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论“公有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是简单地把资本视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特有范畴,资本就是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关系,资本仅仅属于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只能相应使用“资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论述股份制性质时指出:“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把“资本”与“公有”联系在一起,正式提出“公有资本”的新概念。这就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的资本范畴及其与“公有资本”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科学地把握公有资本的内在规定和要求。为此…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大多数文章和教材中都将社会主义的会计对象表述为:“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又将其中的“资金”定义为“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理论界对会计对象的认识发生了混乱,有故意避而不谈的,有用“资本运动”取代“资金运动”的,也有仍沿用“资金运动”的,可谓莫衷一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对象究竟需不需要重新表述?用“资金”的概念好还是用“资本”的概念好?另外,过去未涉及会计要素的概念,现在谈了会计对象还要谈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之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说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公平正义、贫困人员的关注。社会资本是分析贫困问题的新的有效视角。社会资本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们产生影响同时能被人们所利用的一种资本形式,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有不同的形式。本文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探讨了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恶化、积累、代际遗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小虎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的文章,对我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拙文提出批评,这对启发我的思考,提高我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我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欢迎。但“李文”对拙文的基本论点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不得不再写此文以重申自己的观点。“李文”指出拙文的主要错误有两点:“一、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和同一概念混在一起了。”“二、把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混在一起了。”“李文”的这两点批评意见是对拙文的误解.关于第一点,“李文”分析说:“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类对象,其外延相同,内涵有别,它所表达的主要是不同概念之间的一种外延关系;而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中,有几个概念是必须弄清楚的。这就是引证、证明和检验。林彪、“四人帮”故意混淆这几个不同的概念,用引证代替证明,用“语录标准”代替实践标准,在理论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概念究竟有什么不同,以及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金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基本经济范畴,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个经济概念。弄清楚资金的含义和实质,对于在经济工作中如何筹集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马克思对资本的本质的分析和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我们拟对资金的实质、筹集和使用等问题,作如下粗浅的探讨。一、资金的实质在于能够为人民增加产品、增殖价值资金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有的经济范畴。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  相似文献   

7.
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最终要看实践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要正确坚持这一原则,有必要加深对“实践的结果”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实践的结果”的分析,一方面更加明确“实践的结果”在检验人们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实践的结果”在检验人们认识时存在的“困难”。当前,坚持以“实践的结果”检验人们的认识的过程中,特别要反对把这一理论简单化的倾向,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改革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这一概念,并回答了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这一当代中国最根本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理论的提出,又一次深化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实践“三个代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活动和学术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着投资、资金、资本、金融、融资和筹资等有关概念,由于概念自身含混模糊、相互之间也有交叉重复从而使其难以准确的描述经济现象。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投融资”这一全新概念,但就其使用频率是实际部门较之理论研究部门为高,同时由于缺乏对投融资概念与传统概念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理论探讨,故概念创新的重大意义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因此需要对投融资概念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意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个转变”是指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 ,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对成都市要“在加快‘三个转变’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概念的混淆妨碍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扰乱人们的理智,培根把这称之为“市场假相”。培根认为,由于概念本身的混乱,“它使一切陷于混乱,并且使人陷于无数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幻想。”当前在认识论中,“感性认识”概念和“理性认识”概念各自有着多种涵义,造成了关于它们辩证联系论述的混乱和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文学经历了萌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她不仅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蓬蓬勃勃地发展着。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个政治概念,根本不可能同文学特性“融洽”在一起,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重新澄清这个事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方向前进,进一步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文学经历了萌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她不仅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蓬蓬勃勃地发展着。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个政治概念,根本不可能同文学特性“融洽”在一起,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重新澄清这个事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方向前进,进一步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资金和“资本金”江明在一九九五年九月召开的《新体系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编写会议上,该书主编张炳光教授指出,社会主义资金,就是组织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的价值(货币)形式,它必须摒弃资本的剥削功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要保持和发挥资本的增殖功...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概念,但对此概念如何界定,如何走出对此概念理解上的一些误区则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国企改革不是“一混就灵”,搞“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淡化甚至削弱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非“国进民退”也非“民进国退”。  相似文献   

16.
吉彦波先生用“实践社会主义”这一范畴涵盖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及外延,并用“实践社会主义”区别于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把邓小平理论排除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大门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不确切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是与其实践性紧密地统一在一起的,我们应该以实践的观点、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看待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到底什么是真、善、美?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课题,就是对“真”、“善”、“美”的诠释,揭示它们的理论意蕴和现实指向。马克思在对基督教思想、唯心主义、传统唯物主义的批判中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就“真”而言,实践是真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认识内容;就“善”而言,“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意识形态,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中,“善”的内涵各不相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善”指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就“美”来说,实践是“美”的源泉,只有劳动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人们认识深化的结果。这一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同时确立这一原则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9.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力图根据马克思“劳动”概念,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复杂劳动的重要形式,能够创造巨额的价值,应该重视对高级复杂劳动的研究,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之科学含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是否经得住实践检验,获得新的证明,并使自己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应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一主线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70多年”,是纵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苏东剧变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横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社会主义的命运与工人阶级政党的命运紧密相联,它们是“命运共同体”,党兴,社会主义兴,党亡,则社会主义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