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112-114
新生代诗歌的出现,是社会对诗学追求的一种新潮流。新生代诗人以提高诗性精神为旨归,在立足民间的的基础上力求超越民间。其群体的理论言说、创作实践并非达到了完全一致的效果,但其主导倾向基本表现为以“解构”为指归的个体生命意识崇拜和超语义崇拜。新生代诗人个体生命体验隐存于世俗化日常生活底下的个人·心灵大海,这种转移把诗歌的主观心灵性突出到诗歌创造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体系中,“势”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在美学维度上有其独特的意蕴。“势”的学术渊源一是先秦思想史上慎到和韩非的重“势”思想,但还是在政治学规畴中的。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论家刘勰在《化雕龙·定势》篇对“势”的编译论述,这是建立在章学意义上的。王夫之对“势”这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做了大幅度的改造,结合其原有内涵充实进丰富的美学思想素质。王夫之关于“势”的论述,都是在对一些诗作的品评 相似文献
3.
从美学角度谈诗歌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诗歌翻译中的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第一审美同第二审美客体的辩证关系,力求用美学理论阐明译坛上多年争论的关于“创造”和“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西诗歌的美学比较要从情感比较开始,情感或感觉是美学的核心问题.西方美学常把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讨论,而中国美学则更注重化情感于理性,或化理性于情感.不管中西美学的情感侧重在何处,情感在中西诗歌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讨论诗歌要从美学角度出发为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苏轼诗歌美学理论是一个极其丰富、深邃、广博、璀灿的艺术宝库,有待作系统、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其关于诗歌美学的理论,如:贵传神,崇妙理,尚自然,主情致,求含蓄等著名论点,既是其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其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的艺术理论结晶,更是其诗歌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且构成了苏轼诗歌美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诗歌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民族感情的记录,它有着独特的情感线索。近代诗歌总体的情感特征是“悲”。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具有不同的情感形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忧”为特点的“悲伤”形态;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主要是以“泪”为特点的“悲怆”形态;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主要是以“血”为特点的“悲壮”形态。这三种情感形态一步步发展,使得近代诗歌感情表达的力度不断增强,最后形成对古典诗歌以“中和”之美为追求的情感模式的突破。古典诗歌美学观念由此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晦涩,有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倾向。这种追求与倾向,与李贺的自身经历有关,更与其所处的大唐帝国由盛变衰有关。把握住了这两点,也就把握住了理解李贺诗歌的关键和钥匙 相似文献
8.
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研究是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途径.赵之谦书法美学思想形成于他的哲学思想,外化为其独具风格的创作.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主体为拙朴浑厚、古茂清新;儒道互补,佛理深渗.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的诗歌美学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语言中心论出发,他强调从玩味诗歌语言来感悟诗歌的审美价值;从诗分唐宋的解释中,他强调中国诗歌美学的双重价值意向;从中西诗歌的神秘主义感通中,他强调语言的妙趣与心灵的无限拓展空间。应该承认,钱钟书的诗歌价值论美学对于当代中国诗学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而其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此序言筒意丰,见解深刻。如:抨击齐梁绮艳遗风,纠“四杰”矫枉过正之偏,坚持以复古为革新,崇尚“魏晋风骨”传统,倡导“风雅”“兴寄”,追求诗歌刚健的风格等,多为诗人的真知灼见,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故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浅析英语诗歌语言的美学特质及其可译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的本质是再现原诗的美学特质。英语诗歌语言的可译性障碍在于诗歌文本内涵的复义性;在于诗歌语符向多维空间扩展所获得的审美张力;在于诗歌功能在多层面上展开而呈现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4.
“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与传播的形成,是国家与社会全面转型的结果。建国后,国家控制了诗歌生产者生存方式、诗歌生产传播方式、诗歌写作内容形式,但是诗歌在非国家空间一直存在并发展着,形成了与国家共生互补的态势。造成诗歌非国家空间形成的动因是:诗歌功能向文本本体转移;诗人角色向个体本位归位;诗歌报刊向经济本位靠拢。 相似文献
15.
袁书会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3):108-110
有关李白的信仰的研究颇多,本文对李白涉及佛教题材的诗歌略加解读,并通过对其平生佛教交游及相关诗作的回顾,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在李白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17.
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感伤美、谐趣美、坚韧美.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思想、抱负、志趣的文体,侧重于表述内在心声。但文学中呈现出的“声音”却是非常复杂的,未必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声音,有时是寄托的声音,美国汉学家孙康宜把这种仿若戴着“面具”不以真实面貌示人的文学现象称为“面具”美学。晚唐诗人李商隐受党派之争牵连,政治上徘徊彷徨表现,在诗歌中欲言又止、隐喻深婉,内在心声隐藏在“面具”之下,反而成就了诗歌含蓄蕴藉之旨、神秘朦胧之韵。 相似文献
19.
20.
王布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115-117,124
海子以语词意义返回原始的方式重塑诗歌意象,构建以石头、大地、太阳为代表的三种诗歌意象类型,营造出"生命本源"、"生命本体"、"生命归宿"三位一体的诗歌叙事空间。以石头这一原始而永恒的意象作为认识论的基点,探寻个体生存与生命的终极意义,彰显万物回归原始的生命本体观。海子以悬置现实际遇与放弃现实抗争的方式,重建自由而封闭的诗歌世界,以诗歌的绝对精神即"大诗"理想来追寻个体主体精神。这是海子的诗学贡献,也是海子诗歌的精神限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