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存在着生态平衡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社会精神生活中也有平衡问题,这就是精神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页)所谓精神生产,就是指以”精神劳动”的方式创造社会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的生产,也就是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同上,第30页)科学研究、理论探讨、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活动的范围。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除了要有物质生活、物质资料的消费以外,还必须具有精神生活,进行精神消费。所谓精神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精神产品的消耗与吸收。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之间存在着平衡,不过这种平衡不周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之间的平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所谓精神消费它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主要体现为文化需要)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其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交往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受和吸收各种精神产品来满足自身各方面精神需要的精神性活动。精神消费无论是采取个体形式如个人阅读、看电视;或采取群体的形式,如群众文娱活动,知识比赛等,其消费对象都是观念性的产品或知识劳务,这是精神消费与物资消费的根本区别点。精神消费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制度的形态。反映该社会所固有的社会矛盾。但是,如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样,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总需求中,消费是最大的子项。消费的变化势必对总需求的规模和总供求关系的状态有直接影响。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宏观经济管理都不能不重视消费变量。消费的总量和构成消费是使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国民个体和总体当前需要的活动。消费的总价值量恒等于生产和供应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即它们的总价值量。但是这种说法与现行统计的消费额是不一致的。后者属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按物质部门净产值加总的国民收入使用中的消费概念,前者则属于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支出中的消费概念。  相似文献   

4.
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口生产等四种生产活动.它们是维持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并能得以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消费活动.人的适度的物质消费活动和健康的精神消费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价值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探讨精神产品的价值问题,对于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有意义的。(一)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便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物质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活动;精神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活动。与此相联系,物质生产(或物质劳动)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都是生产劳动。社会成员的需要包括生活、享受和发展资料。教育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属于满足劳动力发展需要的发展资料,所以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混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界限,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物质利益由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消费利益;二是财产利益。人们的物质利益说到底,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而获得的消费利益。但是,消费利益的获得及其满足程度是以财产利益的存在和增长状况为前提的。 财产利益又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财产的占用利益。人们的经济利益来源于物质资料生产,而物质资料生产又必须以对财产一定形式和一定程度的占用为条件。如我国虽然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如果缺乏与其相适应的并作为生产资料而存在的财产与它相结合,是生产不出丰盛的产品来的。在任何情况下,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用形式和占用程度不同,因而影响到物质资料生产的状态也不一样。二是财产的增殖利益。在任何一种发展着的社会里,财产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1 0 0多年来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但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关于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公共服务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生产劳动是人类一切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社会性活动 ,作为政府公务员等从事的公共服务性劳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也能创造价值。其劳动产品主要有精神产品 ,如政策、法规等 ;也有无形的服务活动 ,如提供咨询、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等 ;还有物质产品 ,如兴办公益事业等。这些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的产品并非“免费午餐” ,而是以税收的形式获得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辩证法的视域中,观察经济现象存在着以下三种语境:一是以个人生存和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形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动力,这种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的各个阶段,作为经济的基本语境,它直接体现人类生产和再生产的特征。其二是在上面所说的第一层经济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市场为取向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它的前提是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和交换的发展,经济的自然属性逐渐被社会属性替代,新的社会关系被生产出来①,因此,经济规定“是个人借以互相发生交往关系的规定”②。在这种经济关系下,人类物质生产的首…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指人类劳动提供的物质资料产品和劳务的使用价值离开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过程,作为个人生活需要的对象,被消费者用于满足个人需要的行为过程。因此,经济学范畴中所考察的消费,无论是有形产品的消费,还是劳务消费,都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首先,经济学所考察的消费对象必须是人类劳动提供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等虽然也存在如何利用的问题,但并不属于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范围,同样,依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历史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发展史。人们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谈到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时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人类一开始为了生存和生活就必须向自然界索取,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这一索取过程中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富裕生活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  相似文献   

12.
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所使用的文化概念只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它的限定范围是: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包括音像、出版和以此相应的文化艺术服务。文化消费就是指上述范围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相对而言,它是人类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有着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们。一、文化消费动机的生理原因及其类别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消费动机引起的,消费动机是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没有消费动机也就不可能有消费行为。文化消费动机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购买某种文化产品或选择某一货币支出投向的兴趣、意图、愿望等的动机。人的消费动机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反  相似文献   

13.
康达华 《理论界》2011,(3):39-41,18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把扩大内需排在首要位置,也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将扩大内需独立成篇。扩大内需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全国上下今后的工作重点。消费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和可能与外部自然进行物质变换,实现生存、享受、发展的过程;节约是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节约有利于增加和扩大消费,浪费则必然影响消费。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节约。  相似文献   

14.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这种生产总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扩大再生产包括外延和内涵两种形式,而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则将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搞好以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扩大再生产,不仅是当前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全面完成六五计划,迎接新的经济振兴,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一) 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改善企业素质、提高企业和社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相对于过去片面追求速度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转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说:“资本有一种节约的趋势,这种趋势教人类节约地花费自己的力量,用最少的资金来达到生产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625页)所谓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符合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 资源是人类用以生产产品和劳务(在商品经济社会它们表现为商品),并满足其物质文化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各种资源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起来,才能生产出各种产品和劳务。相对于无休止拓宽和掘深的人类需要来说,可供人类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和短缺的,这就形成了资源供给相对有限性和资源需求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挣脱这一矛盾的困扰,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努力。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史。对这一历史予以反顾和抽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资源配置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经济活动,其基本要素包括配置主体(个人或者个人的某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个体经济的性质问题,诸家各有其说,不尽一致。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所谓个体经济,就是以生产资料个体占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以及与之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称,它是我国社会今天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成分。这种经济成分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体劳动者私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能否由此确定这一经济成分的性质呢?当然不能。因为它是社会上不可否认的一种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政策入手,试析其理论原因。在理论上,我们曾片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才能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第三产业的大多数部门只消耗社会财富,不能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认识过份强调了第三产业劳动不生产物质产品,却忽视了它能够提供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事实上,第三产业劳动提供的使用价值也能够以其效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面包可以驱除饥饿;洗浴可以清身爽体;看戏可以带来美感享受,等等。无论是以哪种形式满足人们的需要,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使用价值。第三产业劳动在创造特殊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形成了价值,也就是花费在劳务生产和精神生产上的凝结在“服务”之中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它在商品交换中表现为价格。  相似文献   

18.
论精神生产自由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良 《社会科学》2001,25(5):35-38
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可以归结为追求自由的活动。但是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所追求的自由是有区别的。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存在的 ,劳动在这里只是谋生的手段。精神生产所追求的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① 。也就是从自己的内在本性和个性出发 ,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精神生产领域中 ,精神生产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意识把自己内在本性的需要反映出来 ,形成意志 ,并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将这一意志加以贯彻和实现。这种意义的自由 ,正是主体对自身发展关系中的个性自由或人的自由的发展。尽管精神生产自由不同于物质生…  相似文献   

19.
(一) 市场对消费的重要作用,可以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得到说明。社会主义生产是以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需要是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消费则是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和消费还不能直接发生联系,必须通过交换这个环节。而市场就是沟通产销,调节供求,实现生产和消费联结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在组织生产和平衡消费,协调两者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大量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现代化》2004,(4):39-39
循环经济是“新经济”概念中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部分即知识经济。如果说知识经济主要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那么循环经济就是指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