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理人》2014,(12):80-84
每两年发布一次的中国最佳MBA排行已经进行到第六届,我们将再次揭晓本年度榜单,看看MBA到底哪家强。过去两年中,MBA教育行业出现很多新变化和趋势,如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出现了在线课程、在线教育等创新模式,MBA学生对全日制的机会成本问题更加敏感,专业化细分和创业教育成为大趋势,等等。这些问题对未来的MBA项目运营和创新,将带来很大的挑战,当然机会也很大。  相似文献   

2.
陈振烨 《经理人》2008,(9):92-93
2008年,世界MBA教育走过百年历程,中国MBA教育发展也进入到第17个年头。 中国自1991年开始试办MBA教育以来,招生院校从最初9所扩大到现在127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最近两年里,中国MBA教育深层次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如师资和本土案例等问题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3.
何风志 《经理人》2005,(5):104-104
两个六折乘在一起,最终教师的信息传递到学员,只有不到四成目前,国内一些著名的商学院都开设了国际MBA项目。这个项目的特点是课程全部用英文讲授,教材、案例和课堂讨论也都是用英文进行。国际MBA项目能及时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引入国内,同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英文商业环境,对于MBA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但同时,国际MBA项目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经理人》2004,(2):92-94
MBA招考改革后,考一次的成绩能管两年,申请哪个学校都可以。“关于MBA招生考试模式, 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已经讨论了改革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将来只考综合课和外语两门课,并且它要变成一个资格考试,考试成绩两年有效,而且你申请哪个学校都通用,有点像国外的GMAT、托福考试了。”对当前大家对MBA招生考试的一些批评,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透露了MBA 教育的改革全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MBA教育市场历史总结和趋势预期、MBA市场的供需均衡问题、MBA生源的新特征、中国MBA教育的标杆模式等维度,在告别MBA教育前30年和迎接新的30年之际,我们迫切提出中国MBA教育新的中长期命题。这一命题就在:中国的MBA教育,不仅只是为了让企业学生获得一张含金量的文凭,还必须明确是为中国经济、产业、企业而服务,并有助中国产业经济的质量和发展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22,(1)
本届系列榜单的背后,有来自外部环境——产业经济、企业的人才需求,又有来自各商学院MBA教育教学的内部环境——对使命的坚守、对MBA学生的求知洞察、MBA教育理念重塑、MBA教育改革和创新等等。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MBA教育模式,中国MBA教育正在形成具有明确为中国经济、产业、企业服务的中国特色的MBA教育。通过中国特色的MBA教育理念、模式、方式,有助于中国产业经济的质量和发展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7.
曦文 《经理人》2014,(12):88-89
正MBA项目必须围绕国际发展趋势来差异化,不能为了专门和别人不同而差异化。通过对MBA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研究,人大MBA做出了差异化和特色,提出三个关键词:行动、整合、模拟。"这两年,EMBA的变化非常大,有点被妖魔化,也引发对MBA的质疑。MBA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我觉得不会,MBA是学历学位教育,要经过全国统考,不是花钱想上就上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道:"MBA项目现在已有200多所,项目之间有很强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张婷 《经理人》2006,(3):117-118
“模拟经营”成为当前提升MBA学员管理实践的首选途径伴随着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国内的MBA教学偏重理论和企业经营管理偏重实践的“两难”处境正成为困扰各商学院教学的一道难题。如何帮助中国MBA教学把经营理论与企业经营实战相结合,已成为MBA教育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来看,让大量MBA学员亲自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尚不现实,“模拟经营”就成为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21,(2):36-39
MBA教育项目在国内各省的资源非常不平衡,而且MBA人才在市场的短缺也同样严重。因此,亟待有条件的商学院向MBA教育/学校密度低于平均水平0.2(个/百万人口)以下的省、市,增加、投放更多的MBA教育资源,同时,由于在MBA学生毕业前,各商学院的组织部门已为定向企业提前输送了大部分人才,因此流向市场的MBA人才更为稀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等管理学教育认证体系之一,AMBA国际认证对世界MBA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本文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对英国MBA教育AMBA国际认证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对中国院校MBA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学员反映的MBA教育教学中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思考,着重从师资的建设、学员对MBA的认识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4,(12):8-10
“排行榜”是方向和标杆很感谢《经理人》在这个时候推出MBA排行榜,因为它为需要报考MBA的考生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国内顶尖MBA学院有了更为深入清晰的认识。另外,我认为MBA排行榜的推出,对整个MBA的教育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MBA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既有国外商学院的渗透,又有国内的横向伸展,整个国内的MBA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MBA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MBA教育的泛滥,现在几乎每所大学都在举办MBA教育,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希望今后《经理人》能继续推出此类排行榜,并扩大参选范围,为我们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南开大学2002年提出将“双导师制”运用于MBA培养以来,国内许多MBA院校都在探索和推广这种创新模式。笔者通过调查浙江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双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分析了“双导师制”在MBA教育中的优势、管理、效果,并借此探究“双导师制”对普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MBA打拼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切忌纸上谈兵。底应该怎么对待MBA?为了客观反映当前各界对MBA的看法《经理人》采访了众多MBA毕业生、企业界人士、专家和M日A院校代表同时在网上登出关于MBA的调查表. 从实地采访和网上调查的结果看中国企业在使用MBA毕业生上最大的误区是不自觉地把MBA教育等同于高级培训以致对M日A毕业生在技能等方面有很高的期望值;而M日A毕业生最大的误区是浮躁体现在眼高手低、讲求高回报和跳槽频繁等。其实MBA毕业生的处境和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其他经理人所面对和遇到的;而企  相似文献   

15.
EMBA三问     
文锋 《经理人》2005,(11):100-102
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MBA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产品”,那么EMBA是什么呢?或许该称之为“精英们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MBA,原意是高层经理MBA。不过.有人对EMBA的E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6.
浅谈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MBA在中国的发展形势我国对MBA教育的研究始于1988年,这是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和试办MBA教育,并于次年首批被批准设立试点工作的9所高校开始面向全社会正式招生。迄今为止,全国先后有五批共89所MBA培养院校,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人数也由1991年的86人增加到2004年的11639人。总体来说,我国MBA教育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MBA主要以招收有3-5年及以上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管理素质的各专业大学毕业生为主,并于1997年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干部开…  相似文献   

17.
MBA教育作为世界性的管理教育主体,1908时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开创了管理教育的新局面,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被各国沿用至今。随着教育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也逐步踏入全方位工商管理时代的步伐,MBA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工商企业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与理论基础,实施途径。本文从MBA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社会重要性展开分析,以当下MBA教育管理者与企业管理者作为依据,进行企业运作管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MBA教育是指工商管理学院进行的一种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目的是教授工商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够胜任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高等教育人才。亚洲MBA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但经过长期探索,日本、香港、中国大陆的MBA教育都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亚洲MBA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并将亚洲MBA教育模式与欧美的进行比较,总结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尹铭 《经理人》2003,(10):90-91
让MBA纸上谈兵,这也是社会上对MBA教育过多诟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MBA空间     
雷顿 《经理人》2002,(7):22-27
“你要做盖茨,大学肄业就够,但要给盖茨打工,MBA就差远了。”“MBA毕业生年薪83万!”,这样的标题引起了MBA和将要MBA的人对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两年,每每有某个名校的MBA毕业生被跨国公司高薪聘用,各种媒体都会竞相出来说事。到了2001年,中国的MBA累计招生达到4.7万人,毕业生总数有1.5万人,然而这两年MBA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有多少企业真的愿意要MBA?去掉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