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让开,这个东西你可抱不动!"父亲一把将我推开,将鼓鼓的米袋扛上肩头,吭哧吭哧地上了木楼。很早以前,我就想帮我的父母做点什么。譬如,在繁忙之时,进入田间,帮他们提上一桶化肥。譬如,在收割时,到埂子上帮  相似文献   

2.
诠释永恒     
其实,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永恒,但是我想用他们来诠释最美好的永恒。我喜欢读美国青年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Twilight》(暮光之城)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曾出现这样的事情与人物,但是永恒的事物不一定都是一个个  相似文献   

3.
由佳专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写稀奇古怪的文字和故事,或许是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此类故事,而我又喜欢折腾、喜欢传奇,所以只有借助文字了,所以我是个严重的臆想症患者和呓语者。——由佳,本刊驻站作家,全国知名刊物写手。一个既神秘又温和的女子。  相似文献   

4.
李湘凡 《老友》2012,(1):17-17
我自幼喜欢写写画画,参加工作后,又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党的宣传部门任职,所以养成了经常向报刊投稿的习惯。如今我已退休16年了,倘若遇到好题材时,仍然会戴上老花镜,立刻趴在桌子上动手写稿,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追溯起来,现在中国十分流行的“打工”这一词汇最早就是从出国留学人员的口中传回国内的。上世纪80年代,就在国内人还在推崇“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这一信念时,那些最早自费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尝到撅着屁股吭哧吭哧地给洋人刷盘子的滋味了。接下来,每年呼啦啦十几万中国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实实在在地上了在国外打工这一留学的“必修课”,不管他们是不是愿意、是不是会做、是不是独生子女。以“留学时要不要打工”为题进行的网上调查,告诉了你他们在国外留学是选择打工的真实理由。80%留学生有过打工的经历有网友留言说:“如果…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在《历史人物序》中说:“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写成小说。在几篇短篇小说中,我处理过孔丘、孟轲、老聃、庄周、秦始皇、楚霸王、贾谊、司马迁……”“处理者”,艺术处理之谓也,亦即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从作者塑造形象的对象看,除楚霸王之外,其他人,不是学问家就是政治家,一句归宗,都是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思想深邃,各成体系。真实地刻划这些人的思想性格——古人的心灵,充分地展示  相似文献   

7.
不再迷惘     
李晓 《可乐》2011,(1):2-M0001
家人和朋友都在武汉。他们极力劝我在武汉读书、工作。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内心的叛逆因子膨胀,从上大学到工作,我都想远远离开他们。我毅然选择了相反的方向。我不要别人来规划我的人生,我不要一眼就可以看到我这一辈子能走的路,我喜欢在陌生的环境中挑战自己,我期盼更快成长为心中理想的模样。  相似文献   

8.
【名篇欣赏】马霞屠格涅夫(俄国)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我每次坐马车,总要和车夫谈些闲话。我特别喜欢和那些在夜间赶车的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乡的贫苦农民,赶了他们的赭色的车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朋友是搞建筑设计的,但他一点都不喜欢这项工作。他爱好文学,工作之余,经常写稿发在一些报刊上。其实他也知道,文学只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靠它是养不活自己的,所以为了生存,还必须上班。可是因为不喜欢这项工作,他上班时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为此,他没少挨领导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助人为乐     
放学的时候,小蚂蚱正巧看见小宇同学在教室里吭哧吭哧地改作业。  相似文献   

11.
老友常聚聚     
乐平 《老友》2010,(5):24-25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我的家应该说是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但有时也难免会有些烦心事。儿女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工作不错,收入稳定。可是,我的老伴却总还是放心不下他们的这事那事。他们喜欢在外面小吃,她却唠叨说  相似文献   

12.
飘飘 《北京纪事》2016,(8):14-18
20多年前,有个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回国度假的时候对我说,他觉得法国人都很单纯,理由之一是他们的成年人都很喜欢看动漫。后来陆续接触很多在美国、欧洲、日本留学的朋友,他们也会这样对我说。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一种动画片是专门给成年人看的。等我听说成人动漫的时候,往往又被成人动漫=色情、暴力的概念所左右。虽然我知道那些关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们都喜欢看的电影《蜘蛛侠》《蝙蝠侠》之类的其实都源自动漫,但是却在头脑中自动划分了它们与动画片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贾宝明 《新天地》2017,(6):14-15
我喜欢书画艺术属于半路出家,1983年我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本来是学历史的,为什么喜欢画画了呢,其实也是命运的安排.大学时,住的宿舍和美术系的同学正好是邻居,没事儿的时候就跑去他们的画室看他们画画.当然也是从小喜欢的缘故,那个时候因为家穷,买不起笔墨纸砚,父母都是农民,也不识字,所以就不敢多想这些笔墨事了,说实话连上学都挺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中华儿女》海外版第七期办得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但第八期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水平,这令我有些失望。不过,第八期的非常故事、火主流、记者有天下、专访、书画名家等栏目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书画名家栏目,图文并茂,突破了贵刊重经济人物少文化人物的亮点。专访栏目中,《朱德庸我希望能画出中国人的幽默》一文虽然长了点儿,但,其中的漫画非常有趣。记者游天下富有人文情怀,这个栏目相当不错,但我建议贵刊还需再设置一些诗词、书画欣赏、读书等栏目,以增强贵刊的文化气息。因为贵刊是当今中…  相似文献   

15.
徐小平 《社区》2013,(23):62-63
小儿子喜欢烹饪、街舞,一度说不要上大学了。大儿子遇到不喜欢的人和事就要顶撞。忍住,我放弃家长式强权的欲望,平等地跟他们交流。因为我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孩子,必须尊重他们。我对他们最大的期待,是他们快乐幸福。  相似文献   

16.
拜望梵高     
小妖 《21世纪》2010,(6):36-36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倍尝艰辛。一直以来,我是一个不懂艺术的人。每次有人问我喜欢哪个画家,就总是说同一个名字——文森特·梵高。其实我很不好意思,因为喜欢梵高的人太多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因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子女。通过深入交流,知道他们父辈都是我国抗日爱国的名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经历坎坷,经过特殊年代的洗礼和成长,如今都成为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倾听他们口述的历史,走近他们的人生,追忆半个多世纪的时代缩影。  相似文献   

18.
常怀感动     
闲暇之余,我又看了一遍《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别样动情。其实,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我已经在电视里、报刊上看到过多次,每看一次,就又一次被感动,每一次感动之余都倍受教育。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王大庆 《老友》2013,(5):44-44
退休回到家中,我除了坚持写稿外,还经常找老友玩。我发现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老人,绝大多数不会使用电脑,对于"博客""伊妹儿"(电子邮件)等更是一无所知。于是,我动员他们学习电脑,做一个新新老人。起先,他们颇有畏难情绪,觉得这么大年纪了,还花时间、精力学电脑,费神又费力。我以亲身经历告诉  相似文献   

20.
我叫黄正光(黄一兵),是襄樊市土畜产对外贸公司的退休干部,今年72岁。近年来,我给《专业户》杂志写稿,见刊后的样刊,我为了宣传《专业户》把每期编辑部寄来的《专业户》杂志样刊都给公司党委送去。1996年我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