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或者说.“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一些想法.我的基本论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激励机制方面是相对成功的.而在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方面是不成功的.因此,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第二.目前推行的“国有股份公司制度”不能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将国家从“股东”(equity—holder)变为“债权人”(debtholder).同时开放直接融资市场,让私人投资者从债权人变为股东;第三.非国有企业“插足”国有企业和现有经理“买断”(managementbuyout)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比较可行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前无故人的一场伟大探索。国有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最终的进退成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他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比重问题,是指在我们的整个社会经济成份中,国有企业究竟占有多大比例。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企业不活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太大,并且涉及太多的部门。因此,国有企业改革难度大,常常陷于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境地。当然,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应该有个“度”的问题,但冲破对“比重”问题的认识,这是市场经济的观点。因为从理论角度说,考察一种经济成份是否充满活力,主要看这种经济成份与生产的要求是否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三改两加强”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途径袁湘南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搞活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如何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许多探索,总结出了...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亏损虽然是经济现象,而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要大胆冲破“禁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扭亏的关键是调整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难点及原因,怎样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和矛盾.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在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也会产生类似于西方经济学所称的“代理人危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人”.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到底是注重保值增值还是社会责任,答案的模糊不清造成了改革悖论.国有企业不断横向合并和纵向兼并也增加了垄断程度,降低了市场的有效竞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边界和责任.新时期应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范围要进一步缩小,应完全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垄断型国有企业的治理和监督机制要透明,进一步增强内部和外部的竞争性,公众利益最大化目标应完全明确;资本化、股份化的道路只能解决“怎么走”的问题,不能解决“走到哪儿”的问题.要解决国有企业“走到哪儿”的问题,应该通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体系进行改革目标定位.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只有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的活力不如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还没有取得同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相平等的经济法人地位和权利。因此,要搞活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全面地确立国有企业的经济法人地位和权利。全面地确立国有企业的经济法人地位和权利的根本问题,是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是企业发展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企分开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比照“三资”企业的做法,给国有企  相似文献   

9.
<正>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更加理性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于1987年组成“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合作研究课题组,在过去的五年中,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本文将就课题实施中中外学者对有关国有企业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合介绍和评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国有企业中屡见不鲜的恶意经营行为,有必要从理论上认清“善良代理人”产生机制问题。从根本上说,道德行为不过是人们维护其自身利益的策略选择,市场经济具有通过不断的交易活动清除不道德行为的自洁功能;经济民主是经过制度创新形成的发挥市场经济自洁功能的、能够预治不善良者恶意经营的高级制度形式,因而形成一种筛选“善良代理人”的制度机制;国有企业的“善良代理人”只能在以党群监督为特色的中国经济民主制度中产生。 一、国有企业“善良代理人”何在 “善良代理人”是微观经济学中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即预设任何一个受所有者委托的经营代理人都是尽心尽力地为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工作的。这也是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二是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益状况。因此必须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包括完善市场机制,为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解决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处于双重“主体”地位的我国国有企业是政府行为的微观“着力点”,因而国有企业的运转状况(包括目前的亏损)与政府经济决策有很大关系。要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解放生产力,必须实行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文力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对国有企业是实施制度创新式的“改造”,抑或在国有企业的原有框架内进行“修补”,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新的经济体制能否全面确立的问题。而对这样一个问题,似乎并未完全解决。本文从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 ,已逐步形成国家所有权、企业产权、国有股权“三权”相对独立的态势。在改革实践中 ,继续理顺“三权”以及与国家经济管理权的相互关系 ,建立企业产权和国有股权的科学管理体系 ,使国有企业能够充分行使产权权利 ,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关系分为两种:与“市场”相联系的是产权关系,与“科层”相联系的是职权关系。国有企业本来是依托于职权关系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人们重视产权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关系依托上,认识遇到了难题。本文论证: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并不是消除职权关系。经过改革的国有企业经济关系所依托的,是经过理顺的产权关系和经过理顺的职权关系,以及两者正确地结合所构成的经济关系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焦点中共中关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二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经济体制转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基础,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体制转轨的进程,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诸多矛盾中,当前主要的矛盾是国有企业改革.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4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占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企业户数17%,资产总额61.5%,销售收入52%,利润总额46%.国有企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31.9%.国有单位货物运输量占全国的82.5%,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97.2%.而且,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许多重要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中,如能源、交通、基础原材料、通讯、金融等产业,国有企业都占了支配地位,有的是绝对支配地位.可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民经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的进程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令人忧虑、发人思索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国有企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摆脱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困境,走向振兴?国有企业是不是等于社会主义?这是一个还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经济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当前经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内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面对出现的问题怎样进行合理化的解决,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中求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王云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焕发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6月12日至13日,...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一个充满“次优问题”的世界中 ,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并不一致。以往学界大都从新古典微观分析框架出发对国有企业做出非效率的判断 ,忽视了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在宏观上的战略意义。然而从宏观上看 ,在实行后赶超战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国有企业可以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制度安排 ,可以成为“技术模仿、技术扩散和技术赶超”的中心 ,可以充当转型期“宏观经济的稳定者”、“社会福利和公共品的提供者 ,因而在宏观上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