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术史上,以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湖州历代文人画家群体,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和梳理这一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剖析其文化渊源、发展轨迹及成因,以期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刘健 《社科纵横》2005,20(6):153-154
中国画由于文人的参与,渗入了书法、文学等诸多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表现性艺术,即中国书画艺术。本文从诗、书、印三方面来阐述与中国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美珍 《学术交流》2013,(1):173-176
陈师曾是民初画坛上的重要人物,其艺术主张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现代转换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守,同时也是在"采人之长,补己之短"中对中国画现代转换的理性思考。这种坚守中的变革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现代转换的探索,成为中国绘画寻找现代转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韩默一 《唐都学刊》2001,17(3):98-99
在中国画中应实中求虚,虚中求实,相因而生,相比而显。“空白”是中国画中虚的极致,空白内涵上的多义性、广泛性、模糊性延伸了中国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重气韵 ,讲骨气 ,讲气势。注重以气造型 ,使宇宙元气、人的元气、画中元气达到高度和谐 ,使中国画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韩长生 《唐都学刊》2002,18(3):92-93
中国画重气韵 ,讲骨气 ,讲气势 ,注意以气造形 ,使宇宙元气、人的元气、画中元气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因而使中国画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俄罗斯有一个画森林的油画大师希施金,李刚以中国画的笔墨和中国画精神表现森林王国的蓬勃生机和壮丽图画。李刚就是中国的希施金,甚至超越他了",一位美术评论家在李刚绘画理论研讨会上说。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济南开幕由山东文联、山东工艺美院、山东美协等主办的"悠悠吾心——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于日前在大成美术馆举办,共展出李学明近期创作的书画精品100余幅。作品格调纯正、意境古雅、笔墨精到,充满传统韵味与文人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学明深厚的笔墨功力及全面的艺术修养,是其中国画创作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示。  相似文献   

9.
《阅江学刊》2011,(1):150-F0002
张友宪,南京人,别署二乾书屋主人,著名中国画画家,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只有从中国哲学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时空意识出发,以“道”──“气”──“象”入手,方可认识到中国画知白守黑的色彩观、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虚灵的时空观和诗意追求。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届艺术硕士学术邀请展由中国画创作研究院主办,中国画美术馆、德宝堂联合承办的"艺路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届艺术硕士学术邀请展"在中国画美术馆举行。展览共展出20位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80余幅,题材广泛,涉及花鸟、人物、山水,多角度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参展艺术家与在场的书画界朋友和艺术爱好者交流了各自的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     
《阅江学刊》2009,(1):F0002-F0002
作进顾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笔重彩《竹林七贤》入选中国第八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兰亭修楔》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曾在北京荣宝斋、江苏美术馆及台湾、日本、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体精神”这一概念的厘清 ,从而揭示中国画传统继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当今社会现实的大背景下中国画在自己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如何解决传统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李云峰 《社科纵横》2004,19(6):142-142
在论述什么是中国画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 ,进而论述“空白”为什么以及如何表现中国画的艺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罗瑜 《东西南北》2014,(16):32-33
之前赵忠祥画驴,倪萍画日子,如今朱军也画起了中国画。5月26号,朱军在中国美术馆为期10天的首次个人画展结束。他在庆功宴上喝了酒,脸色稍稍上红。他回想起1993年在甘肃留恋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愿去北京打拼的朱军。  相似文献   

16.
正刘天明,笔名醉石,生于牡丹之乡洛阳古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牡丹斋主人,从事牡丹画研究40余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河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杂志美术编辑,紫光阁画院画家。刘天明的画作巧妙结合西方油画三维艺术和中国画独有性及水墨艺术,在牡丹画表现手法上突破传统画法,使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更厚重、更大气,  相似文献   

17.
刘塨 《社科纵横》2007,22(1):103-104
写意性是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独具的特点,是中国画家追求意象,表达情感所特有的方式。它源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古老的儒、道、释传统哲学。写意性也是中国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精神本质。在中国画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对写意性传统的再认识、再发掘对我们今后的国画创作有着警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覃洪萍  王铁飞 《社科纵横》2008,23(5):114-116
线条色彩是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中国画在长期的演变中却发展成注重对线条本身表现力的挖掘.不太重色彩这一状态,"轻色重线"表现形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文人笔下的线条体现了他们的人生哲学,凸显了文人的精神风貌.本文拟对中国画中线条的发展轨迹进行回顾、梳理,探寻作为中国画气韵载体的线条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并试图提醒当代国画家继承中国优秀的线造型传统,以气运笔,以墨显韵,创作出更好的中国绘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魏齐华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绘画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特具风格的画种。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体系,以欧洲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体系,成为世界两大绘画体系。中国画──我国民族传统绘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从...  相似文献   

20.
正花鸟画家常绍彦,山东淄博人,自幼在故乡文化的陶冶孕育下,养成了爱自然、爱乡土的秉性,并无师自通地面对造化的万紫千红与纷繁复杂开始了信笔涂鸦。数十年来,常绍彦不但成熟了自己的生命——步入中年,也成熟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常绍彦习画,受教于国画名家陈伯鸣、庄利经、陈大羽等先辈,又求学于南京艺术学院,受到正规、严格的中国画训练,在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加深了对中国画以笔墨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