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巴门尼德是埃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由于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存在”范畴,第一次提出了“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因而,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是,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多年以来,在我国一直把他归结为唯心主义派别。只是近年来才有的同志对这一结论提出了异议,并对其唯物主义性质做了初步论证。但论证还不是十分充分的,“唯心论”一说仍坚持己见,并且觉得还有道理。本文力图遵循恩格斯划分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从巴门尼德本人的论述入手,再次对其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继续论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围绕着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的一种观点,根据巴门尼德《论自然》[残篇五]中“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的命题,断然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是唯心主义的;另有一种观点,则根据[残篇八]中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是滚圆的球体”的论述,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巴门尼德是公元前六——五世纪希腊埃利亚学派中最著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对于巴门尼德的哲学究竟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柏奈特(Burnet)认为,巴门尼德“并不象有些人所说的是唯心主义的始祖,相反,一切唯物主义正是以他的实在说为根据的。”但斯泰士(Stace)认为,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者。当代西方哲学史家柯泊斯顿(Copleston)赞同柏奈特的看法,认为巴门尼德是唯物主义者;但当代希  相似文献   

4.
存在,是古希腊埃利亚派巴门尼德哲学的中心范畴。它的内容是什么?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国内外研究者意见不一,主要看法有三:一认为存在是指纯思维或精神;我国传统观点就把它与黑格尔的存在相提并论,从而宣布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者。二认为存在是一个物质抽象,巴门尼德是唯物主义者;国内张尚仁同志首先提出这个看法,从而引起讨论。三认为存在是对物质和精神的共同抽象,是指包括意识现象在内的一切存在;因而巴门尼德归根结底属于唯心主义者。这些看法哪一个比较合乎历史,实在有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5.
巴门尼德哲学新探──巴门尼德哲学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侯宗肇广东五邑大学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以往的哲学史论著,都认为巴门尼德哲学是唯主义哲学。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巴门尼德哲学的主要观点是:“只有存在物是存...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吉林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关于杜林哲学性质和恩格斯批判杜林哲学实质的讨论会。分歧意见如下: 一、关于杜林哲学性质 一种观点认为,杜林哲学是折中主义的大杂烩,其主要倾向是唯心主义,或者说唯心主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是我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在目前关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讨论中,不少同志主张谭嗣同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最近发表的张立文同志《论谭嗣同‘仁学’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一文(见《江汉学报》一九六四年六月号)也正是表述了这种观点;但也有很多同志认为谭嗣同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我认为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是唯物主义的。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就张立文同志的文章谈一些意见,以与张立文同志及其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最初是巴门尼德在《论自然》中提出来的。 巴门尼德(公元前六世纪末——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出生于贵族家庭。他是古希腊时期直接与唯物主义的米利都学派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年,施德福等同志发表了《杜林哲学体系剖析》一文(见《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二期),去年,马鼎璋等同志又发表了《<反杜林论>哲学编的基本线索》一文(见《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一期),对杜林哲学性质和恩格斯对杜林哲学的批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摆出了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的高潮中,《吉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公开发行了。 这是一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理论学术刊物。《学报》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问题,有过诸多讨论。本文认为,本原问题从早期的智者讨论开始,经泰勒斯、巴门尼德,最后到亚里士多德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论前后不一的思维转向的认识,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哲学中理性与经验的鸿沟,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研究本体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问题,有过诸多讨论。本文认为,本原问题从早期的智者讨论开始,经泰勒斯、巴门尼德,最后到亚里士多德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论前后不一的思维转向的认识,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哲学中理性与经验的鸿沟,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研究本体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毕达哥拉斯哲学再研究杜焕强曾被恩格斯誉称为第一次说出了“宇宙的规律性”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我国的欧洲哲学史教科书中却是以西方的唯心主义祖师爷的身份被载入史册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于是,毕达哥拉斯的唯心主义与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一样,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在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看来,它又为哲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尽管这些新问题和新内容是通过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提出来的。”所以,“所谓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实质上就包含作为哲学形态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起进步作用。”(《人民日报》1980年8月18日王树人:《关于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的问题》)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能归结为“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起进步作用”吗?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里面吸取的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进步作用”吗?这是一个不能不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哲学》编辑部、《外国哲学》编辑部、安徽省哲学学会和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联合发起,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黄山举行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讨论会。应邀出席的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单位的九十多名哲学史、思想史、哲学原理、美学工作者。与会者就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评价标准、方法、意义及其有无积极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新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讨论的问题,如认为在划分哲学派别时用“三分法”代替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更符合历史实际;要深入到唯心主义自身中去剖析其积极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开放唯心主义等等。这篇材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唯心主义评价问题讨论的由来以及黄山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关系象他们哲学之间的时间关系一样,黑格尔哲学是后康德哲学,表现为西方哲学史发展的更高阶段。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本文试图在首先确立康德哲学在一般形而上学以及哲学史上的地位的基础上,探讨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应有的逻辑关系。在西方哲学史上,由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土多德、托马斯、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到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所构成的哲学史,实际上就是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形而上学是早在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确立的,它指一门以超越感性事物的。比感…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1年周义澄同志在《复旦学报》发表《论科学美》以来,国内已出现一些讨论科学美的文章,但大多集中在是否有科学美的问题的评论上,而关于科学美的含义及其本质的探讨还不多见。本文试图探讨上述问题。 “科学美”一词是本世纪初以来许多外国学者(特别是自然科学家)经常谈论的题目。但它的萌芽思想,源远流长。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的研究对象不仅有艺术,而且包括整个自然界。这个学派曾把数与和谐的原则应用于天文学研究,因而形  相似文献   

18.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和《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六日至十日在长春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共有十八个省市四十二个单位六十八名代表。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石峻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主持了讨论会的开幕式。 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哲学史界专门研究近现代哲学史的一次盛会,也是解放以来讨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一次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只有研究中国近现代哲  相似文献   

19.
在评价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作用时有的同志往往把经过他们随意解释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论述,当作立论的根据。丁宝兰同志的《关于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的一些意见》(载于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讨论集》,以下简称丁文),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二二○页)这是我们划分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的唯一科学的标准。老子哲学体系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哲学派别?也只能用这个标准来判断。“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历来学者对老子哲学体系性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