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新箋     
劝学篇「故木受绳則直、金就礪則利」。亭按礪乃厉之俗字。說文:「厲旱石也」。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泰山若厲。」集解引应劭曰:「厲砥石也」。是厲之本義為磨刀劔之石?鹁蛥栒摺⒅^刀劔之屬,就砥石而磨之也。此二句相對為文K為正木所用之物?Z為砥金所用之物?Z亦有磨義。但不可以解此文。  相似文献   

2.
前答浠水王君问其乡语数事(凡事物名难举其字者),已见本学报一九五六年第一期拙著小学札记。兹又承询十一条,多与吾乡(广济)俗语相合,他处方言亦或有之,谨复如下:尚希王君与留心斯学者指正。一、口随张随合日丂乂丫.(此为王君所问原文,下为答,后倣此),此盖「周易坤卦」“括囊”括字送气读之,括囊,约束囊口使勿开也。「说文」“括,絜也”,「玉篇」“絜,结束也”,是其义;「说文」又有(氏口)“塞口也”(音同括),括从之得  相似文献   

3.
马中锡《中山狼传》有「脱有祸,固所不辞也」的句子,其中「脱」字一般注本多作「假设」讲。我以为:「脱」字本身并无「假设」义,当是「倘或」的合音词。《说文·肉部》:「脱,消肉臞也。」段玉裁注:「消肉之臞,臞之甚者也。今俗语谓瘦太甚者日脱形,言其形象如解蜕也,此义少有用者。今俗用为分散,遗失之义。」这说明它的本义和假借用法都没有「假设」的意思。看来纯粹是声音关系。「倘或」二字急读就是「脱」。《吴子·励士》:「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后汉书·李通传》:「事既未然,脱可免祸。」《北堂书钞》七十三引谢承《后汉书》:「袁史则故御史珍之孙,何为苛罚?脱有  相似文献   

4.
前论殷周为两个不同之民族,卜辞中屡见「寇周」之事,然旧籍中则谓殷命季历及周昌为西伯,似帝乙前殷周尚时有兵争,而周之与殷亦初无严格的君臣关系也。周之兴自太王。史记周本纪:「公刘居戎狄之间,……至太王止于岐下,乃贬戊狄之俗,营筑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孟子及吕氏春秋亦均言太王避薰育迁岐事。而大雅中周民族所自述古公亶父事,尤追记之实录也。周人本身文化程度如何,已无可考。就各方面情形观之,如文字,彝器形制,及刀矛简编之属,殷与周大体从同。然此皆社会日常生活,所谓不必有剧急(?)革者也。其他在文化演进有渐感前此之不便而  相似文献   

5.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的概念进行了格义式的诠解,他自谓其新理学形上学不是照着朱子的讲法讲,而是接着讲,企图发展出一套新的中国哲学之形上学。朱熹的理气可分不可离,且富有机性的联系。朱子的「无极而太极」以「无极」来描述最高实有「太极」之形上属性。冯先生的理、气、太极、道体皆为真实(本体)之抽象思辨所得之概念,与朱熹机体宇宙论格格不入。冯先生真际与实际(现象世界)之割裂虽不契于朱熹的理在气中之宇宙观,然而,他引介西方新实在论来重构新理学之尝试和成果,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未来可能发展,提供了新视域、新思维法、诠释法,启迪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及金文中有象形字作:释「旒」以上金文两字,吴大澂以为「古穗字,象禾穗下垂形」(「说文古籀補」卷七,第41页)罗振玉未加解释,收甲骨诸字于待问编。郭沫若先生以为以六字「与黄字相较,其必为古佩玉之图形无疑,即「黃」之初字也。」(金文丛考170页)今按:以上六字应释作「旒」,说文「瑬」字云:「(?)玉也,冕饰。」古者冕延前后有缫旒,周礼弁师云:王之五冕:……五采缫上有二就……诸侯之缫斿九就。  相似文献   

7.
人死精神是否消滅,在古代很早就發生了疑问。孔子并不曾确实說明鬼神的有無。墨子是最早說明灵魂不滅的凇该鞴砣q」中举出了許多鬼神的故事,証明鬼神的存在,人身虽死,灵魂还是存在的。庄子以薪火来比喻形神,所謂「指傳于取薪,火傳也,不知其尽也。」①老子說:「以道(?)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亦不伤人,」②所以老子亦承認有鬼神的。荀子則不承認有鬼神的存在,「天下篇」所說:「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即是明証。两汉之际,桓譚的「新論形神」③『以燭火喻形神』亦云神滅,惟自汉以前言神滅論者,以东汉王充最为突出。他说:『人之死,犹火之滅也,火溅而耀不照,……火滅光消而燭住,人死精亡而形存;謂人死有知,是謂火滅复有光也?虎  相似文献   

8.
这一篇是我在抗战期中繼拙署穀梁伪考一書所寫的論文,因「文体可以不加变动」,所以現在沒有改寫。謹以投登学报,尚請讀者提出宝貴意見。辛未之夏,余撰为穀梁不傳春秋證,用吴兴崔氏說,明穀梁亦古文。当时撰述之恉,端在推見穀梁一書,本非春秋之真傳,乃雜取傳記以造;于穀梁之为古文,但略加以闡明,未遑詳举其例。余書行世,論者虽多题余說,以謂穀梁真伪至是可以定讖。然私意固欲更深切著明之也。近十年来,讲授之余,頗究心于經今古文学。暇时繙覽经傳史籍,于两汉書中,偶獲数證。如:梅福傳引匡衡奏議用礼記「孔子曰,丘。殷人也」之說,与穀梁傳「宋穀其大夫,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說合,而「上以其語不經」。如:賈逵傳謂:「至光武皇帝,奋独見之明,兴立左氏  相似文献   

9.
在古漠語中,有两大类型句子里的「为」字自清朝以来被許多学者誤認为是語气词:一种是「何以……为」类型句子里的,另一种是「无以……为」类型句子里的。其实这些「为」字都是动詞。为了說明「为」是动詞,我們先列出这两大类型的例句,然后再加以分析、論證。  相似文献   

10.
漢語簡說     
序目 1951年担任「中国語文概論」課时,写出了一篇「汉語的声音」;1952年写出了一篇「汉語的語法」。1954年任「中国語言学」課时,又写出了一篇「汉語的詞汇」。1955后任「古代汉語」課时,写出了一篇「汉語的比較」。1956年任「現代汉語」課时,写出了一篇「汉語的涵义」。就这样,逐年增加篇章,随时加以修訂,经过了五六个年头才写成了目前的「汉语简说」。「汉語简說」共分五篇:第一篇是「汉语的涵义」,第二篇是「汉語的詞汇」,第三篇是「汉語的語法」,第四篇是「汉語的声音」,第五篇是「汉語的此較」。全稿从普通語言学的观点,簡要地介绍汉話的一般性質,自己虽然也有些不同的說法,但这些說法也只是融会于全稿之中。譬如解放前一般語法学者把汉語的语词分作八九类,我当时从千百例句中把它归納为十三类;解放后又重新釐訂为十二类,目前已有些学者体会出来十二詞类的說法,有的連十二詞类的类别也都是跟我的說法不謀而合的。又如国际音标簡表是根据我十几年教學和研究的实践制定的,这对作方言調查,学习普通话、学习语音知識都会有些帮助的。其中有些汉語的内部規律是从研究中归納而出的;有些例証也是从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的。虽然如此,但它仍不失为論述汉語一般性質的概說。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有着悠久的交流史,而语言必然是交流的工具和先行。任何文化交流包括文字交流必然是双向的,作为日语,其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人对日语的理解与接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先后经历了原始「錄音(ろくぉん)」阶段、「寄語(きこ)」阶段(即翻译阶段)、「仮名(カナ)」的「伝来(でんら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以日本人常用的接尾辞「さん」和「君」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二者的表现意义及使用场合进行探悉,认为接尾辞「さん」接在人的姓、名或表示人的身份等名词后面,表示敬称或爱称;接尾辞「君」接在人的姓、名或姓名后,表示亲近感或轻微的敬意。它们的使用受到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上下关系、内外关系、亲密程度以及男女性别、谈话场面等因素的影响:接尾辞「さん」的使用对象为长辈、年长者、女性和不熟悉的男性,大多在正式场合使用;而接尾辞「君」的使用对象为男性晚辈、下属或亲密的男性伙伴,大多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华人时刊》2007,(2):92-93
Montblanc在1997年首次参与日内瓦举行之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SIHH)盛事,在国际钟表制造界占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06年Montblanc于SIHH重点推介全新腕表系列时,我们已经预测将成为最受欢迎的包括以18K红金制成之「Star XXXL Chrono GMT Automatic」计时腕表系列、瑰丽夺目的「Star Lady Chrono Diamonds」及「Profile Lady Elegance Diamonds」镶钻腕表系列,其独特性充分表现女性华丽的一面。崭新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んです」句型在日本的研究可谓兴盛,但在中国却极为少见,只有为了初级教育而浅见于各种教科书中的解释说明,且缺乏体系。一般的中国日语教科书,对「~~んです」句型的说明主要着重于"强调"、"说明理由",而且导入时期太晚,造成「~~んです」句型的误用。但是「~~んです」句型本身却有着"需要使用而不使用,总有不妥之感;无须使用而使用,则会造成无礼且不自然印象"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如若不能系统地领会「~~んです」句型的机能,即使不犯语法范畴的错误,也难以使用正确的日语。笔者在本文之中,将参考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日本人日常用例,对「~~んです」句型的机能进行再次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5.
「謙譲語Ⅱ」的性质更接近于「敬体」的性质,应把「謙譲語Ⅱ」和「丁寧語」作为「文体」来考察,当做敬体形式来处理。同时,将「謙譲語Ⅰ」归为「素材敬語」,这样就可以解决「謙譲語Ⅰ」和「謙譲語Ⅱ」难以区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形式名词有很多,常用的形式名词有:の、こと、もの、ところ、わけ、はず等,由于形式名词不表示具体的意思,在使用时一定要跟在具有实质意义的连体修饰语的后面使之具有体言的性质,因此也是困扰日语学习者的难点之一。而形式名词中的「ノ」和「コト」由于使用频率高,掌握这两个形式名词的用法极为关键,本文主要以形式名词「ノ」和「コト」为例,通过举例论证浅谈其用法及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是指它记载的历史比《旧唐书》要丰富得多,而文字却要少得多.但是,《新唐书》的许多“文省”是刻意为之,故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嫌.《新唐书》在把一些史实重新改写时,不顾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有不同而将其硬扯在一起,亦被后辈学者所质疑和诟病.  相似文献   

18.
日语动词有两种状态否定表现,通过对其先行动词的性质以及否定助动词「ない」接续位置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指出,相对于「~ていない」的一般陈述,「~ないでいる」与动作执行者的意志有关,先行动词为意志动词时是"有意不为之"的状态;为可能动词时则是"想为之但不能为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日语动词有两种状态否定表现,通过对其先行动词的性质以及否定助动词「ない」接续位置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指出,相对于「~ていない」的一般陈述,「~ないでいる」与动作执行者的意志有关,先行动词为意志动词时是“有意不为之”的状态;为可能动词时则是“想为之但不能为之”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概念 1.「お国言葉」方言,土语 这是一种能够分辨出说话人是来自日本哪个地区的一种地区性语言,跟 「方言」表示的意义接近.不过「方言」是与「標準語」、「共通語」等同一级别并且意义对立的概念,是只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社会价值不高的语言.而与之相对的「お国言葉 」则是没有相对应的意义对立的概念,而且也没有那种社会价值不高的感觉.「お国言葉 」不仅在语音方面,文法、词汇等也包含在内的较全面的概念.所谓「お国言葉」的「国」是日本大名时代的「国家」的意思.另外,「お国言葉 」还在向外国人询问对方本国语言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