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科学以来,已经走过了140多年的里程.在这将近一个半世纪里,它从学说变成了社会主义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改革浪潮,是社会主义发展长河中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次飞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选择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社会主义模式.我们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这次飞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实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研究探讨,是必要的。这对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深入研究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一著作,对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巩固信念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是在1880年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概论和第三编的第一、二章改编和补充而成,以单行本的独立著作发行。马克思在该书法文版导言中说:它是《反社林论》“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思想的核心。本文对民生主义不作一种哲学史观来研究,而是作为社会政治思潮来认识。社会主义在传入中国以后曾译为民生主义。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也常常把民生主义解释为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观点来分析,可以说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一种流派。毛泽东同志说,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我们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①。他吸取了民生主义的有益方面,摒弃了它的主观空想色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改造,产生了新民主主义,并且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由传播到成为现实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之所以是一条必胜之路,归根到底是因为这条发展道路,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很多的,最  相似文献   

5.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杨丹娜 《探求》2013,(1):16-21,30
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什么要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探索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不断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全党对上述三个问题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和回答,提出很多新思想、新概括。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第三次伟大飞跃张泽森本文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第三次伟大飞跃的时代背景及主要任务,从时间角度、基本内容、思想路线、具体途径和发展动力及实际效果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其在世界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中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以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就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已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变成现实。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现实同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来设想有着某些差别,这就引起了一些议论和非难。因此,学习和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马列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及其演变和发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他的哲学思想指引人们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启迪人们探索现代社会主义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仅就上述几个问题,略作如下探讨。一、科学地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继承改造前人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指导下而形成和发展的。这里同科学社会主义有直接关系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包含着十分丰富、十分宝贵的有益于社会进步、启迪人们争取解放和自由的先进思想。恩格斯在他的哲学名著《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较集中的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思想,既指出它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一面,又指出它唯心的脱离客观现实的一面。空想社会主义有价值的思想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近年来,不论社会上还是学术界都对超阶段发展思想议论很多。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政治报告对这种议论做了结论:“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二部分) 什么是超阶段发展思想?什么是现代社会主义的空想论?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句话,就是幻想跨越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一步跨入无商品社会。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了。 但是,这种思想或理论怎么来的?是否凭空臆想或单凭某个人的主观愿望就出现的呢? 不,…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①。这条基本路线是党的八大正确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任务和条件。它有一个曲折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与邓小平的名字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21,(1):13-20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才能获得真实的内涵和完全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是人民性、法律性、实践性的统一。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坚持法治价值理念,全面依法治国,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在认识思维中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总结和马克思理论抽象发展而来的思维具体,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考察这一思维历程,将使我们在当代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传承过程.毛泽东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邓小平进一步理顺了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江泽民把意识形态建设上升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胡锦涛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通观邓小平理论,会发现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延伸,而且是传统社会主义体制通向现代社会的一座桥梁。使陷入空想危机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软着陆”,即平安与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接轨,避免“硬着陆”时碰撞造成的崩溃,是邓小平理论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是科学杜会主义原理和我国国情的结合,是杜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体现它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具体制度的统一。而改革的历史使命和作用就是要把原理同国情结合起来,创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最佳实现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执行以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基本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找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动力作用,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新视域是把政治制度从阶级的分野中剥离出来,把政治制度看作阶级社会中人类实现自我管理的最高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范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是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确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坐标参考系,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吸收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汲取经验教训,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为实现社会和谐指明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话神文明的科学总结,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时代的高度出发,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形成过程及理论框架列宁指出,研究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最可靠和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必须从历史上把它的全部发展过程加以考察。”《列宁选集)第4卷第44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