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柘厥关考     
本文以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论证了自唐安西大都护府西行的柘厥关故址在今克孜尔石窟的崖顶;唐时白马河的渡口--白马渡,即今克孜尔河两岸的"克孜尔土拉旧城"、"乌堂城堡"遗址;同时阐述了以柘厥关(今克孜尔石窟)为中心的唐安西大都护府的北方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书形态及其行政运作,是目前中外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对于《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收唐高宗永徽五、六年(654 655)安西都护府案卷进行的再整理与研究,发现《唐永徽五年(654)安西都护府符下交河县为检函等事》中两件文书不能直接缀合,它们皆属安西都护府安门案卷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定名恐误。《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 655)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中,第13 16行、第17 18行两件残片同样不能直接缀合。在考定这些残片性质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整个安西都护府安门案卷进行重新整理编排,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安西王府考古与文化遗存的不断发掘,对研究古丝绸之路及其多元文化现象都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有助于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石墨林编著、陈国灿校订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研究丛书之一,2012年3月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唐安西都护府于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于交河,在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它成为唐朝统治西域重要的军政机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将已经出版的汉文正史、  相似文献   

5.
社科联工作     
新疆吐鲁番学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暨席安西·北庭都护府学术研讨会新疆吐鲁番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和唐安西·北庭都护府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9月6日至7日在吐鲁番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20篇。会上,代表们共同探讨唐安西·北庭都护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问题,内容涉及吐鲁番学的诸多方面。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新疆吐鲁番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王秀兰)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召开自治区唐加勒克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于1996…  相似文献   

6.
在《向达先生纪念文集》中,阎文儒教授的《敦煌两个陷蕃诗人残诗校释》,考敷精详,疏解旁证博引,对敦煌学的发掘整理工作作出了极有益的贡献。从残卷所提供内容看,其一佚名诗人,确如阎教授所说是敦煌陷蕃官员,而另一名诗人马云奇的问题,阎教授的考释就值得讨论了。阎文说:“另一个马云奇,大概是直到贞元五(789)年,安西陷落后,才从敦煌出发,经过淡水,被押送到安西。”文中所指的安西,不是甘肃的安西县,而是唐安西都  相似文献   

7.
敦煌汉文与于阗文书中之龙家及其相关问题黄盛璋一、作为归义军张氏辖下五大部族之一的龙家龙家之名,两《唐书》、《通典》、《唐会要》及其他有关唐代史书全无记载.不仅唐以前史籍中没有出现,即唐中叶亦不见其名。直到本世纪初敦煌文书发现后,人们才获知关于它的一些...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边防、行政和各族事务,唐代继承汉代的规模置安西都护府,辖境包括葱岭以西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据《唐会要》卷七三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九月“侯君集平高昌国,于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治交河城”。当时直接统辖的区域包括西、伊、庭三州以及稍后的焉耆地区。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安西都护是郭孝恪。《旧唐书·郭孝恪传》记载:“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河流域考古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伊犁河支流喀什河水利工程,2001年7月,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尼勒克县喀什河上游两岸和支流进行了考古调查,8-11月间新疆文物考古所对喀什河南岸穷克科墓地、乌图兰墓地和呼吉尔台沟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0.
郭大顺 《文史哲》2004,(1):15-16
古文化的辽西区,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波及到京津唐地区,是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点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1921年就有安特生(J.G.Andersson)对锦西沙锅屯遗址的发掘,1930年梁思永先生又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进行过调查,但五六十年代,由于缺乏大规模发掘和系统资料的积累与发表,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比,此地区的考古工作显得较平静.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辽宁朝阳地区、内蒙古敖汉旗文物普查的开展,喀左县东山嘴、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牛河梁、敖汉旗大甸子等一些重点遗址的发掘和一系列新的考古文化的建立,辽西区古文化的研究,不仅赶上了全国的步伐,而且有面貌一新之感.当时全国考古研究已逐渐进入由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向文明起源的讨论过渡的阶段,辽西区作为这一研究的一个重要试点,这两方面研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黄文弼先生整理《将军妣闰奴烽子钱》文书的基础上,探明了文书的性质、辨识了"闰奴"的姓氏、新释了"大铺"一词,并重点考证了文书的年代。这是一件成书于826年的官府支付物抄,成书之时回鹘已取代唐廷据有安西。本件文书为唐后期安西地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例年代明确且不可多得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西汉于神爵二年(前60)首设西域都护府,府治乌垒城。乌垒城的准确定位,对于正确阐明新疆历史和深入研究环塔里木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两汉时期西域形势不稳、府治地点多变,加之此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造成无论是传世文献的记载,抑或是近代以来的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对乌垒城的具体位置都难以形成共识。然而,如果根据当时西汉初设西域都护府的目的、西域当时的具体形势、文献相关记载、目前的考古发现等综合因素,可推断出西域都护府遗址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13.
向达先生说:“唐与云南关系,高宗时始见于记载。”盖以唐高宗永徽三年(652)赵孝祖征白水蛮及大小勃弄为唐与云南关系的最早记录。这就把唐武德和贞观三十余年间,唐与云南关系的一些重要史料遗漏或否定了。这些史料是:唐高祖即位的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宏达为昆州刺史,这一年在云南设置南宁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嶲州治中吉  相似文献   

14.
元代六盘山与开城安西王府薛正昌六盘山,即陇山北端。历史上,这里是中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处,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不少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都与六盘山地区有关。就蒙元的统一过程看,其灭夏、金及在其后攻占四川。消灭南宋都与六盘山有关;而地处六盘山下...  相似文献   

15.
从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五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罗布淖尔考古队与有关部门的科研人员一道,前去罗布淖尔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中得到了当地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保证了调查及发掘任务的胜利完成。这是解放以来我国考古科学工作者第一次深入到罗布淖尔地区进行工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解放前,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进行了肆无忌惮的侵略活动。沙皇俄国、英、瑞典、德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如普尔热瓦尔斯基·斯坦因、斯文赫定、贝格曼、桔瑞超等都先后到罗布淖尔进行地理、考古调查及盗掘活动,窃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我们  相似文献   

16.
唐代对西域的开拓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唐代对西域的经营与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局面。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内地,西域和中亚各国的商人、使臣往来不绝,东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是唐政府在西域广大地区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并行施有效管辖的结果。唐王朝建立时,西域地区主要是被西突厥民族势力所控制。西突厥是我国突厥族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黎族同我国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黎族原始社会的具体情况,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记载,汉文有关的文献资料也十分有限,只能借助解放后考古发现的文化遗物和社会历史调查的材料,以及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1988~1989年在辽宁阜新、彰武进行的较大规模考古发掘和重点遗址复查工作的主要收获。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青铜时代三种古文化遗存的文化特征、性质、年代及其它有关问题。通过对阜新平顶山石城遗址的实地勘测与解剖,重点分析了这类城址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特点,确定了其文化性质。上述工作填补了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正> 前篇《青海社会科学》今年第1期已就关内道、黄河北道、河东道中的部族、地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篇将对陇右、河西、北庭、安西、范阳五逼之部族,地理问题进行考证,有关介绍,均见上篇前言,其他格式,一仍其旧。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东部地区的开发历史十分悠久。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就已在此劳动、生息和繁衍。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姑师——车师人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之一。本文试以考古资料为主,并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就汉代以前(含汉代)车师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一探讨。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