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矛盾修辞现象是古今汉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矛盾修辞法是这种语言现象简明扼要名正言顺的称谓 ,它有字面上语义矛盾的词句结构和深厚意蕴两个主要特征。矛盾修辞现象也是人类语言共有的现象 ,国外已形成较完整的矛盾修辞法理论。比较汉语和英语的矛盾修辞法理论 ,两者大同小异 ,在结构上有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矛盾修辞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反映格和英语的矛盾修辞法都是以表层相对立的语言来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深刻地揭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又协调统一的联系。但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特别是两种语言的构词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汉语反映格和英语矛盾修辞法在结构形式上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3.
转类修饰语是一种看似矛盾 ,实则巧妙搭配的特殊修辞法。掌握这种修辞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英美原著。从它的结构形式、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出发 ,探讨它的翻译方法 (直接法、还原法和词义引申法 )以及修辞效果 ,可使读者对转类修饰语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格,矛盾修饰法意蕴深刻,揭示万物的矛盾性,应用广泛。文章结合具体例证,总结矛盾修饰法的分类,分析其修辞效应,并尝试性地探讨这一修辞格的汉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synecdoche(提喻法),oxymoron(矛盾修饰法),transpherredepithet(修饰词的转移),alliteration(头韵法)是《高级英语》中出现的修辞方法之难点,掌握它们的用法.有助于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修辞是为了实现预定的交际目标而在语言文字上努力经营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的目的性很强,表达效果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修辞在追求其终极目标时,必须在“真”“善”“美”三者之间做好平衡,不能为了求“美”而放弃求“善”求“真”。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符合修辞的伦理原则。在修辞实践中,“真”“善”“美”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如何协调好这种矛盾关系,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通过语言层面之比较得知,英汉矛盾修辞在语义结构、语法结构、语用功能等诸方面存在相似性;但在语法结构类型形式、矛盾修辞的组合方式和使用广度上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修辞方法问题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修辞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微观方面而忽视宏观的把握。本文将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处于宏观、统摄地位的“辩证语用”的最高层,并将辩证语用归结为“因境制宜”、“相反相成”、“矛盾统一、恰切适度”三原则。二是较为抽象概括的优选、调配、变通、炼意的居间层。三是具体、基础、微观的辞格层。力图使得对修辞方法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因而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论《爱情故事》中的矛盾修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矛盾修辞法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法 ,它以非常经济的文字表达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爱情故事》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方法。按功能划分 ,可归纳为四类 :夸张格、移就格、比喻格和曲言格。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常借助遣词造句、词语的变化、巧妙的搭配等造成幽默.英语幽默语言中的修辞技巧主要有双关、夸张、仿拟、反语、委婉语和矛盾修辞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在M68000 DUAL系统上用C语言实现的正式函数程序设计语言FFP-1,从而在微机上证明了FFP-1系统的可行性。由于FFP语言是作用式、归约式的语言,因此采用了图归约机和延迟求值技术。  相似文献   

12.
行为-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交际教学法是本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三次飞跃。它们在相互继承,相互批判中成长,从不同角度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外语教学本质的认识。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同时正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形合”特征明显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明显突出的语言。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信息结构上的差异,往往给翻译中的理解和转换造成了许多障碍,而以主位推进为英-汉翻译的单位,不仅从理论上为英-汉翻译单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实践上有益于译者,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英语语篇,并有效地进行翻译转换,生成自然、流畅的汉语语篇。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与气候是造成文化不同的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拥有迥然不同的自然条件,这使它们形成完全不同的文化特点。从地理差异的视角出发分析文化差异在语言形式、词汇内涵、句法层次及语篇上的体现,从而加深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的语言艺术的共性:使马克思主义变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具有战斗性;毛泽东、江泽民的语言艺术共性: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代领导人语言艺术的共性: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讨论三代领导人语言艺术共性给我们的思考:加强学风建设和文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外语能力的内涵、如何培养外语能力及外语能力培养的误区,综合论述了对外语能力培养尤其是适用于外贸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经历的文化冲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击是每一个海外留学人员都可能经历的普遍现象。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求学期间 ,由于语言障碍造成的日常生活困难和学业受挫 ,以及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社会生活技能的低下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使他们经受了巨大的文化冲击和心灵震撼。因此 ,留学生在出国前 ,应接受英语强化训练和跨文化培训 ,为出国留学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 ,以减少和缓解文化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语言本身的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分析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语用能力。了解语用能力的构成要素,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功能,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键期假设是关于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探讨。长期以来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论而难以达成一致。研究者从多个方面进行的探讨都无法圆满的提出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讨论,倾向于认为较早学习外语能够促进学习的进程,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人,儒道佛各家,都程度不同地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低估语言的作用及独立性,视语言为一种不得已而用之的、单纯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媒介,形成一种以“道”等本体为中心或至上,以“言”等符号为边缘或附庸的等级结构,这也是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而言说不可言说者,却是中国哲学与艺术强烈的形而上学企图。因此,“立象以尽意”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象”成了“言”与“意”、“道”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而这正是我们揭示文学语言符号奥妙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