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30日上午,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三楼,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联袂举行媒体见面会,就公众关心的2010年巴比慈善晚宴和慈善话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晚宴:中国富豪三个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知识分子凸显的是一种超越阶级意识,阐释终极意义,关怀社会大众的内涵。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即人文知识分子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知识分子精神的承载者、践履者和阐释者。  相似文献   

3.
几位“大王”述说应对金融危机往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金融危机是2009年广西“两会”上被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危中有机”的说法大家都赞同,但是如何转“危”为“机”,却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想到的。 在今年“两会”的政协委员里不乏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中有广西的“皮革大王”,有“烟花爆竹大王”,他们都经历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关系密切。一方面,知识分子在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动剧烈,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也十分明显。在团结、争取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编辑都是知识分子,搞的是文字工作,然而一位进城收破烂的农民,知情者也喊他编辑,因他编辑"出版"了几十种上千册的畅销"图书",一年多时间便挣个盆满钵溢。让人惊讶的是他编书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废旧报纸,那么他是如何把废旧报纸编辑成畅销"图书"的呢?目前笔者采访了这位"破烂"编辑,了解了他奇特的掘金历程。  相似文献   

6.
《华人时刊》2011,(11):82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中国公益盛事——2011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颁奖盛典在京举行。凭借对慈善事业的突出贡献,吴江市美籍华人唐仲英先生荣获中国年度十大慈善家称号。自唐仲英基金会(中国)成立以来,唐仲英先生已累计在中国的捐款近4.2亿元人民币。中国慈善排行榜由民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本文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作了一番考证 ,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指出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8.
爱的心声感人至深在去年10月于成都举行的"第二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第二次大会"上,香港慈善总会主席郑苏薇的发言一开口就紧紧抓住了代表们的心。她说,前不久我看到媒体报道,有个小女孩被车碾压,先后有10多人目睹而无人伸出援助的手,最后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太让人痛心了!我当时是流着眼泪看这些报道的。她借此发挥:怎样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有同情心,有一颗爱心,慈爱之心。愿意从事慈善活动的人,会很快乐的,那就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对他而言,“无我”更多地体现了责任、热游口包容。“有我”则是没有迷失自己,守住自我。正所谓.畅游于“有我”与“无我”之间,方得通达人生  相似文献   

10.
耀忠  春雨 《社区》2011,(24):17-18
2011年1月13日,他登上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台。他在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在8年时间里,他将自己卖羊肉串积攒下的十多万元,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他的事迹令无数人为之感动,他成了烤羊肉串的“慈善家”。他就是新疆的阿里木。  相似文献   

11.
范勇 《源流》2011,(2):78-80
中国慈善排行榜"是在中国公益事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如果说,"富豪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于财富的态度;那么"中国慈善排行榜"则有效改变了公众对于富豪们的印象:让公众能够在被过多渲染的原始积累的"血腥"和铺张奢靡的生活之外,看到了富豪们富有爱心和责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知识分子中盛行的"到民间去"热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总体变动趋势."到民间去"有三个含义:知识分子对自身"不在民间"的反思;对"民间"内涵的界定;对如何进入"民间"的思考.这三个含义不仅是对民国知识分子心路的呈现,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分野,预示了其后民国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13.
吴波 《社区》2008,(2):12-13
梁漱溟,“中国最后的儒家”。走完百年人生,学人无不称颂其“敢于犯颜直谏”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美德。当年,马歇尔、司徒雷登称梁漱溟为“中国的甘地”。从记述梁漱溟的资料中,记者只感觉他是一个冷面的儒者。在这尊严峻冷面“佛”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副悲天悯人的胸怀,他还有无另一副面孔?  相似文献   

14.
《华人时刊》2004,(7):45-46
采访中国菌物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中心主任.该校药用菌与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庄毅,见他手边有一本影集,觉得好奇,拿过打开一看,并不是他的生活、工作照片,全是他多年来获奖证书及申报材料附件的照片。数了数,共40页,约30个奖项。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是个比较特殊的现象,他生前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死后却获得了无限的哀荣,他成为了一个自由符号,被抬上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神坛。本文试图论述的就是:王小波是因何登上这个位置的。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界的自由精英、媒体、一帮“门下走狗”扮演了抬轿子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分析,读者也许可以通过一个案例发现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罗红是个卖蛋糕的人,他是中国最大烘焙食品企业的掌门人。有人说:罗红是个摄影家。有人说:我们从罗红的作品中看到了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为之深深震撼。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先生眼里:罗红为全球华人提供了一把开启世界环境信息宝库的钥  相似文献   

17.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我的心目中,教育就是这诗中讲的“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常常遭到误读。一方面是由于脱离文本所处的特定时代,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对文本本身的庸俗化理解。无论如何,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突出知识分子在道德素质上的要求。儒家鼓励知识分子从政也完全基于道德的考虑,这与"官本位"、"权力本位"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叙写“南洋”土著形象的篇章,由于“南洋”民族生态的复杂多样性,每位作家作品中展现的“南洋”当地人群像也各不相同,然而却几乎同一标志性地呈示出某类相同的文化性格形象图谱,其中“纯性”与“热性”是其主要通约化文化性格类征之一,作家分别赋予了其多重丰富的生动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20.
夏衍名剧《上海屋檐下》描摹上海底层人民生存境遇的主旨,源于1956年作者的后叙述而定论。在相当程度上,这是大众、作者与意识形态“合谋”之下的“意图谬见”。文本的隐型意义在于中国革命以及1930年代上海知识分子陷于革命、情爱与生存等诸多困境中的“忧郁”情怀。夏衍作为批判者的警醒与冷静,以及身为历史在场者的沧桑与悲悯,逾越了文学史家眼里左翼革命家身份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