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置交通用地规模,为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分析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平衡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效益系数为目标函数,以土地资源、社会需求和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模型,并以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为例,设置了16个变量,建立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交通用地合理规模,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确定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以及进行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质条件的清镇市农业土地利用分区是依据农业资源优势,以充分发挥土地适宜用途为基础划分的,它着重体现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布局与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文章主要根据清镇市地质条件等的分异规律,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清镇市划分为5个农业土地利用区。从而根据各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初步提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希望能为其他同类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必须进行土地整理。目前 ,中国继而从土地整理的潜力很大 ,其重点在农村地区 ,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业进行整理。而农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实现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 ,即生态型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及一般系统论,建立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以西安市为例,探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2-2008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的走势是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变化,并且介于14.13°~81.84°之间。1992-1994年,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从不太协调向最佳协调状态发展;1995-2003年,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胁迫与限制作用开始显现;2004-2008年,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向着更协调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西安市土地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南通市为例,分析经济较发达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对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促进经济较发达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及构成土地是万物之母,最广义的土地就是指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与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土地质量和特征开发利用土地,创造物质和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过程;二是指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过程。根据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条中规定: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二、我国土地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用地就是对土地的生产性利用,而建设用地是对土地的非生产性利用,其主要是利用土地的空间承载力。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一)农用地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用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种直接性的利用,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从最初的土地利用调查和简单的定性研究变为目前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数学和物理模型,广泛地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学等多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结构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邵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并针对以上问题,从保护耕地、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化各类用地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剑阁县2007—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剑阁县在2007-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为明显;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是剑阁县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其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为了明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协调程度,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计算2007到2014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协调度,并划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协调等级。结果显示南京市2007到2014年土地利用的各类型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较快,社会效益稳定增长,生态效益先增长后趋于缓慢,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协调程度由不协调状态逐步发展为比较协调状态,但2014年又有所倒退。说明南京市虽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仍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因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