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往往是通过模仿,尤其是语言进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经过模拟的手段得以丰富,而模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把文学翻译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对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文化信息传播的进化理论,模因的复制、模仿以及传播可以传播、继承并发展文化。而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演化出的文本理论,每种语篇都是其他语篇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研究互文性在新闻语篇中的表现形式,旨在表明新闻语篇中的互文性来自于模因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领域研究中.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语言的发展与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同时在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实践过程中,也有效推动了模因论自身发展.基于模因论的大学生流行语分析对于我国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大学生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因论以模仿为基础,有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两种复制和传播方式。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四、六级英语短文写作的要求及特点,该文论证了"背诵"与"模仿"等传统手段在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模因是传播文化的单位,可以被复制和模仿.文化模因被复制传播的过程,实则是以翻译为中介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交流,是动态的、可变异的.一部文学作品中文化模因可复制程度及其在异国的传播效果与译本、译者和目的语读者密不可分.葛浩文在其英译本《生死疲劳》中所体现的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超级模因,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及外国读者对作...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视阈下的典籍英译研究——以《道德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因论的视阈下,中国典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过程中,遵循文化进化的规律,充满了中国文化模因的变异、选择和遗传;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整体趋势是中国文化模因的要义或其完整特征逐渐在英语世界传播开去.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拟运用语言模因论对“山寨”一词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进行研究,指出“山寨”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模因,它的传播和影响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委婉语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语言模因的新分支,网络委婉语的传播既要符合网络这一特殊的交际语境,又要迎合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而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委婉语模因的传播方式和特征.以模因论为视角,研究和归纳两类网络委婉语的模因传播方式--同义异形式和同形异义式,进而指出其发展和进化需吻合一定的模因传播特征:即时代性、创新性、经济性、形象性、含蓄性和包容性,从而有效减少文化冲突,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传承和积淀,为语言模因的进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神"意象是一个文学批评理论范畴,其定位为文学的文化意象批评,与神话形象、一般的文学意象、文学原型有区别.从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不同的文化扇面对这一理论范畴的文化批评意义进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伟希 《社会科学》2012,(4):124-134
按照先验哲学的观点,人之所以能以信念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是因为人具有一种先验能力——"定然判断力"。定然判断力作为宗教信托之运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他力型与自力型。他力型是定然判断力使个体在潜意识中满足与"一即一切"之宇宙终极实在合一的冲动,于是出现了"唯一神教"的宗教信念原型。自力型是定然判断力使个体在潜意识中与"一切即一"的宇宙终极实在合一的运动,于是出现了具有"泛神论"色彩的宗教信念原型。潜意识中的宗教信念原型以"象征"方式并借助"爱"之情感上升到意识层面成为经验世界中的宗教信念。故宗教信念经由三个世界:超验世界、潜验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共同参与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著名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饮酒与其诗齐名,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其一斑。李白一生追求仕途,但又不想走科举之途,只想通过各种捷径以达仕途,但都难以从愿。因此,李白常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心理,在其诗歌中往往有所体现。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求仕心理:自命不凡心理、终南捷径心理、入仕爱国心理、疏财求名心理。从李白酒诗所反映出的心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济世宏愿和豪情侠骨,但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失败与痛苦,由于其性格使然,最后诗人不得不在豪放与苦闷中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因论的语言教学是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合而为一。强调传统的背诵、模仿,更重视现代的创造性表达和文化渗透,不仅缩短了语言的理解和产出过程,提高语言产出效率,而且避免了语境转换导致的语用失误。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可实现有效的商务书面交际。  相似文献   

14.
电影《金陵十三钗》明显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它力求在主旋律电影要素、商业电影要素和艺术电影要素之间求得平衡,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对人精神、心理、品性挖掘和表现的单一性,在运用画面、声响、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高扬国人团结自卫的伟大精神和自是一家的价值理念时,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却遮蔽了同名小说的文化多元性和精神超越性,使电影的艺术回旋空间明显不足,对人性的张扬也缺乏丰富性和对比度,导致电影的创新性大打折扣,文化审美意蕴也存在诸多缺失。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裂缝》与《圣经》中人类原罪故事的相关场景以及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论证"人性恶"具有本能性和遗传性,可以作为原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模因理论入手,指出模因和翻译的关系,并提出以模因论指导大学生公示语翻译实践的教学设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宁波市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借鉴模因理论,优化教学策略,指导大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英语公示语模因的成功复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找寻《圣经》人物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吉姆·凯绥是改良的耶稣形象,汤姆·约德则经历了从门徒到新领袖的过程;而罗撒香则是善良的女基督原型.  相似文献   

19.
对“以人为本”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分歧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不同解释上。把“以人为本”解释为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政治话语上必须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区别开来。而相对于以权为本、以物为本的“以人为本”,又可能退回到抽象的人,甚至把“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混淆起来。其实,从“现实的个人”的人本维度出发可以发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以个人现实需要的满足和对人的个性和价值尊严的尊重为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20.
朴趾源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虎叱》中的老虎形象包含着多元的象征意蕴,老虎的原型本质是一种强烈向往人类社会的自然性的象征物;通过老虎的形象可以看出作家的文化意识;"老虎"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