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的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适度原则。经济繁荣,福利增加;经济危困,福利压缩。(二)共同分担的原则。(三)公平合理的原则。(四)政策倾斜原则。(五)保证公民有正当收入的原则。(六)继承完善原则。然而,过于优越的社会福利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一)福利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二)老人增多,纳税人减少,造成社会福利开支负担日益沉重。(三)高工资、高福利造成生产高成本,严重影响德国的经济发展。(四)水涨船高,高福利造成高纳税。(五)增加的福利很难降下来,各政党、阶层的利益矛盾和争吵危及社会安定。面对未来,仍然是改革调整,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合理。然而,开支紧张,各界认识不一,利益矛盾复杂,将使这场改革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探析邓和平完善的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适度原则。经济繁荣,福利增加;经济危困,福利压缩。(二)共同分担的原则。(三)公平合理的原则。(四)政策倾斜原则。(五)保证公民有正当收入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是文化传统,其次是工人运动,再次是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德国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促进法、社会补偿法和社会救济法。德国社会保障法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保障责任主体方面实行社会责任原则、由自治性社会组织——社会保障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事务,收支模式是现收现付制,筹资形式模式是收费制。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和社会负担过重。德国社会保障法一直处于渐变中,主要是增加个人责任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文化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德国的位序文化和保守主义文化决定了德国选择组合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德国的天主教也接受阶层差异,其“补缺性”原则也影响着德国的福利制度。因此,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特有的产物。德意志第一帝国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 ,但却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创者。这种首创与当时德国良好的经济状况、复杂的阶级状况、以伦理道德为基点的社会舆论以及首相俾斯麦的个人主张息息相关。正因为当时德国的这些条件是英国所不具备的 ,所以它能比工业革命先行者的英国更早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定 《南都学坛》2008,28(4):46-51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20世纪20~30年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实行法西斯专制管理,另一方面仍有明显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曾出现福利国家的趋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紧密相连、相互适应,其发展道路呈现出明显的统一化,并受到国家干预理论的显著影响,在发展中始终遵循着共同责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经济体制转轨、宏观经济波动多重压力。为进一步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从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的转型和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入手,同时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在适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力度,建立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基本国情与农村的实际情况,认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采取先期筹备、分步推进、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融合方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认为我国未来农村社会保障可按生存、生活到丰富的进程来估测项目实施时间和确定基本内容,并结合我国特点认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应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  相似文献   

9.
论诚信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认为社会诚信建设,重要的是诚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化他律性约束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为诚信建设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的监督约束体系,树立和改善政府的信用形象;建立诚信测评管理和诚信奖惩激励体系,为诚信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和舆论导向;建立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在强化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上日程。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环境和德国科尔时期社会保障改革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正是通过对德国科尔时期社会保障改革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提供一个制度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尽管社会保障这一名词出现在20世纪初,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态,至少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在从西周到清前期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极其复杂的思想基础,政府、民间、宗教、宗族、基于业缘和地缘的自保互助组织等主体参与了保障事务,多元化的举办主体承担着全面的保障项目,并有一套严格而实用的管理监督制度、保证制度或诏令的实施效果。这个基于社会救助的保障体系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搞好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式等等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以商丘市为例,文章阐述其在优抚对象的抚恤与定补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以及精神抚慰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然而,三属的定期抚恤金与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金仍存在城乡或地区差别,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定期补助标准较低.而且民众的优抚意识还需加强。政府应逐步取消三属抚恤金与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金的城乡或地区差别,提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定期补助金的标准,继续增强社会的优抚意识。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应实行以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改革,逐步形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范围覆盖全部职工、费用三方合理负担、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对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尽管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比较丰富,但许多理论及认识问题仍有待深化。本文在考察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的历史及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一要明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二要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出明晰的发展规划,在2020年以前以渐进方式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社会;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秦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颇具特色。秦代较高的社会经济水平、保民思想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完善与水陆交通的拓展,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救济、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多轨并行与实施,使秦代社会保障体系初具规模,渐趋完善。政府在秦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程序化、法律化,确保了社会保障的执行力度和成效。然而,道德虽已成为维系秦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因素,但秦代社会保障中的等级差别,加之政府对民众自身保障能力的忽视与破坏,却使社会保障具有的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甚至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导致社会保障国家责任的改变,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未必与全球化过程相类似,依据不同国家的特质,可以有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或者至少在世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其中,文化价值理念是影响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社会保障并不直接与文化的基本要素相联系,社会保障的改革不会成为引发文化改变的因素,而是与文化自身的发展变化保持一致。文化隐含的基础不仅是政府行动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之一,还是特定的一系列价值观,包括宗教与法律,最重要的是平等和个人自由的观念。欧盟国家仍然存在着不同的平等理念,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国家责任,不同的平等理念与不同的国家责任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平衡,文化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研究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推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学。笔者就社会保障学及其体系构成进行一些试探,以期抛砖引玉。一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及其进行保障组织规律的一门科学。 1、社会保障的主体是人——国家、社会(人形成的社会组织)、客体对象亦是人——具体的社会成员。在这里,人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存在,担负着对社会成员的保障;作为客体存在,实现人自身的改造与调节。人即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人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他必须担负起保障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的重担,对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再分配。当人以主体的姿态面对自身的时候,这时面对的自身也成为了一个客体,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