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他不仅廉洁自律,还致力于整饬吏治,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原则,并付诸实践。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实践,既对当时腐败黑暗的官场产生了一定的纠弊之功,也为我国当今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及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文珊 《船山学刊》2011,(2):167-171
学术界对晚清各政派许多主要人物的整饬吏治思想所进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完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专题研究和群体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局限以及忽视了演变规律的总结。今后研究的着力点应是在于加强各政治派别闻人物的纵向比较研究.加强研判晚清制度变化、重大历史事件度西学东渐对晚清人物整饬吏治思想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末张荫棠整饬西藏吏治是其奉旨"查办事件"的重要一环,其力度和广度充分体现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整治。张荫棠彻查腐败、整饬吏治,使以驻藏大臣有泰为首的汉藏贪腐官员受到了惩处,其中虽有有泰为了自保实施反控告、噶厦办理不力以及英方阻挠等一些曲折,也引起了"番民皆言棠太宽,而汉官反讥棠太猛"等一些议论,但清廷总体上予以大力支持,西藏地方广大僧俗百姓更是"无怨言,亦无抗阻之事",予以大力支持和拥护,最终"业将贪劣汉藏官分别奏参惩撤",取得了"汉官威令始行,民气一震"的显著成效。总体而言,在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后的特殊时期,张荫棠彻查腐败、整饬吏治,稳定了人心、扭转了局面、树立了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清末边疆治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重要的是,张荫棠在当时提出的"维系边圉人心,首在澄肃吏治"至今不失其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4.
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以消除社会犯罪现象为法治的目标,他以法律预防犯罪的思想系统、完整。在心理层面,强化人们对犯罪的畏惧感,消除犯罪脱刑的侥幸心理,建立法律公平感,培养人们对法律的心理亲和性和主动守法意识,利用功利心理诱导人们循法行事。在理性层面,普及和强化法律认知,达到人人“自断”。最终在行为层面,使社会成员皆能自律、自治,以至“天下无刑死”。商鞅尤其重视防范官吏犯罪,提出了一些独到、深刻的见解和卓有成效的措施。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商鞅,本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公室的后裔,也称卫鞅。约生于公元前390年,卒于前338年,略早于孟轲。商鞅虽为贵族出身,但儿时家境即已没落,不再享有贵族的世袭特权。所以他年轻  相似文献   

6.
洪朝选,字芳洲,福建同安人,进士出身。在明代嘉靖、隆庆两朝年间,曾任户部主事、吏部郎、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刑部侍郎等职,后因得罪大学士张居正而挂冠返乡。家居十余年,潜心读书著作。明代中央的六部中,以吏部的职权最重要,掌管文官的选拔与监督。明代的御史是天子的耳目,“凡大巨奸邪、小人构党者劾;百官猥茸贪冒者劾……遇考察,则同吏部,司黜涉大狱重囚会鞠于外朝,则同刑部……至建议大事,适推大臣,廷鞠大狱,皆得预”。洪朝选长期担任御史与吏部郎,对于吏治问题形成了一套看法,值得我们整理借鉴。  相似文献   

7.
晚清官场黑暗腐败、僵化无能、充满弊端,成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王韬结合个人阅历,借鉴西方民主政治,透过表层直达本质,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吏治,朦胧表达了调整权力分配结构、实行君主立宪、杜绝官场弊病的愿望,对于后来者有一定的启蒙作用,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座绕不过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吏治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吏治思想述论孙占元吏治,指官吏治事的方法和成绩。晚清著名政治家左宗棠讲求吏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吏治务求予以整饬,并通过“察吏”来革庸奖循;二是主张以“训吏”和“恤吏”来提倡为官之道。-、整饬吏事与“察吏”吏治的好坏,关系到统治机制能否正常运...  相似文献   

9.
孔祥文 《兰州学刊》2007,(6):185-187,159
陈宏谋是清代乾隆时期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他历任十二省高官,对于地方治理有着丰富的经验.陈宏谋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吏治的思想和原则,对于我们现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从满足“生人之意”出发,主张“任人唯贤”,并针对官吏为盗的现象,要求“齐其法制”,“条其纲纪”,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官为民役”观点,比孟子、贾谊的民本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吏治、民本思想的高峰。但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的吏治思想是一个"以法相裁,以义相制,以廉相帅"的完备体系,他主张将法律的制裁作用、考察制度的制约作用、廉洁品质的统帅作用结合起来,构筑了法律、制度、道德三位一体的吏治机制。船山注重防治上层官员的贪污的思想主要体现船山"以法相裁"的宗旨;船山对于治吏制度的构思主要凸显了船山"以义相制"的旨趣;船山关于养廉的思考主要反映了船山"以廉相帅"的精神。王船山吏治思想的核心是要根治皇权官僚专制主义社会中官僚政治的贪渎腐败、庸碌无为、冗官冗政这三大顽疾,其中合理的进步的因素即使对于现代社会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依然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熙吏治思想探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圣明的君王之一。他在自己当政的60余年时间内,为整饬吏治,端正官场风气,不遗余力地激浊扬清、奖廉惩贪、戒奢崇俭。他率先垂范,拓展言路,鼓励上疏,任贤用能,教吏安民,从而创造出历史上少有的活跃政治局面。康乾时期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华夏一统、国泰民安的“治平之世”,就是他狠抓吏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亡,因此,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大多都非常重视人口管理,并提出过一些很有意义的思想和措施。商鞅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拟就商鞅人口管理思想,谈谈(?)的重大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商鞅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对其法治思想的分析于当今的改革大有裨益。商鞅法治思想可归纳为唯法、重轻、求速、治吏等四个方面 ,每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法治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商鞅和他的新法,史书记载颇详,今人亦多所评述。而研究商鞅法治思想的渊源及其贡献,即是说:探讨商鞅和他所制定的新法如何地吸取了魏文侯改革和吴起变法的历史经验,又怎样地结合秦国的社会实际,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崭新而卓越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深入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实质、意义乃至于评价商鞅其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唐富满 《理论界》2007,(11):187-189
晚清以降,封建专制制度已日趋衰微,吏治也是江河日下。针对封建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端,王韬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参照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深刻地揭示了清政府吏治腐败产生之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整饬吏治的主张。他的吏治改革思想对当今的廉政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到秦王政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任务,这一百三十余年期间,是中国由分裂、分权走向统一、集权的时代,也是秦国逐步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作为法家的政治家商鞅,作为法家的理论家韩非,都是适应这个时代需要而诞生的杰出人物。无疑,他们的目光是瞄准着当时的政治斗争,他们集中注意力思考的是政治理论。但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任何脱离经济的政治,因此,商鞅、韩非在论述当时的政治斗争时,不能不涉及与他的政治观相适应的经济思想。因为仅仅是“涉及”,所以,商鞅、韩非的经济思想不大为人们所注意。其实,这是探讨秦王朝的兴亡和法家思想的内涵的新径。  相似文献   

18.
张居正自明隆庆元年升为大学士,万历元年起任内阁首辅,到万历十年病亡,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整顿吏治乃是他的一大政绩。过去人们较多地研究他在经济改革中实施的“一条鞭法”。对此则注意得不够。明朝中叶以后,吏治十分腐败,张居正以敢于“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张文忠公全集·答南学院李公言得失毁誉》。以下只注篇名)的气魄,大胆予以整顿。虽然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固,整顿吏治之举终归失败,以至遭受籍家诛族之祸,张居正本人也几乎被  相似文献   

19.
吴毅 《人文杂志》2007,(5):154-159
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商鞅在秦国长期的变法活动及后来总结出以法治、农战为主线的政治学说体系中,渗透着"好利恶害"的人性学说,在排儒的非道德主义的思想认知中,并未完全否定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的约束和自律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在"一断于法"的治国原则下将道德的观念一统于法律的规定中,使之成为法律的道德律条,同时,商鞅及后学在追求法治和小农经济的社会理想中,折射出明显的倡导力、战、勤、朴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金朝是与宋朝并立的王朝,金世宗完颜雍是金朝的第五个皇帝,在位29年。在他统治期间,中国南北结束了战争,北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金世宗在吏治方面也是有所建树的。本文对金世宗的吏治思想和举措作一些探讨,以求对现实社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