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下,全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懂得了“在这样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创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时期。鄂豫边区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当地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在鄂豫边界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革命的枪声。在三大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在短短的两三年内,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七年,是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风云变幻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四·一五”.“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向大革命的盟友——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人民,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反抗,这是摆在党和革命人民面前的,决定生死存亡的两条道路! 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先后发动的“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正是我党领导革命人民选择武装斗争的方式,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英勇反击。 对于党的历史上暴发的这三次武装大起义,历来一概而论者多,分析比较者少。本文拟就它们在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革命道路的探索,历史意义与评价等方面的得失异同作一粗浅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意义的“八七”会义,清算了陈独季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在湘鄂赣地区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四川的党组织经历了四川军阀发动的“三、三一”、“二、一六”惨案的残酷镇压,在中央关于开展土地革命战争方针的指引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地领导四川人民在巴山蜀水之间,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武装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广州起义,距今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年前,英勇的广州工、农、兵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暴动——广州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卖革命的卑鄙行径和屠杀政策的有力回击,是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深刻批判,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一、最早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第一次大革命,在蒋介石、汪精卫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从此,中国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一方面决定以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另一方面,在策略上仍然主张做“左派国民党运动”,利用国民党的旗帜。1927年7月,共产国际作了《关于中国革命目前形势的决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宣布退出武汉国民政府,但“不要退出国民党,仍然留在该党内”。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决  相似文献   

7.
80年前,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它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血沃中原、寒凝大地的极其严峻的形势下,毅然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二七年九月爆发的秋收起义与南昌、广州起义一道用枪杆子开辟了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新时代,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中国竖起了一面光彩夺目的武装斗争的大旗.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作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直接领导组织——湖南省委,对起义从思想准备到组织发动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亲自指挥与部署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苏希胜 《中华魂》2012,(15):54-55
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军万里长征,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国民党蒋介石顽固推行“攘外必须安内”的反动政策,疯狂“围剿”红军和屠杀根据地革命人民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速实施其“大陆政策”,妄图实现灭亡中国、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由侵占我东北三省而热河,由热河而华北,短短几年,差不多占领和侵袭了我国半壁河山。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立即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号召各族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九二三年一月,中共中央宣言表示愿在三个条件(停止内战、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和武装人民)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一面执行不抵抗政策,一面却继续增兵“围剿”和追击红军,妄图将红军全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四年十月,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留下的部队于十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十月,坚持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八省原有十四个革命根据地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这十四个地区是:浙南地区、闽北地区、闽东地区、闽南地区、闽西地区、赣东北地区、闽赣边地区、粵赣边地区、湘南地区、湘赣边地区、湘鄂赣边地区、鄂豫皖边地区、豫南桐柏山地区和琼崖地区。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这些革命武装,曾纠集了数十倍的兵力,实行了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烧杀抢掠等残酷毒辣的手段,实行惨无人道的围歼和残害。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难境况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虽然由于敌人分割包围,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但是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密切依靠革命群众,胜利地坚持了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2.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而于一九二七年八、九月间举行的两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它用武装的革命来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反对反革命的武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许多党的优秀干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惨遭杀害。为了挽救革命,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会议号召各地党组织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武  相似文献   

14.
一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反革命统治,在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创建了中央、闽赣、  相似文献   

15.
[摘要]1935年春夏之交红军进入川西北后继续苏维埃革命的阶级政策。红四方面军阶级政策的实施使川西北各民族左右分化,原来同国民党及其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矛盾与斗争的藏羌民族土司土官急剧右转,他们“一边倒”地站在国民党及其政府一边。与土司头人不同,红四方面军的阶级政策使藏羌回原本误解甚至仇视汉人红军的民众迅速左转,他们积极地配合红军、支持红军。1936年初,红四方面军得到有关瓦窑堡会议所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后,在未根本放弃阶级政策的前提下对苏维埃的阶级政策有所调整,故在康北地区出现了部分土司、喇嘛支持红军或保持中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去向作出了原则性的决策。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在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将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进行了具体化: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改革政策;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规定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主张,解决了八七会议所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八七会议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大革命时期处于中心位置的江西,大革命失败后,政治形势和全国一样天空阴云密布,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大地。面对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吓倒,而是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中共江西省委领导全省人民,在赣江两岸、鄱阳湖畔掀起波澜壮阔的农民武装暴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反动势力对革命势力的迫害日益加剧,1927年7月成立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6,(10)
红军在长征中,十分重视同各族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注重军民团结。他们所到之处,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建立少数民族游击队,没收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和土豪劣绅的财产,分配给人民群众,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诸如"彝海结盟",至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湘、桂、黔、滇、川、康、甘、青、陕、宁等省的壮、瑶、苗、侗、土家、彝、布依、藏、羌、仡佬、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间,由于红军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援,因而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所以对红军在长征期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必须给予充分的估价。  相似文献   

20.
鲁迅既然是无产阶级的英勇战士,尤其是他的后期,同我们党的关系又很亲近,为什么他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呢?冯雪峰说:"据我了解,当时我们和鲁迅先生自己,都不曾考虑过他入党的问题,是有下面两个实际原因的:一是加入党,就要过党的组织生活,这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对于鲁迅先生太不方便了。二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或屠杀非共产党员的革命分子或进步分子,比逮捕或屠杀共产党员,要多一层顾虑。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国民党是恨之入骨的,几次要杀害他的。他当时不入党,也就可以少给国民党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