其他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名家,有十余人;特色显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就其创作方法的倾向性而论,绝大多数属于现实主义一派,与杜甫前后相邻;而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与李白遥相呼应的仅仅只有李贺一人.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人岑参,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杜甫认为,他可与鲍照、谢眺媲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以为李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明代胡应麟赞美岑诗“清新俊逸,大是俊才”,清代沈德潜、翁方纲、方东树和刘熙载等人也  相似文献   

6.
透过李白和杜甫涉及“携妓”的诗,具体分析李白杜甫对待女性的心态,进而指出在女性观方面,李白杜甫各自的特点。大体上李白是放诞、浪漫甚至不“雅驯”的;杜甫虽然也不乏浪漫,总的是拘谨和严守礼法的,并有“女性主义”的萌芽。两人都有同情女性的一面,但杜甫优于李白。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杜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人民的诗人”(傅庚生著《杜甫诗论》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第351页);另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地主阶级的诗人。前者认为杜甫热爱人民,“真心为着人民”(《杜甫诗论》18页引自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后者则认为杜甫的同情人民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同  相似文献   

8.
吾读太白诗,喜有浪漫味。大不满现实,遂为游仙醉。——陈毅《冬夜杂咏·吾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国天穹中一颗奇异的巨星。千百年来,他以“诗仙"名世。前辈诗人贺知章赠给他“谪仙人”的美名,同辈的伟大诗人杜甫记载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令闻逸事。而李白也确曾自命为“酒仙翁”。这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称号,直接关联着李白的“游仙醉”问题。游仙与饮  相似文献   

9.
自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伟大诗人。自居易的诗在当时就发生极大影响,被称为“元和体”而竞相摹仿。他的诗流传很广,“二十年间,禁省、寺观、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特别是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不但歌妓们争着演唱,_由此增价;就是一般人也诵不绝口。白居易死后,宣宗皇帝为他写的悼诗曾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这两篇作品当时流传之广和人民喜爱之深。  相似文献   

10.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地位早为学术界公认 ,这种地位的获得是因为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胸襟和胆识 ,这在杜甫对六朝文学的态度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六朝是中国古代诗歌长足发展的时期 ,六朝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美的不懈追求直接育成了近体诗。但是 ,六朝诗歌也因其冶华而饱受诋毁。初盛唐诗歌的繁荣 ,离不开对六朝的借鉴 ,但“四杰”、陈子昂 ,甚至是李白却因为变革诗风的主观认识而对六朝文学大加贬斥。真正理性、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六朝文学应该是从杜甫开始的 ,在对六朝文学的一片骂倒声中 ,杜甫对六朝的主要诗人却多所…  相似文献   

11.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诗歌文学理论批评园地里,论诗诗是一种别具新貌而意义独特的诗评样式。李白与杜甫的论诗诗堪称代表。他们都极其敬慕陈子昂的革新精神与“风骨”之作,都有很深的《风》《骚》情结,认真汲取六朝优秀诗人的创作经验,推崇清新自然与雄健俊逸的诗歌风格。然而,在具体对待齐梁文学的态度上,较之于李白,杜甫的是非观更明确,接受之方法更辩证,既有“恐与齐梁作后尘”的否定,又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肯定。在讲究诗歌的“传神”论、“声律”论等方面,杜甫也有突出的贡献。杜甫创造的论诗绝句组诗体式,影响后世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高适是盛唐重要诗人之一,不仅和王之奂(涣)、王昌龄、畅当等“忘形尔汝”,与李白、杜甫、李邕诸人亦有酬唱之作.天宝三载高适曾与李白、杜甫游梁宋,遍览名胜古迹,“登台赋诗,人莫测也”.这样一位诗人,一千多年来,既无年谱,其诗亦无笺注和编年,这也许与新、旧唐书高适传对诗人的历史考核不精是分不开的.《新唐书》本传简略而无史实;《旧唐书》本传虽提供了一些可资研究诗人生平的史料,但又以讹传讹地记述了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传说,如以“求丐取给”,“年过五十始留意篇(一作诗)什”等.这些传说在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可是,对杜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岐。分岐的焦点,在于杜甫的“忠君思想。”苏轼说:“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句话,几乎成了封建时代对杜诗思想内容的定论,当然,也是最大的褒扬。然而,到今天,这却成了评价杜诗分岐的焦点。肖涤非先生说:“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同情人民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诗人杜甫》)而郭老(沫若)则认为:  相似文献   

15.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国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卓越的成就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高度评价。李杜的伟大成就固然与他们本身的才华和创作实践有关,但也是和他们的前辈诗人,特别是陈子昂的开拓之功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关于杜甫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拙作《杜甫与陈子昂》已经论及(见《草堂》1983年1期),本文仅就李白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享有盛名的诗人,他们以自己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人民的热爱,确立了各自的地位。李白,被人们赞为“诗仙”;杜甫,被人们誉为“诗圣”;陆游,被人们尊为“词心”。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诗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七律》)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半个多世纪中,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伟大质朴的领袖风度和  相似文献   

17.
赵秉文对李白、杜甫都有极高的评价,诗至李杜,堪为千古绝唱,不应优劣抑扬于其间。同时,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诗歌的个性特点或日瑕疵也有客观点评,如称李白“词胜于理”,称杜甫“未知不诗之为诗”等。其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也颇有意味,如称李白、杜甫为词人之文,他仅师其词,不师其意等。作为金代颇有影响的文宗巨擘.赵秉文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与传播,在李白、杜甫的研究史、传播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认真思辨体认。  相似文献   

18.
<正> 曾经有人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盛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的诗歌特征。李白的诗,热烈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自然直率,自由奔放,充满真意、真情和真趣。杜甫的诗,感慨时事、忧国忧民,苍凉沉郁,字里行间跳动着诗人那颗济世救民的善良的心。王维的诗,或描绘农村风光,或吟咏山水清景,无不清新秀雅,优美和谐,“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魏庆之语)这样的概括,也许不十分恰当,因为对艺术作品来说,真、善、美是很难分割开来的,但它以最简明的语言,突出了作家艺术个性的某一方面,对我们认识作家不无启示。王维的诗的确很美。它不但展现了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杜甫     
这两位伟大诗人,可以说不仅是唐代,而且是中国古代诗坛上的两座高峰。这两座高峰并立,很难分别他们的高下。从唐代起,就曾经有人想在他们两人中抬一个、压一个。李白之后不久有个诗人叫元稹,在杜甫的墓誌铭中说,李白好象还没有沾到杜甫的边,更谈不上进到他的屋里去。抑扬太过分,所以当时的韩愈就不同意,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接下去就讥笑:“不知群儿愚,那用相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作为唐代与李白、杜甫比肩的伟大诗人,他所标榜的"为时为事"的诗歌主张,是对从<诗经>、汉魏乐府到杜甫的以关注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为主旨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也在一定意义上启迪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艺术观的诞生.由此显示出,白氏的诗歌主张在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及其属于未来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