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战略西移两个根本转变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张志军从“九五”开始,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这表明,促进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战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振兴西部经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滞后,近些年与东部差距进一步拉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潮起潮落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一大批劳动力毅然离开世代生息的故土家园,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在中国大地上卷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今天,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面对市场:农民的新抉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东部部分僻远地区和中西部广大农村,经济仍不发达,农业发育尚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使许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属于中部地区。在“十五”计划和下个世纪国家重点开发和发展中西部过程中,也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本文在对国家发展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采取的优惠政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对中西部的政策远不如当年给东部地区的政策优惠,并分析了国家有可能给予中西部的优惠政策与特殊政策,提出了黑龙江省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国家给予的政策和自己应积极制订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政策选择王雅君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这种局面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本人认为,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宏观政策应体现“三个结合”:一、实行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均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在整体大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也拉大了发展差距,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科学地认识发展中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西部乡镇企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林双成“八五”以来,中西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却存在着较大差距。整个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只及浙江一个省的规模。笔者认为,中西部乡镇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匮乏及其教育培训力量...  相似文献   

8.
周娟  张广胜 《创新》2011,5(4):59-63,135
通过对劳动力流动和收入分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基于1989~2008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建立联立方程组,运用似不相关方法实证研究农村非农就业对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省际间城乡收入不均等;从中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实证结果看,农村非农就业有利于缩小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不均等,但扩大了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不均等,且农村非农就业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说明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现状,分析了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论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盖翊中 《探求》2002,(Z1):76-77
一、加快东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各个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不平衡。历史上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北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古时期以后 ,由于大量人口的南迁 ,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而中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 ,邓小平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拨乱反正 ,重新审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国际形势 ,认真总结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6,(2):106-120
日本企业在近代的形成,是以传统的“藩”为基础加以改头换面的,秉承了“藩共同体”的性格。二战后,日本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将日本经济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顶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的“日本模式”已摇摇欲坠。企业为生存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现代因素”不断增强,传统的“共同体”色彩日趋减弱。企业传统性格的悄然“蜕变”,正引发日本继明治维新后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振荡。  相似文献   

12.
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危机"是"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湖")冲击的结果.解决"信仰危机"的新思路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重心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4.
白桦派作家带有不可改变的阶级性,他们以如此觉悟为核心,确立了白桦派文学形象.这一点由武者小路和有岛武郎展示出来,在大正文学中意义巨大.武者小路看到托尔斯泰主张的"无我奉献"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奔向力主"有我奉献"的梅特林克.当武者小路发觉自己不能赞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后,便进一步"转向",走第三条老路,创办"新村",为他的创作更新拓出了新天地.诚实的有岛留美归国,告别了实业理念和宗教信仰, "转向"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张扬人性,反抗传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迭遭挫折.白鸟评价有岛作品是有"人生价值"的文学.这个观点至今在思考大正文学史的结构时,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双肩挑"管理模式虽然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管理效能,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不足之处开始凸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理顺教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推动人才评价体系的转变,最终促进"双肩挑"向"一肩挑"的转变,是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17.
董淑华 《学术交流》2006,(9):149-151
“寡人”一词在古代注疏中一般都认为是君王用以自称的谦词,含有“少德之人”的含义。“寡人”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并不是一个自谦的词,而是一个能够标明诸侯的等级和特定身份即他的“嫡正”身份的一个词。也不含有“少德”之意,“少德”之意的注疏,是汉以后儒学占统治地位后,一些儒学大师以“温良恭俭让”为思维准则,主观臆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核     
优秀的散文都有散文眼.散文眼是由散文的炼意需要而产生的.散文有了"眼",散文所创造的情景交融、意象聚合的新与深的意境就有了凝聚点,散文就能达到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写作应借鉴散文这种炼意的笔法,在提炼新闻主题上追求新与深,需要有散文眼式的"新闻核".画龙点睛,设置新闻核,则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副词"又"的语气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又"的用法很复杂,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学者们在描写其用法时常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加强反问"、"加强否定"、"表示转折"这三种语气用法可以作统一的描写,即突出对立关系,又使结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创作的要求,反映诗人的独特心理体验.语句的"重复"和意象的"勾连"是组诗语体风格的重要特征,它对增强节律、充分抒情,有序铺陈、推衍叙事,逻辑性地表达情感诉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产生特殊魅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