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长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几乎没有历史认识论,未能把实践贯穿于历史领域,其理论原因之一在于只看到二者的差异而未注意二者的统一。本文把科学实践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并把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分析成四个层次的逻辑结构,还就这几个逻辑结构的原则、方法等作了说明,意在弥补传统体系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方以启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17-19
哲学一般世界观,或日本体论就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主要包括本原观、发展观和可知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对科学实践观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4.
王东京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1):61-6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的哲学视角去理解世界,研究哲学,这是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将旧哲学的物质观和意识观的哲学视角与新哲学的科学实践观的哲学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视角转换的原因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6.
孟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88-92
《实践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初步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逐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与工作路线。同时,作为哲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繁荣也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未来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中国化的研究,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科技革命不断深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明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矛盾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商卫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5
认知科学家用计算机隐喻来研究人类心智的工作机制,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开拓了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为主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通过对认知科学核心观点的反思,认为认知科学的方法虽然对研究人类心智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单纯用计算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心智是不充分的。重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当今认知科学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10.
李佛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中国革命的过程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这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独特的作用。《反对本本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的初步总结,《实践论》则是对它们的历史经验的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实践论》为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领导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论》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王维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32-34,57
由于传统认识论忽视了主客体交融的生活认识对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作用,因而不可能合理地解决其所提出的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虽然现代认识论各流派是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理论资源的,但它们只是分别从人的生存活动的某一侧面、某一环节、某种关系出发来试图表达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对生活的现实感受的。回归马克思实践认识论理路,就是不仅要把人类认识区分为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而且还能辩证地把握二者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不仅可以摆脱传统认识论的困境,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现代西方认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的问题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巨大贡献。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普遍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这一论题的不断发展 ,但由于对这一理论缺乏全面的历史的研究与分析 ,因此对其基本涵义的科学诠释存在着理解上的间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科学内涵的分析与阐述 ,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论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师吉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92-9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原理,蕴涵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辨证法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科学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张鸿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8-93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研究,结论是: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属性体现于理论结构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之所以能存在于理论结构和发展过程中是由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继承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研究对象整体发展4个因素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属性和谐共生,从而形成由各种属性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20-12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逻辑构成包括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及判断、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对中国革命手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手段的创造等三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规律性的继承,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目的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强固这一根本保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创新概念进入科学哲学论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3-76
科学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框架,从现实的生活世界出发,以实践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科学的哲学问题,实现了科学哲学研究的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18.
岳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6):11-12
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兴旺发达,尤其需要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此,文章就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顾海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1):6-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就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之中,它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它的理论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结晶;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具体运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既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横向角度的选择,也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纵向角度的选择,它这两方面的选择,既是对科学原理与科学原理运用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对科学原理运用中科学精神作用的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7-10
苏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包括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任务。苏联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存在着国家行政干预过强、忽视民族文化中的人学传统、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等教训。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