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帮朋友操持婚礼,顺便带上6岁的侄女,安排她去给朋友牵婚纱,也算是一个工作人员。我反复告诉她,那是一场很重要的婚礼,快乐的聚会,她必须学会保持一种幸福的笑容,对每个人都要微笑,因为她的小笑脸将随时被刻画在摄影镜头里。侄女点头,跟我拉钩说好,我才放下心来,要知道,这个孩子向来有点儿莫名的羞怯与忧郁,并不是很喜欢微笑。  相似文献   

2.
宋丹丹 《百姓生活》2008,(12):40-41
婆婆是个特别可爱的老太太。"绝不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存在感到不舒服"是她的教子哲学,她在哪里,哪里就有踏实和快乐。结婚前,先生带我回家拜见未来的婆婆,指着我对她说:"妈,这是宋丹丹,我要和她结婚。"  相似文献   

3.
子尤,少年作家。他以飞扬的文字、短暂而灿烂的人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是翩翩美少年,谁的青春有我狂1990年4月10日,吴子尤在北京呱呱落地。子尤,这个名字是母亲柳红起的,取“自由”的谐音,柳红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快乐和自由中成长。童年时,子尤快乐幸福,拥有着和每个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4.
周洪 《社区》2002,(16):30-31
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幸好闺女既不优秀,更不天才。要是她从小就成了韩寒那样的天才少年,被出版社的编辑和报社的记者烤熟了,再捧在手里吹着,放在嘴里啃着,快乐离她只怕有不止三重门了。造就出天才韩寒,是媒体的成功,父母的失败。我的教育方针: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望子成龙,万恶之源。望子成龙的父母,是一心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儿女的痛苦之上。闺女诞生前后,我也曾经望子成龙。当然,我还望子快乐。我是望子成龙加快乐。后来又想,这不是贪得无厌么?凭什么这样的好事要落在我头上?现实告诉我,想要成龙,就要牺牲孩子…  相似文献   

5.
小木棍儿     
国庆放长假,小外孙女回来了。我问她:“每个星期还去奶奶家吗?”她冷着脸说:“不去了。”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孩子咬着牙说:“我不喜欢她,我恨她!”“啥?!”听了孩子的话我有些惊讶。过去孩子每次回来提到奶奶,都赞不绝口地夸奶奶好,说奶奶和  相似文献   

6.
Ade 《女人世界》2006,(6):12-15
她曾经说自己是没有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都说女儿跟爸爸亲,可是小时候的勤勤对不苟言笑的爸爸却总有些怕怕的。看着别的孩子在父亲膝下嬉戏撒娇的样子,她甚至怀疑:我是他亲生的吗?  相似文献   

7.
许复召 《老友》2012,(8):42-42
我的孙女不和我们住在一起,但她从产房被抱出来时,我就在她身边。她小时候常来我这里,我看着她长大成长,她今年已上高一。每当想起她时,我就感到非常愉悦。她为什么那么让人爱她呢?因为她是一个阳光型的女孩,自信、开朗、乐观;这可能与她爱好音乐、唱歌有关,她每个阶段的进步都给我带来欢乐。从小,她就显露出艺术天赋,她父母把她送到刘诗昆艺术幼儿园学习钢琴、舞蹈、外语。她非常快乐。幼儿园举行过一次汇报演出,我们和亲家都去观看了。那场演出令人刮目相看,开场由10架钢琴共同奏响《黄河大合唱》,我孙女也在其中,真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日子里,我有一个印象:这里的孩子很本份、很快乐而且情绪稳定。他们好象很听话,这我并不奇怪,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似乎根本没有受压制感。 瑞典心理学家埃克布兰德(S.Ekblad)于1982年出版了一本关于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中国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情况的书。她描述到,中国的家长们似乎认为孩子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的内容应符合社会、集体的需要。他们  相似文献   

9.
李小刀 《社区》2012,(18):42
妻子去超市,回来后说看到一对母子,孩子恳求妈妈要一种面包,但妈妈告诉孩子这种不好,另外一种好,所以得买另外一种。孩子恳求说:"但我今天就想吃这样的,妈妈!"但妈妈仍旧没有答应孩子。这是生活中太常见的一幕了。那位妈妈应该没有觉察到,她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选一次"的机会和快乐。  相似文献   

10.
我上完书法课,回到家,孩子正愁眉苦脸写周记。母亲坐在床沿无奈地叹息着:“唉,坐那儿半天了。一个字也没写出,”一股无名火突突地从心底冒起。我居高临下、僻里叭啦地数落了一通孩子。“没出息!周记,不就是写你一周来最有趣、最快乐的事?比如、比如……”孩子抹起眼泪,我心里一惊:快乐?!他的快乐是什么?他有快乐吗?  相似文献   

11.
庞椿盈 《21世纪》2009,(12):35-37
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12.
一支小小的教鞭,牵动我好奇的眼睛,一本散发油香的课本,翻开我幼稚的心灵。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我萌生美丽的憧憬——像她那样,做一个辛勤的园丁。让春风吹拂每个孩子的脸颊,让雨露滋润每个孩子的心胸。让歌声伴随着每个孩子的书声,让晨曦照亮每个孩子的前程。一支沉甸甸的教鞭,传到我发颤的手中,一本崭新的课本,开始我青春的人生。望着孩子天真的面容,我深感责任的神圣,眼前便浮现出老师熟悉的身影。把热情倾注在长方形的黑板上,把心血融入燃烧的蜡烛中。把希望写进每本作业的批改里,把祝福化作孩子们新一轮的憧憬。一段醇香弥久的回味,由…  相似文献   

13.
黄导德 《老友》2014,(2):42-42
正孩子1岁后,我想出去工作,婆婆自告奋勇地来带宝贝孙女。老妈听说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婆婆人真好,给你带孩子后,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她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请个保姆还要钱呢!你就当请了个保姆,每个月给她点工资。"我想想也是,现在请保姆可贵了,婆婆总比保姆  相似文献   

14.
"孩子,轻轻告诉我,你幸福吗?"满以为衣食无忧、欢蹦乱跳的孩子,哪有不快乐、幸福的理儿,怎知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我不幸福,也不快乐!"更有甚者,别有一番愁绪在心头.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九月份都有一批或忧心忡忡或满怀憧憬的家长将家里的小宝贝送进学校,交付给老师。孩子们有的像快乐的小精灵,因为她们幻想着校园就是乐园,同学就是最好的玩伴,老师比家人更喜欢她、关爱她;也有的孩子躲在家长的背后,惊恐万状地盯着老师、同学……她们害怕受到同学的欺负,看到老师那根长长的教鞭更是胆颤心惊。这些情景常常要勾起我对自己小学生活某些片段的回忆。当我还是孩子时,我也曾顽皮好动,不认真听课,写不出漂亮的字,考不出优异的成绩,但我同样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小学教员,工作在一所靠近山脚的小学校里。那里山清水秀:有呢喃的虫鸣、叽叽喳喳的鸟叫,在绿阴繁茂的校园里不时还可见到一只两只的松鼠飞快地越过高大的香椿树,转眼就不见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淳朴的村民、天真快乐的孩子,每天和这些孩子在一起,我感到了一种真实的快乐,来自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好友聚会,最常见的就是晒幸福,晒快乐。前几天,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也聚会,谁知却跑题了,变成了晒烦恼的诉苦会。餐桌上多喝了几杯,朋友叶子居然哭了。大家惊讶地看着她,她红着眼圈说:"一干朋友当中我是最失败的,先是下岗后是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你们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原本热烈的气氛骤然变冷。叶子的诉苦勾起了大家积压在心底的尘  相似文献   

18.
洗·澡     
每个周末都会去那家洗浴中心。我整理衣柜时,又看到了那祖孙三代人。三十多岁的女人扶着六七十岁的母亲,旁边是十多岁的女儿。母亲脱去了衣衫,她拿着一个小塑料凳,扶老人进了浴室,开了水管,调好水温,待老人坐下,方才折回。又帮女儿拉下紧绷的毛衣、毛裤,孩子像条鱼一下子没入了水雾里。她脱去衣服,又收拾好老人和孩子的衣服,也闪进了温热的瀑流下。  相似文献   

19.
童年与怀孕     
不能怀孕,可能是因为潜意识中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小夏是一位三十出头的职业女性,婚后一直没有考虑过要孩子,直到今年想要了却没办法怀孕。第二次怀孕失败前,她在同一个晚上做了两个梦。"第一梦是我在单位的门外,看到一个美丽的孕妇。然后我走进了单位,上楼梯时,碰到一个同事正  相似文献   

20.
雨露告诉我,她已经把我发给她的贫困学生资料全部挂到网上去了,要我去她的博客看看。我登录到她的博客,醒目的大字“南金桥——希望桥”映入我的眼帘,十一个贫困孩子的简历、生活照、家庭背景、父母近况都历历在目,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情况介绍后面都有热心人跟帖。他们承诺,每学期资助这些孩子200~700元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