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政治宽容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自由主义的重要价值,政治宽容经历了从运用权力的审慎理性、包容异端的个人美德、谋求和平共存的权宜之计,向保障权利的政治伦理和宪政体制,在差异中寻求共识的政治程序的演变过程。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语境中,政治宽容是包容他者的个人心态,是多元共存的社会状态,是法治下的自由秩序。  相似文献   

2.
论宪政与宽容-- 以自由主义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作为一种"人为"的制度始终应是"为人"的,应是以"人"本身的权利和自由为依归的,宪政是自由主义文库中的基本范畴。在自由与宪政之间,宽容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价值,宽容是宪政产生与存续的前提,宪政是宽容的机制和宽容的准则,宪政与宽容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作为英国近代史上继杰里米.边沁之后最重要的功利主义者,其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功利主义与自由相结合,从两个方面改造了早期自由主义理论:(1)他摈弃了早期自由主义者以天赋权利推导出个人自由权的做法,而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张扬自由的首要性;(2)早期自由主义者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保证个人自由领域不受侵犯,确定了政治自由权利。而在密尔生活的时代,大众政治逐渐形成。他明确表示:只有大众参与政治生活才是确保自由的唯一途径,从而使民主宪政制度成为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是体现人固有尊严和实现独立人格的权利,是实现现代大学使命和宪政国家民主发展的需要。学术自由权一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被确认和规范于宪法中。基于学术自由对个人尊严和公共利益的价值,国家应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次建构学术自由权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道德学说和伦理思潮,自由主义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平等,主张个人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强调人的道德自主与道德自律,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选择以及对这种选择所负的道德责任。民族主义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共同体的忠诚和奉献,强调集体的价值和利益。因此,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确存在着分歧与矛盾。二者的价值立场不同,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也不同。但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歧并非水火不容,二者各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合理性和片面性。因此,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有和解的可能,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宪政精髓的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与生俱来的实质内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通过刑法的契约性,在国家的刑罚权与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正好契合了宪政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刑事法治在宪政框架内获得了合理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司法权的独立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以个人(公民)权利与国家(政府)权力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美国的自由主义宪政理论出发历史地考察美国劳动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劳动自由"概念为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劳动自由"的思想内涵和劳动权的理念变迁。  相似文献   

8.
公民财产权的宪政价值,即公民财产权对宪政建设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公民财产权既是个人自由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自由的渊源,还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财产权是一切人权的物质基础并促进了人的本质的实现.公民财产权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石,有利于建设有限政府,有助于弘扬现代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带来信息共享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的失范与无序。权利自启蒙运动以来成为现代伦理体系的基础,亦是建构信息伦理的基石,解决当下信息伦理问题亟须建构规范信息社会的权利秩序。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之权利观对于个人权利的理解均有偏差,脱离了社会关系抑或是社会和个人的联系是无法保证个人权利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自由发展的结合,强调在厘清权利和义务辩证关系的前提下,以内容和形式上的某种不平等保障个人自由发展的权利,从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在社会差异性逐渐扩大的大数据时代,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出发建构信息伦理既要实现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保障,又要实现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从而解决社会效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矛盾,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协调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密尔和哈耶克是分属不同时代的两位自由主义领军人物,其各具时代特征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影响极为广泛。自由的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并不仅仅关系到人的身体与行为自由问题,它还与人的思想、心灵自由密切相关。法哲学中的自由这一范畴只有在宪政的语境下才存在,才有讨论的价值。密尔和哈耶克都十分重视自由的重要性,重视人的思想自由,并从宪政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保障自由实现的途径。我们考察当代宪法视角中人的自由时,应当明确,宪法应以保护自由为己任,否则宪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宪法中人的自由是受约束的或受限制的自由,法治社会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宪政的精神     
宪政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从法理学上说 ,权利和自由是宪政的核心 ,民主是宪政的基础 ,法治是宪政的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应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在英国宪政实践中,保障宪政的主要力量来自权力分立、法治、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等被公认的宪政原则。然而,通过对詹宁斯等人有关英国宪政学说的论述,可以发现民主在保障英国宪政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民主与自由一样,均是构成英国宪政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首先在认识上必须还宪政以本来的面目,即宪政首先是"限政",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其次,进行宪政建设还必须依法治党,即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法规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通过党的各项具体制度来保证国家的宪法和党章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再次,进行宪政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权的教育与训练,这也是中国实现宪政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住房权的宪法保护——基于财政宪法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和促进人权,乃是现代国家公共财政的终极价值与根本目的之所在,而保障和促进人权的事业,则绝不能无视公共财政的存在及其功能。住房权作为一项新型的权利形态和生存权的必要内涵,它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财政税收,它的宪法保护取决于公共财政支撑的宪政制度和宪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与有限政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限政府是政府权力受到社会和公民限制的政府,法治下的政府才能成为有限政府.法治的要义就在于调解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遏制政府权力的专横和腐败,从而维护社会的民主自由和正当利益.法治的本质是权力的较量,没有高度的民主,社会就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制衡政府权力,也就无法真正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是建立有限政府的基础,它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势力均衡,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有效的政治监督机制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第四种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即时性、广泛性、参与性等特点,成为我国目前主流媒体话语权被权力控制下,公民实现言论自由,并通过言论自由最终实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宪政价值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具有什么性质、国家能否对之进行干预、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干预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性质出发,探讨我国现行立法和行政中对网络言论规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民权思想是政治法律思想史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近现代宪政体制的理论基石之一。梁启超主要是从民权与君权关系的角度来强调"人人有自主之权"的必要性,其立意在于伸张民权而限制君权,进而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中江兆民的民权思想则直接与自由平等观念相连,强调政府的职能在于保障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增进人民的福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们主张的民主思想更加相通。  相似文献   

18.
自治与宪政的关系是文章阐述的主要论题。文章强调确保人的自由意志的实现是宪政的最高价值目标,自治是人的自由意志的集中体现,因而成为宪政建构的基础;指出当前我国应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自治基础,制衡国家权力,从制度建构与意识养成两方面着手,建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财政权作为公权力必然处于天然的强势地位,需要宪法和法律的控制;但从服务政府的角度来讲,政府作为保护公民权利提供服务的“供应方”,必须保障政府享有足够的财政权以维护自身的运转并提供有效的服务。论题主张根据新宪政理论构建服务政府财政权,即在控制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各级政府与其义务或者责任相匹配的权限以保障权力。服务政府的政府财政权应从两个维度进行建构:一是政府职能;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宪政社会主义学派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新政治法学学派,其核心理念是立足中国现实,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内涵宪法至上、公民为本、财富共有、改革开放四大原则,创造中国特色宪政社会主义学。宪政社会主义学派坚持走中国人自己的政治体制改革道路,建设中国特色宪政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和宪政民主制度,限制执政者的权力,维护公民人权和公民权利,以宪治政,以宪治国。我们坚信中国特色宪政社会主义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有现实价值意义的正确价值路径选择,我们决心为创造中国特色宪政社会主义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