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谓侗族传统文化,是指侗族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沉积而成的、比较稳固的、世代相传的、反复出现的、并渗透到侗族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中的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总和。换言之,是侗族共同体中特有的、稳固的、并由历史沿袭而来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生产、生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的传统现象,统称之为侗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侗族传统社会分层的特殊结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传统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层的特殊结构,表现出非阶级分层的特点。虽然存在源于依附关系的局部社会分层和财富多寡导致的隐性分层状态,但社会主流和常态则主要是按权力分层、教育分层、道德分层的标准来划分,从而形成特殊的社会分层面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介绍了侗民族的哆毽运动,分析了侗民族哆毽运动的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侗族传统社会内部,不仅人际关系呈现出和谐、良性的总体特征,而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群体生活丰富多彩,群体之间关系密切、互动频繁,主流格局表现出互相宽容、尊重和团结协作的关系状貌。  相似文献   

5.
侗族传统社会内部,不仅人际关系呈现出和谐、良性的总体特征,而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群体生活丰富多彩,群体之间关系密切、互动频繁,主流格局表现出互相宽容、尊重和团结协作的关系状貌。  相似文献   

6.
论侗族传统文化与侗族人工林业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黔、桂区边区的侗族人工林业萌芽于13世纪,在明代、清代和民国年间曾辉煌一时,并作为侗族社区的经济支柱而挤身于当时的“市场经济”。本文章力图从侗族传统文化的视角去分析侗族人工林业形成的成因,提出了侗族传统文化中“侗款”和“家族公有制”是侗族人工林业形成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7.
[摘要]经过漫长岁月的适应与重构,侗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定型为温湿山地丛林区的林粮兼营定居农耕类型文化。近5个世纪以来,侗族的这一文化样式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生态智慧以及有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特点的专门技能。翔实的田野调查表明,侗族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生态屏障功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价值等生态智慧与技能即使从今天的科学技术角度看来,仍然具有明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侗族传统婚姻选择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有较为自由的恋爱形式,如“行歌坐月”、“玩山”等,但恋爱的自由并不等于婚姻选择的自由。侗族传统的恋爱文化、婚姻文化均是具有规则的,受自身文化的制约。在传统社会,侗族的婚姻选择具有严格限制,如“同房族不婚”、姑舅表婚与姨表不婚、婚姻圈限制和层级婚亲规约。任何文化均具有功能。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秩序,使之正常运转。侗族传统婚姻选择即是社会各利益集团在资源配置中长期博弈的结果,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研读,从历史沿革、民族交融、地望疆域、代表人物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孤竹古国的发展流变;以夷齐的相与让国、叩马而谏、首阳采薇等经典传奇为切入点,阐释了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精神内涵:透过孔孟、老庄等儒道代表人物及其后学对夷齐行为文化意义的评价,鲜明呈现了他们各自的核心思想,使夷齐行为承载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分析了夷齐行为与儒道文化的精神契合,揭示了孤竹文化对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是多声部音乐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充分展现了侗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细腻朴实的风格直接来自音声结构,体现为:分节歌性质的多段联体“枚”;支声复调织体与持续音衬托式主调织体;以五声羽调式为主;旋法起伏有致;侗语“吟腔”进行演唱。此音声结构的形成与其文化生境密不可分:历史悠久的农耕方式奠定了侗族大歌的和谐稳定性;鼓楼文化促使和声织体的形成;极富凝聚力的人文风俗促使形成以腔段为核心的多段联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侗族传统社会里,以歌为媒是择偶活动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其意义在于:一是诱发人的情欲意识并促使恋爱的双方最终结合,二是发挥娱乐功能使人获得情感的愉悦,三是促使个人提高综合能力形成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2.
清水江流域侗族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历史悠久,其操作手段与现代的林业经营方式 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对两种经营方式在具体营林操作中的差异分析,发展其差异的存因在于,侗族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与其他文化事实一样,受其文化自身内含的文化逻辑的制约。只要这种文化逻辑存在,其经营方式就不容易受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而只 通过对侗族林业经营中体现的侗族自然观、平衡观和协调观等内含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层文化逻辑的探寻,才能真正理解侗族传统林业经营方式特点及其本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逻辑探寻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规范:必须全面审查民族文化中各组成因子间的逻辑联系;以本文化体系中的内容去探寻该文化的文化逻辑;对文化逻辑进行多因多果的复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侗族传统社会之代际关系为一种稳定式的长久持续的代际间相互理解、关心、体贴的协调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表现为敬老与爱幼的特征,以相互谅解、合作消弥代际矛盾,维护民族内部的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华人移居泰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自泰国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以来,就有第一批中国人移居泰国。此后,华人移居泰国从没有间断过。在与泰族人几百年的和平友好相处中,华人把中国文化带入泰国,给当地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泰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染,尤其表现在文学、建筑艺术、宗教、医药学、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中国文化能够在泰国传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华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魅力,其次是因为泰民族具有包容外来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5.
侗族的鼓楼原本只是南侗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但在旅游场域中逐渐成为整个侗族的民族景观.本文试图探讨鼓楼在侗族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在当代的变迁,并指出现时的鼓楼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脱离了地方社会文化根基的文化展示景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近400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就已影响深远,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从美学的角度选取侗族最富有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等建筑进行论述,可以向世人展现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18.
报刊、图书在南侗农村一直没有多大市场;1990年代以前,广播和电影曾先后在当地一度"辉煌",但早已风光不再;在当地,最近十多年来电视后来居上,已进入九成以上的侗族家庭;手机和电脑发展前景巨大.对于南部侗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分别从挤压前者的存在空间、取代其社会功能、摧毁其存在的社会文化基础等方面,对前者形成了巨大的消解和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侗族文化资源,从其形态上看,可分为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物态文化如鼓楼、风雨桥、民居、侗锦等日用品,它们具有实物属性,表现了侗族特有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民族特征;符号文化包括侗族神话传说、诗歌、音乐、舞蹈、侗戏、礼仪风习等,它们通过象征和特有的拟喻手法反映侗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观念文化如“萨”崇拜、伦理道德等,它直接表达了侗族意识形态的过去和现在。从内容上看,侗族文化资源概括了侗族  相似文献   

20.
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大歌作为民间歌曲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尤其是其文化教育功能在培养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危机。在侗族大歌变迁的脚步日趋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探寻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遗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