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快和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使政府履行职能时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基本利益和要求,显著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积极有效地提升我国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本文在简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体制的改革日显迫切。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种情况如不迅速改变,将不仅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而且将影响整个改革事业的进程。 国家的行政机关。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所承担的职能是一种行政职能,它的活动主要是为实施法律和推行法令进行有关决策和执行的管理活动。所谓行政体制,简言之,就是政府的职能结构及其运转方式。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为适应并促进社会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改变和改善行政组织结构和行政行为方式,以增强和提高行政的效能。这里面,主要的是变革行政组织的结构,即实行政府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历六次大规模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难点问题,重点阐述了今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垄断由于有了政府及其部门的不当参与,对整个社会尤其对经济的危害极大。行政垄断不仅损害了竞争秩序,妨碍了经济自由,造成社会经济效率低下,并且滋生腐败,影响社会公平,损害政府威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立要求对行政垄断进行有效的规制。但行政垄断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要根除它难度极大。只有从法律规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把行政垄断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我国的行政改革在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的推动下 ,因有了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 ,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我们也要关注到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行政系统的发展变化受着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本文试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去探究我国行政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整合是中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第一推动力 ,而民营经济———中国自下而上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创新模式则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 ,是我国改革实践者减少意识形态障碍 ,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交易费用 ,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沿革、现代化行政管理的特点以及在我国如何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行政管理法制化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完全实现.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要求行政法制建设与其配套,伴以行政法制和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现阶段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它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体现在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行政计划体制内在矛盾积累加剧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和後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契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利益、经济关系、经济形式方面的变化,而且必然会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文化观念的更新。经济体制改革猛烈冲击着过去三十年来在行政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日益陈腐的理论,强烈呼唤能够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分别探讨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坚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体制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是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实践课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和领域加以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方案设计。作者强调指出,在理论研究上,需要从宏观层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与行政体制三个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因果分析,探索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对新时期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对社会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和约束因素作出论证和说明;在改革的路径与策略的选择上,应该以社会体制改革为动力,突出通过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的多层面(包括社会管理的结构、职能、流程和管理方式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体制改革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阶段和领域,是当前社会改革的突破口和中心环节,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是推动社会事业体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难点是利益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国由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变。怎样变革中国社会以顺利地应对来自西方的有力挑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梁启超认为,应从政治改革和人的现代化入手。在政治上,变专制为立宪,建设法治社会;在人的变革上,大力发展教育,开启民智,革除国民的陋习和劣根性,培养适合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国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改革的全球化背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历程和社会体制改革发展经验表明,当前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目标模式问题。从实现马克思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人类社会理想出发,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确定为"自治社会体制",实现这个目标模式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的社会体制改革处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这个转变,目前亟待从观念、方法、主体和机制等方面解决一系列制约社会体制变革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国家治理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社会管理是国家在面对利益格局的复杂化、社会成员权利意识提升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成长等一系列挑战下不断改革的产物。因此,中国社会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改革,中国社会管理的改革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双重赋权,这也成为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改革价值取向的目标从单一性转变为多元性,今天改革的价值取向目标又从多元性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目标回归。从改革的价值取向目标的演变,既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改革历史进程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也对未来中国社会改革的方向性给出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佛山市对社会保险制度不断进行深层的改革,为全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被誉为“佛山模式”.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表明,佛山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然适应不了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之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 ,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个人希望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生活的安全系数 ,政府则希望借此制度实现社会稳定。建国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社会保障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 ,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且作为社会稳定机制 ,它还无法充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展开这一形势。因此 ,关注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任务迫切而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清末地方司法改革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特殊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一方面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推动了地方司法改革等新政的实行;另一方面有利的社会条件又推进了改革的进度。该文主要以地方司法改革中的审判监督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德国现行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制度在老龄化和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的压力下亟需改革,单一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按人头计算保险费用模式、按风险程度支付保险费用模式是德国当前三种主要的改革路径选择,其改革的核心是目前家庭共同保险制度框架下的少年儿童和不工作的配偶是否继续仍然不用缴纳保费而享有保险。改革的目的是把目前的法定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并存的双轨制转变为社会医疗保险单轨制,并在结合其他配套措施的基础上由传统社会福利国家转向现代社会保险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